中小學幼兒園“園丁工程”實施方案
6.努力強化教育科研引領。根據國家規定的課程方案、科研職責和東川教育發展水平,配足配齊教科所專職教科研人員,認真開展教育科研、教學研究和教學指導等工作,為學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全面加強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訓的研究、管理和考核,不斷提高研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科研水平。
7.全面實施全員培訓。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主要內容,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重視班主任和輔導員培訓,根據繼續教育學分年審要求,全面實施每五年一周期的新一輪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新任校(園)長任職培訓時間不少于300學時,在職校(園)長培訓時間每五年累計不少于240學時;新任教師試用期培訓時間不少于120學時,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時間每五年累計不少于240學時。高中階段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的培訓由市級統籌規劃并組織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和學前教育階段學校的校(園)長和教師培訓由區級統籌規劃并組織實施。
8.大力提升學歷水平。從xx年起,新增小學幼兒園教師要達到專科學歷,新增中學教師要達到本科學歷,積極引進碩士研究生到各類學校任教。凡學歷不達標、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學歷達標進修,并獲得合格學歷。到xx年學歷仍不達標的,一律不得在教學崗位任教,逐步轉崗分流到后勤、管理等其他崗位。
9.積極推進校(園)長專業化。全面提升校(園)長的專業素質,確保校(園)長持證上崗率達100%。依托市級五所 “名校(園)長培養基地”及昆明市“千名校長省外研修”實施計劃,重點培養中小學校長及校級干部70名。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校(園)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教育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校長。
10、重點加強骨干隊伍建設。從xx年起,依托2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積極推薦省市骨干教師,培養區級骨干教師。爭取到xx年使其數量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0%。進一步完善骨干教師隊伍的評選、管理和考核,充分發揮骨干教師隊伍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11、努力創新培養模式。面向全區全體教師實施菜單式培訓,依據教育教學需求以及教師個人發展需要,提供培訓內容,列出培訓菜單,制定培訓計劃,增強學習實踐環節,經培訓主體與培訓對象雙向選擇,由教師自選課程,以教師“培訓券”的方式,依托相關高校和優質培訓機構按需培養,為教師全面發展提供學習的“超市”,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12、著力改進培訓體系建設。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原則,全面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積極推進進修學校與電教、教研機構的整合,強化區級教師培訓機構的職能和作用,力爭到xx年區級教師進修學校均達到省級示范標準。充分發揮學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校本培訓為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區--校”三級教師遠程培訓網絡,構建教師終身學習體系。
(四)探索創新體制機制
13、繼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校(園)長公開選聘或公推直選,實行校(園)長任期目標責任制,落實校(園)長負責制,切實加強學校干部隊伍建設。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推行中小學教職工聘用制的意見》(昆政文〔〕21號),進一步完善教職工聘用制和崗位聘任制,落實學校選人用人自主權,由學校在核定編制內,根據空缺崗位,按照區教育局系統內學校空崗競聘實施辦法及規定程序,實行公開競聘上崗,暢通教師進出口。實行績效工資制,推進學校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實績、重貢獻,向班主任、農村教師和一線教師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
14、探索創新流動機制。xx年推行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的各項準備工作并進行試點。在同一所學校任教滿6年的教師和任期滿兩屆的校長,應有計劃地進行輪崗交流,交流到同段、同類型的其它學校任教或任職。xx年在全區逐步推行,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促進師資的均衡配置和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1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根據國家、省規定的教師準入、教師資格標準、教師資格考試和資格認定、教師資格證書定期登記、教師職務(職稱)系列等制度的規定,進一步加強教師管理,結合我區實際,建立健全教師的引進、流動、評價、激勵、退出機制。
16、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堅持每年評選區級“優秀園丁”26名“優秀教師”160名、“優秀教育工作者”30名,并予以獎勵。每兩年積極推薦市級“優秀園丁”6名;市級“優秀教師”、“ 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各4名。同時,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優秀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