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方案
案例:
姓名:小唐
性別:男
年齡:16歲
民族:瑤族
某鄉鎮初中二年級學生,迷戀于網絡游戲,剛開學時甚至拿著爸媽給的生活費泡在網吧整整三天三夜,還一度想輟學。
一、信息分析 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分析的方法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網癮問題。
首先明確:“網癮”是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當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
當今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它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效率,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源。但網絡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向我們打開了危險而又充滿誘惑的窗口,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據統計,我國未成年網民約有1650萬,而這些未成年人中的14.8%不僅愛上網,而且著迷上癮,難以自拔,小唐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如何引導小唐走上正規的人生道路,加強小唐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小唐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調適小唐的心理,完善小唐的人格,這就需要在分析小唐生長生活環境等要素及網癮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有效對策。
(一)系統分析法
小唐沒有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天天得過且過,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覺得學業枯燥無聊故尋找刺激的游戲,且由于一直受到母親的管制,叛逆心理特別強,興趣單一,最終沒能抵制游戲的誘惑。其中,最大的環體是他處于一個村里同齡伙伴普遍外出打工,彌漫讀書無用論的言論充斥中,導致其亦無心向學。
(二)因果分析法
1.內因:
(1)對新奇事物的好奇與有效的行為自控能力的缺乏。
由心理學知識可知:16歲的小唐處于初二階段,青春期的他對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時期,他的生理迅速發育和心理的相對滯后的矛盾比較突出,表現在對現狀不滿,喜歡尋求刺激,喜歡干冒險的事情,希望擺脫家長的束縛和管教,討厭家長和老師空洞無味的說教。但是,這一時期的小唐是缺乏有效的行為自控能力的,一旦迷戀上網絡,便難以自拔,日久成癮。
(2)尋求心理的滿足。
小唐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因此在家庭以及學校都受到了很多的指責,他需要一個出口,而小唐選擇的這個出口是一個虛擬的網絡,他想在其中傾吐內心的情感。因為在網絡中,沒有人指責他,也沒有人對他做出評判,所以對他來說,網絡是一種心理需求。為什么他會喜歡玩游戲呢?為什么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大多也會像小唐這般沉迷于游戲中不能自拔呢,因為從這個游戲當中他可以獲得成就感。游戲一旦參與,他就會得到某種獎賞。即使失敗,游戲者也可以不斷的看到反饋然后矯正,這次失敗了,但是它會給你另外一種可能,你下次可能會成功。它會不斷給你希望,給你反饋。所以,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小唐的一種心理需求,因為在學習中他看不到希望。
2.外因:
(1)家庭環境:缺乏有效溝通
家庭教育是導致青少年網癮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小唐的爸爸外出務工,沒上過學的媽媽在家務農看孩子,很多時候都沒有時間也不懂怎么去引導他,缺乏與小唐必要的交流和溝通,這導致小唐滋生了上網的欲望;另外對于已經染上網癮的小唐,小唐媽媽也只能以施罵方式簡單粗暴的對待,缺乏相應教育措施,而這種教育方式會使處在青春期的小唐叛逆心理和行為更加嚴重。在娛樂方面,家庭給予小唐的替代選擇太少,除了電視,幾乎沒有其他方便有效的娛樂方式能與網絡競爭。小唐都以放松娛樂為名上網,而小唐媽媽只懂得限制小唐上網,卻不懂得如何轉移小唐對上網的注意力,培養子小唐的愛好,造成了小唐上網成癮。
(2)學校環境:班主任的放任與放棄
在學校班主任方面,對于成績不好的小唐則采取放任、放棄的措施,以至于小唐覺得自己一直不被關注。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當他有了心理有矛盾、苦惱,自己卻無法排解時,他便會去上網發泄,從而造成長期的沉迷和依賴網絡。班主任不愿去分析小唐網癮形成的原因,最終錯過了戒除網癮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