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問題意識養成方法研究實施方案
(五)敘事研究法:教師及時反思課題研究工作,形成書面材料,可以是課例的分析介紹和教學案例、教學敘事,也可以是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等。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和范圍
(一)課題研究的對象。育才學校二年級(五)班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
(二)概念的界定。學生問題意識養成是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師引導、幫助激勵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形成學會學習的一種方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應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以問題為主線,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向敏捷性、創造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七、研究過程
1、研究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12月)
主要工作:(1)選題、申請立項;(2)構建課題實驗思路,研究目標與內容;(3)進行與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學習,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4)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5)主要通過課堂觀察、課余訪談等方法診測了解以下兩個問題:
a、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所需要的教學情景
b、影響學生問題意識養成的因素
2、 研究實施階段(xx年1月—xx年5月)
根據第一階段的診測情況,采用“情境、問題、合作、探索”教學模式,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手段,在科學合理運用上注重形成課堂教學結構和課堂學生問題有效研究。
(1) 按照課題方案實施研究。采取邊實驗邊反思,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
(2)定期開展研究活動。
研究活動分成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研究如何讓學生學會質疑,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知道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來,有不同的想法就說出來,要敢于質疑。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愛問“為什么”,教師要抓住這一教學契機,適當引導、激勵,讓學生學會質疑;第二階段是研究如何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一階段其實也是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遇到問題要多想一想“為什么”,形成 “有疑必問”的習慣;第三階段是研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一階段要研究如何提高學生提問題的質量,如何提有價值的問題。
(3)按照研究方案具體實施研究,注意積累、收集研究過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學過程中的得失、體會、個案記錄下來,供以后參考、交流。
3.反思總結階段(xx年5月——xx年6月)
完善個人課題研究,整理、分析研究資料和數據,總結反思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通過總結最后以文字的形式上交個人的課題研究成果。
八、課題成果的預期形式
(一)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三)課題研究階段性階段性工作總結
(四)課題研究資料匯集
(五)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六)課題研究結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