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案(精選3篇)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案 篇1
一、目標:
1、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2、抓住思維對話中的“生——生”對話環節,加強“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建設。
3、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減少學困生。
二、分組:
1、班主任協調各科任課教師本著差異互補的原則,相對均勻的將本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4—8人,各科同組。
2、將小組成員按優、中、差分成C、B、A三檔,以便于小組合作及評價。
3、小組命名及小組寄語由班主任引導學生結合本組特點自主進行。
三、實施:
嚴抓三個環節
1、備課:
A、要有明確的周計劃,根據學期進度制定出明確的周進度,每周的新授課、復習課、檢測課所用課時數都應該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周計劃中明確指明。
B、各科根據教研員的備課要求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問題,每節課進行什么內容,課堂上哪些環節需要合作,都要提前想好,設計好,在導學案中體現出來。每學科每周不得少于半天的集體備課時間,導學案必須由集體備課產生,課改組將對各學科的集體備課情況進行抽查。
C、提前一周備課,每個周五下午第一節課之前,各學科教研組長將本學科下周的完整導學案及下周檢測題收齊交到教導處,由課改組審核,審核通過后再由分管領導簽字確認使用。
D、做好導學案及相關資料的整理積累工作。教研組長做好檢查記錄。
2、上課
A、教師要將合作學習與班級授課,個人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學習時間。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不是應用到整個教學系統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學組織形式相結合。因此,在什么情況下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只有根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較好地發揮其作用。
B、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事后的評論員,應積極參與并導向“學”的全部過程,以免使教學活動出現東拉西扯的思維混亂,降低了學習效率。
C、合作次數適度。一節課中開展了多次討論占時一半多,反而制約了學生與老師之間信息的交流與反饋。
D、合作不能操之過急。教師一提出問題,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學習場面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
E、合作時間應充裕。合作學習剛開始,學生進入角色后,教師不應為完成預設教案的進程,在學生意猶未盡時終止合作。
3、周考:
A、實行周考制度,提前一周設計好考題,每周五針對本周所學內容進行檢測,做到授課、復習、檢測周周清。
B、每周二之前各科要把上周的檢測題批改完畢,周四之前由班主任將本班各科成績及名次表以電子稿形式上報劉仲林校長,并于周五將本表結合家校聯系表通知家長。
C、周考與平時課堂小測及批改之間不矛盾,小測及批改按原先規定繼續執行,并作為小組考核的一個依據。
四、評價:
1、各班級可采用計算小組提高分或計算小組提高名次的方法對班內各小組進行考評。各班主任要根據自己班級的實施情況制定好適合自己班級的班規,逐步完善,并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科教師利用好課代表做好本學科的小測成績統計和平時老師對小組的加分記錄工作,結合班級教室文化建設,固定區域,將各項記錄、統計上墻。
3、班主任每個月結合期中期末考試、月考、周考、小測及任課教師平時的加減分情況對班內小組進行一次考核評價,利用班會做好總結。各班選出一個優勝小組在升旗時進行表彰,并在校宣傳欄張貼照片。
五、聽課、研課安排:
1、十一假期開學后,由學校統一組織聽課研課。每天的第二節第六節為各科集中聽課時間,第三節和第七節為集體研課時間。聽課研課過程,學科領導及同科教師必須全部參加。
2、授課教師的授課內容與步驟必須與自己設計的導學案一致,聽課研課的課型不局限于新授課,隨教學進度和周計劃進行。
3、學校統一組織聽課研課之后,同學科之間還要繼續互相聽課學習,要求每周聽課節數不得少于兩節,要求課堂活動過程記錄詳細,本人的思考感悟要到位。
4、聽課研課具體安排見聽課研課安排表,學校將創造條件把授課教師的上課過程錄制下來,并對聽課研課情況發放通報。
六、上學期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1、形式化。單純追求課堂氣氛的熱鬧,知識點落實不到位,起不到優劣互補,取長補短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完相關知識點后,應結合適當的檢測,口頭書面皆可。
2、學生參與不均衡。多數學生“搭臺”,少數學生“唱戲”。小組合作過程中應該適當壓住個別學生的風頭,讓其成為組內合作的主角,而不是一言堂的霸主地位。
3、小組合作自由化。小組合作的環節無設計,當提問無人回答的時候,老師就要求討論,太隨機;還有的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必要的組織和引導,完全成為了一個旁觀者。
4、學生課堂展示時局限幾個人。課堂展示的學生原則應該是B類學生,鼓勵A類學生大膽發言,讓每類學生都有所提高。
5、小組合作缺乏規范。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大小、姿勢和語言套路老師都應該結合本學科特點加以規范,需要動手操作的科目,誰動手,誰主持,誰發言,小組內要形成一個共識。
6、老師不放心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巡視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邊走邊嘟囔,往往會打斷學生的思路。
七、小組合作科目:
本學期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四門學科中開展,其他學科可以借助小組結合本學科的特點,自行開展小組合作。
八、十一假期開學后,初一至初三級部小組合作全面展開。
看過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實施方案的人還看了: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案 篇2
一、組織構成
全班28名學生,每小組4名成員,每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劃分成7個小組。選取成績相對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學擔任組長,小組成員中保證成績優秀同學至少1人,成績中等同學2人,較弱同學1人。組長帶領組員共同商討組名和組口號,(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墻展示。
二、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目標
應將合作小組建設成為一個有效學習的組織、有效管理的團隊,應該建設具有:時刻有競爭、時刻有管理、時刻有目標,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評價,同時充滿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學習小組。
三、小組成員素質的培養目標
1、能夠收集和積累與教材息息相關的、對學習有重要幫助作用的信息和資料,開拓知識視野,增強理解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2、能夠根據學習目標和內容,思考教材的編排意圖,思考學習的重點,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決的問題,思考學習達到的目標。
3、針對學習的內容和問題,能夠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懂得討論的方法。
4、在小組討論時,會傾聽同學的分析和意見是否合理;在小組展示時,會傾聽對展示的問題的分析和講解是否到位;在同學和老師點評時,會傾聽點評得是否準確和精當。
5、對討論和展示的問題能夠聲音洪亮、條理清楚、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
6、能夠針對同學的討論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大膽質疑,敢于挑戰。
7、能夠與同學共同協作,充分利用群體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8、對學習的內容會梳理,對學習的方法會歸納,對學習的規律會總結,對學習的過程會反思,對存在的問題會歸類。
9、能夠對自己和同伴的學習過程、激情投入、積極參與、交流展示、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情況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
四、激勵原則及辦法
(1)、即時性。小組活動后,及時對小組活動情況給予肯定和評價,可采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等形式使小組得以積極向上地健康發展。
(2)、激勵性。一節課結束后,對各小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可以用評價板展示出各小組的情況;每周結束后,進行一次自主學習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組評定,將每周評出的最佳學習個人和學習小組公布在班級光榮榜上;每學期結束時,根據全學期的綜合評價結果,評定出高效學習之星、學習進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類明星小組。根據實際采取一些新穎有效的獎勵措施,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案 篇3
(一)編排的基本原則
合作學習小組劃分應遵循“同質結對、異質編組、組間平行”的基本編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編組。在分組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高低、心理素質、年齡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檔,再按2:2:2比例搭配分組、小組人數一般以6人為宜。座位應調整為aaccbb相鄰、相向。學生先自由組合,在這基礎上,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因素,進行適當的調配。每個學期可以根據學情變化進行2~3次的適當微調,要盡量做到每個小組的水平接近。
(二)人員分工
組內設小組長一名,負責組織組內成員的合作學習。對小組長人選的確定,既要考慮組內成員的意見,還要看個人能力。為使全體成員都能獲得鍛煉的機會,小組長亦
在小組中,人人都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要培養組內成員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分工一定要明確:由誰組織,以哪種方式發言,同學發言時其他同學做什么,由誰進行歸納總結,由誰記錄,同學記錄時其他同學做什么等等。可以設立學科組長、資料記錄員、紀律監察員、發言人等,還可以設聯絡員、匯報員、時間控制員等,要求小組各成員任何時候都要明白自己現在該做什么。只有細致明確的分工,成員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養,學習任務才能順利完成,促進小組活動的健康有效運轉。
為了強化合作學習小組的團隊功能,增強小組內的凝聚力,小組要進行必要的文化建設。小組文化建設包括制定組名、口號、組訓、組規、組徽、組牌、組歌、目標等項內容,并要做到能夠大聲背誦出這些內容。
1.創設組名。各學習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點,創設富有個性、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組名,以表達全組同學的理想或誓言,使本學習小組相互鼓勵、奮發向上、團結協作。組名可以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也可以是小組成員共同商議,但一定要獲得全體組員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