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區“限價房”實施方案
處于“夾心層”的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自我市蒼南縣年初開工建設限價房后,市區的限價房建設計劃,也于日前公布。
1500多套限價房源已初定
在市區高房價背景下,一大批不符合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條件,又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層”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正日益突出。對于市民頗為關心的限價房建設,日前終于有了眉目。
日前,市房管局與市房改辦聯合擬定了《關于開展“住房保障落實年”活動的實施方案》,根據安排,我市今年將開展限價房供應試點工作。在確保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通過限價房的形式,將中等收入家庭納入住房保障范圍。有關部門將建議市政府對《溫州市區限價商品房試行管理辦法》修訂完善后下發實施。今年,市區將在瑤溪住宅區劃出1000套作為限價房,同時將三廊橋經濟適用房5萬平方米(約550套)改為限價房,以解決市區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另據透露,今年即將開工建設、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婁橋經濟適用房,也將安排一部分房源作為限價房,以解決“夾心層”的住房問題。
相對于市區,蒼南縣在相關部門配合下,已于今年1月7日,在龍港啟動我市首個限價房項目,該項目建設用地面積60.5畝,容積率為2.38,總建筑面積8.2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近8萬平方米,共856套。該限價房在保證開發商不超過8%利潤空間的前提下,確定每平方米平均銷售價格為3700元,比周邊房價低近30%左右。
去年,市政府第13次常務會議曾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溫州市區限價商品住房試行辦法》,但目前,有關市區限價房供應對象以及其他劃分標準等實施細則,尚未最終確定。
多個城市普遍遭遇尷尬
政府出面解決“夾心層”的住房難題,已受到各方好評。但限價房由于價格和所處地段等原因,已在全國多個城市遭遇尷尬。
備受公眾關注的全國首個限價房——廣州保利西子灣項目,最近深陷“維權門”,目前該項目162戶一期業主以房屋質量問題、逾期交房為由將開發商推上了被告席。還有如由深圳市長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深圳首個限價房“長城里程家園”,目前也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而最近,北京限價房由于所處地段原因也面臨退市的危險。
限價房為何從當初的“香餑餑”,演變成如今遭拒收的“燙手山芋”呢?
朗兆房產董事長葉維堅認為,其他城市所謂房屋質量問題和逾期交房只是“維權”的由頭,真正的原因是去年樓市低迷,限價房的價格失去了優勢。當限價房失去價格和地段優勢,還要受到政策限制時,誰還對限價房感興趣呢?當然,我市這種情況可能不會出現,因為房價一直高企且較為平穩。
而對于限價房供應,是否會對商品房市場產生影響等問題,也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熱點。
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與天浩置業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房價居高不下,土地是源頭。可以先從源頭入手,合理控制土地成本在住房價格中的比例,而限價房無疑是一劑良方。因為一方面可以讓開發商認識到政府開始著手干預房產價格,同時也將對后續上市的商品房價格產生影響。
葉維堅也認為,今年樓市政策與往年不一樣的是更強調“民生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由于“民生地產”的崛起,必然會沖擊尚未成熟、即未形成梯級消費結構的商品房市場,政策驅使的市場轉型期,使房市動蕩不可避免。至于對市場有多大沖擊,還取決于限價房的開發量和限定的價格。
根據此前公布的《溫州市區限價商品住房試行辦法(公示稿)》顯示,限價房是指政府采取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商品房用地時,提出限制銷售價格、限制住房套型面積、限制銷售對象等要求,由開發企業通過公開競爭取得土地,并嚴格執行限制性要求開發建設和定向銷售的普通商品房;其產權為完全產權,但購房人自簽訂買賣合同之日起五年內不得直接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