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竹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
20xx竹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范文3
為貫徹落實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意見》(湘政辦發[20xx]95號)精神,促進我市竹產業發展,根據市長批示,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一、竹產業發展現狀
(一)竹資源狀況
我市位于中亞熱帶南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自然條件優越。境內竹資源豐富,有毛竹、剛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斑竹等10屬42種,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頁巖、花崗巖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積126.8萬畝,占全市有林地面積7.2%,占全省竹林面積10%以上,有立竹1.53億株,是全省竹類資源分布中心區之一。全市竹林95%為毛竹,集中分布在東安、雙牌、零陵、藍山、祁陽等五縣區,共有竹林面積101萬畝。20xx年,雙牌、藍山、零陵和東安四縣區被列入全省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縣。
(二)生產經營情況
“”期間,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萬畝,低改62.75萬畝,總投入1.11億元,采伐2952萬根。近年來,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萬畝,竹材產量590萬根/年,竹筍加工量1.67萬噸/年,現有竹類加工企業、作坊近萬家,20xx年實現竹產業產值3.24億元。全市共有竹膠板廠5家,沒有規模以上企業(年產值20xx萬元以上),設計年產3.5萬立方米。20xx年生產2.23萬立方米,實現產值5020萬元,上交稅金497萬元,消耗毛竹152萬根。目前我市竹膠板企業分別是雙牌竹膠板廠、道縣金馬竹業有限公司、東安人造板廠、零陵竹膠板廠、藍山竹膠板廠。技術裝備水平均不高,沒有采用熱進熱出和徑向剖蔑等先進生產工藝技術。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業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家),設計年產500萬平方米,20xx年生產竹地板、竹砧板70萬平方米,實現產值6470萬元,上交稅金610萬元,消耗毛竹100萬根。目前有新田縣家樂福竹制品有限公司,東安縣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生產比較正常。
全市還有竹涼席生產企業9家,衛生竹筷46家、木竹工藝品企業1家,沒有規模以上企業。20xx年生產竹涼席24.3萬床,衛生竹筷2.79億雙,木竹藤工藝品2萬件,實現產值1.34億元。目前在零陵、寧遠、雙牌、藍山、東安、江永等縣區,主要以家庭為單位,作坊式生產木竹旅游工藝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園管理部門收購,在有關旅游景點出售。產品有葫蘆絲、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樂器、木竹(淚竹)拐杖、木竹工藝扇、江永女書扇、工藝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木竹烙畫等等。雙牌縣確定建設30萬畝毛竹林基地的目標,以永江公路沿線和瀟水河兩岸為重點,每年新造竹林1萬畝以上,以陽明山和紫金山系為重點建立毛竹低改基地每年3萬畝以上。
藍山縣按照林用、筍用、筍材兩用三個經營類型,平均每年完成1萬余畝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雙牌縣的鼎泰、三鑫、華興、大竹海等企業在雙牌縣何家洞、陽明山、五里牌、茶林等地租賃林地興建基地1.8萬畝,對毛竹基地進行標準化管理。同時,鼓勵農戶依法進行林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培育專業大戶150戶,全縣竹林流轉面積達2.3萬畝。我局對發展竹產業高度重視,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毛竹產業發展規劃》,將毛竹低改作為重點工程來抓,列入對各縣區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浙江等竹產業大省相比,差距很大。
當前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雨雪冰凍災害損失嚴重。20xx年的雨雪冰凍災害,對毛竹破壞嚴重,全市竹資源恢復重建工作量大,任務重。
2、建設資金嚴重短缺。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一個周期(按5年算),每畝至少需投入1000元,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投入全部加起來還不夠100元,建設資金的嚴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
3、經營規模小,加工利用率低。據統計,在全市現有的233家竹類加工企業中,除少數幾家規模企業外,均為設備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生產,龍頭企業少,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目前我市竹膠板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均不高,沒有采用熱進熱出和徑向剖蔑等先進生產工藝技術。無論竹膠板、竹地板和竹制家具、餐具生產,占原料30—70%的加工剩余物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竹加工制品在全市還是空白。
4、培育品種少,經營模式單一。竹林培育只側重用材竹和筍竹兩用林,對高產筍用竹培育極少,至于觀賞竹、生態竹則更是近乎空白。經營模式上,只注重竹林的生產加工價值,對竹林的生態旅游價值則幾乎沒有考慮。
5、認識不統一,發展不平衡。竹業開發周期短,見效快,是林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但個別縣區對此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對竹類培育和加工利用的前景缺乏足夠的認識,有部分竹農認為只要山上種了竹子,就有收獲,疏于管理,在少數竹類資源豐富的縣區,竹類加工利用幾乎還是空白。另外,現有集體竹林分散承包到戶后,各戶分戶經營,由于各戶面積少,思想認識不夠統一,不利于統一規劃,統一組織施工,制約著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的全面實施。
二、竹產業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培育竹林資源為基礎,以低產竹林改造為重點,以提高竹產品綜合開發利用為目標,樹龍頭企業,打品牌效應,創規模效益,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逐步形成竹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現代化竹產業體
5系,實現數量、質量和效益三者統一的目標。
(二)發展目標20xx年,全市竹林面積發展到150萬畝,立竹總數達到2.4億株,建設竹林道500公里,建設筍、竹加工骨干企業20家,扶持發展竹集成材、竹纖維紡織、竹膠板、竹地板、竹滕家具、竹食品加工、竹工藝品等七大竹產業建設示范項目,竹產業年總產值達到6億元。20xx年,全市竹林面積發展到175萬畝,立竹根數達到2.8億株,建設竹林道1000公里,竹產業年總產值達到12億元。20xx年,力爭將我市竹產業打造成過20億元產業。
(三)發展原則
1、基地建設專業化。統一規劃,改革生產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強化資源管理,建設毛竹速生豐產專業基地,定向培育筍、竹專用基地。
2、資源布局區域化。重點圍繞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筍竹基地,在零陵、東安、祁陽、雙牌、藍山等毛竹面積10萬畝以上主產縣區建設以低改提質為主、新造擴面為輔的毛竹速生豐產基地。在城市、郊區和旅游景點重點發展筍用竹、觀賞竹,建設竹類食品加工專用基地,發揮竹林生態作用。
3、加工產品系列化。合理布局加工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扶持竹地板、竹制包裝容器、竹藤家具、竹工藝品、竹膠板和竹類食品等產品上規模、上檔次,扶優扶強,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4、市場服務社會化。積極培育多層次、多門類的竹木市場,特別是竹木建材、室內裝飾材料、竹木家具和竹木制工藝品、小玩具專業市場,擴大市場流通,規范市場秩序,建立物流有序、競爭合理的林產品市場體系。
三、主要措施
(一)增強興竹意識,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竹產業開發利用的廣闊前景,把發展竹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來抓,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竹林建設發展規劃,要明確領導負責,成立竹產業辦公室專抓。制定發展竹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加強領導,主動搞好服務。
(二)加強竹林培管,壯大毛竹資源。一是增加資金投入。爭取國家和省級立項投資,鼓勵群眾自籌投入,引導部門和企業等社會資金投入。二是推廣育竹新技術。在積極推廣新造用材竹林,低效林改造,筍材兩用林技術的同時,要大力營造生態竹、觀賞竹,形成竹林品種和價值的多樣化。三是加強病蟲害防治。特別是對竹蝗、竹小蜂防治要對連片或相鄰竹林統一規劃,同時防治,確保效果。
(三)擴大加工規模,扶持龍頭企業。要提高現有竹膠板、竹涼席、竹地板、竹藤家具、竹餐具、竹工藝品等產品的質量,穩定其產量,促使達產達標。實行龍頭帶動戰略,大力招商引資,新建竹集成材、竹纖維紡織生產線。以龍頭企業帶動區域內的竹產業加工并幅射到相關產業。爭取到20xx年,全市竹膠板年產量達到4萬立方米、保健竹涼席100萬平方米,竹地板或薄竹貼面地板100萬平方米,竹工藝品1.5萬件,竹藤家具5000套(件),竹加工年工業產值突破6億元大關,原竹利用率提高到20xx竹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以上,扶持培育年產值過5千萬元的企業10個以上,使20%的企業形成80%的產值。
(四)瞄準市場依托科技,積極開發新產品。
一是開發竹集成材及其家具制品。竹集成材由竹片拼接膠合而成,是原料來源廣,使用價值高的人造板基材。可進行二次加工生產竹地板、竹砧板、竹家具等高附加值產品,應引進投資經營者大力開發,贏得先機。
二是大力發展竹纖維紡織產業。我市竹類資源豐富,竹類各種纖維含量豐富,竹纖維紡織品具有透氣性好,吸附能力強等特點,是各種高檔服飾的原料。國內和省內均有成熟的生產工藝和經營成功的廠商(益鑫泰等),應多方引進大力開發。浙江竹林資源與湖南相近,但浙江竹產業總產值達到280多億元,是湖南的10倍。組織主產縣區有關人員前往考察,引進和吸收該省發展竹產業的有益經驗。
三是大力開發竹工藝品、日常用品和竹類保健用品加工。浙江、福建等地把現代加工技術與竹工藝藝術融合在一起,開發出實用、保健與藝術價值兼有的竹編織品、竹炭保健復合紡織品和竹醋系列飲料,特別是屏風、竹扇或壁掛、竹盤、竹籃、果盒和竹炭、竹醋系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我市完全具備開發基礎,關鍵在技術引進、招商引資、產業規模、產品種類和市場開發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形成規模優勢。
四是開發竹類食品。竹筍、竹蓀、竹醋具有保健抗癌等多種功能,是公認的綠色食品,應積極開發。
(四)樹立品牌意識,創新經營機制。品牌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廣闊的市場需要品牌來開拓。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精心打造品牌,以品牌樹質量,以品牌促銷售,以品牌出效益。要不斷創新經營機制,經營上鼓勵實行國有民營、民有民營,企業間可以通過各種利益關系形成聯合,或者強強聯合,形成龍頭企業集團,產生規模效益;或者強弱聯合,形成產業鏈的延伸,產生補償效益。通過這些途徑,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最終贏得市場。
四、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快竹產業發展是建設現代林業、培育林業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建議市政府成立竹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交通運輸局、林業局、工商局、質監局、移民局、扶貧辦、農開辦、銀監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
9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林業局,成立專門班子和專抓機構,負責日常工作,加強調研,出謀劃策,從生產、經營、加工等各方面予以指導支持,做大做強我市竹產業。
(二)多方籌資,加大投入。一是爭取國家、省項目支持,整合農、林、水、扶持開發等涉農資金,對示范基地建設縣區加大投入,提高補助標準。二是市、縣財政設立專項基金促進竹產業發展。建議市政府成立毛竹產業發展基金,實行以獎代補,毛竹低改每畝補助100元,毛竹新造每畝補助300元。三是招商引資,引進扶持企業擴大毛竹基地建設。
(三)合理布局,培育資源。根據我市竹產業的基礎和布局,以零陵、雙牌、東安、藍山為核心區,合理規劃,形成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中區,實現全市竹產業的集群集約式發展。
(四)積極引進,辦好示范。積極參加各類有關竹產業的活動,以開拓視野、廣泛聯系,吸取先進經驗,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組織力量,根據我市實際,深入研究和完善全市竹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優惠政策,有效組織實施。辦好和扶持毛竹豐產示范林場、鄉鎮和竹業加工龍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辦點示范工作,以點帶面,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