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書會評議(精選3篇)
大學讀書會評議 篇1
一、活動目的: 為了幫助同學們尋求知識,尋求技能,滿足同學們對未知的好奇心,尋求一種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最高的、終極意義上的價值目標;我們做了此次讀書活動的策劃。旨在豐富同學們的大學生活、滿足同學們的精神需要、提高同學們的個人修養、完善同學們的各方面知識、提升同學們面對社會的能力。
二、活動主題:“黨在我心中”和“讓讀書成為習慣”
三、活動時間:五月上旬到六月上旬;各班的讀書報告時間:5月29日,19:00;全系讀書報告時間:6月15日,15:30。
三、活動地點:教室、圖書館、自習室、寢室;各班讀書報告地點:各班上晚自習的教室;全系讀書報告地點:一教,E107。
四、活動流程:
1)前期。
1、同學們自薦喜歡的書籍,老師推薦書籍;
2、將同學和老師推薦的書籍加以整理,按一定比例分為通識類和黨識類,制作出供同學們選擇的書目;
3、做好讀書、選書統計表。
2)中期。
1、以寢室為單位,分發讀書、選書統計表;
2、圖書分為通識類和黨識類兩類,同學們須在兩類書籍中各選1本,共計2本。
3、同學們在自己喜歡的書名后邊簽名;如果仍沒有喜歡的書籍,可在表格的自薦書目欄填上自己要讀的書名(通識類或者黨識類)并簽名,自己讀過的好書也可以在自薦書目欄向同學們推薦(并標注:向同學們推薦);每名同學必須選擇有通識類和黨識類的書籍各1本。
4、填完表,開始閱讀自己選擇的2本書。
3)后期。
1、5月29日,各班舉行讀書報告會,分享讀書收獲;報告方式,以寢室為單位,每個寢室推薦一人向大家分享讀書所得,時間不少于三分鐘。
2、6月15日,全系舉行讀書報告會,由大一大二4個班分別推薦2人,共8名同學作讀書報告、分享讀書所感所獲,時間不少于6分鐘;結束時,領導、老師做點評。
3、全系的讀書報告會結束后,全系同學在所讀兩本書中選擇一本,寫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讀書心得,于6月20日由各班學習委員收齊統一交到系辦公室。
五、閱讀途徑:
1、圖書館借閱;
2、到書店購買;
3、上網在線閱讀;
4、下載到手機上,通過電子書,隨時閱讀。
六、獎項設置:
1、通過評比同學們所寫心得,選出8位優秀讀者,授予“優秀閱讀者”證書,憑此證書可以加第二課堂學分0.25。8位獲獎的同學分別是:......。
2、將優秀的讀書心得推薦到校報,爭取發表。
七、活動效果:
1、活動初步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閱讀習慣,一定程度地提升了同學們的個人修養。通過讀書節活動,使每個學生意識到讀好書,可以凈化心靈,啟迪人生,提高了同學們親近書本的意識。許多同學在讀書體會上都講了通過讀書反省了自我、提升了自我,在今后一定要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而努力。
2、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我們系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課堂紀律有了好轉,主動閱讀的意識增強了,同學們的課余時間得到了充實。
3、通過活動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和諧班集的建設。
八、經驗與教訓:
1)、活動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這次活動的舉行可算是開創了我們系的先河,我們系第一次舉行讀書活動,這以后,每學期我系都將開展讀書活動,讀書活動將成為我系的光榮傳統。總的來說,這次活動是非常成功的。具體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說明:
1、準備充分。在4月初我系領導和老師就同我們學習部的成員討論如何開展讀書活動,我們查閱資料,再及時討論、修改,并吸取以往經驗,最終討論出了一個可以與建黨90周年相結合讀書活動方案;五月初,我系的讀書活動便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2、部門內部之間密切聯系、配合得當。在活動的籌備過程中,我們學習部的所有成員密切配合、積極組織,配合各班班委搞好各班的讀書報告會,并最終收獲了一個質量很高的——全系讀書報告會。
3、同學們收獲大。本次活動,同學們所讀書籍是經過系上領導和老師審核的高質量圖書,不僅如此,同學們所讀圖書,都迎合了同學們的興趣愛好或專業要求。活動結束,同學們都一定程度的有所收獲,大多數同學都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知曉了許多道理、個人素質修養得到了提高。
2)、活動的缺點和主要不足:
盡管此類活動在我們系的初試非常成功。但畢竟是第一次在我們政教系舉行此類活動,總有缺點與不足:
1、積極性有待提高。一部分同學沒有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主要表現為,平時沒有積極閱讀所選圖書,報告會上發言不夠深刻。還有班委的配合不夠積極。
2、各班的交流情況差。各班的交流情況差,不能夠及時具體了解各班讀書的效果與情況。
3、宣傳效果欠佳。一部分同學,對讀書活動的內容和要求不了解。
4、讀書活動的方案還有待改善。評選優秀讀者的方法有待進一步改善。
3)、總結經驗及對今后的展望:
為了使我們系的活動可以更好的進行并且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我們每一個兩委會的成員不得不進一步了解各部門的職能,并且成員之間相互了解、密切聯系、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積極配合各班班委,加強在活動開展上的合作和各部門對每一次活動的重視。還要考慮到活動時間的問題,既不能占用同學們的學習時間,也不能因為活動時間長短的不合理而消減了同學們對每類活動的興趣。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學們能夠通過讀書活動學習到自己想要的,并得到相應的能力的提升。也希望在政教系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能使得政教系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下去,把我們政教系這塊光榮招牌打理得更加光彩奪目。
九、結語:
本學期我系的讀書活動雖已結束,但它對系上的每名同學的產生的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讀書活動將是我系一項長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個師生繼續投入極大地熱情和關注。今后,我們要在全系進一步深入開展讀書學習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倡導讀書明理、讀書求知、讀書成才的新風尚。在全系形成人人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我系系風的進一步轉變,不斷提高我系同學的整體素質。
大學讀書會評議 篇2
20xx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提出“中國夢”暨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按照全團“我的中國夢”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部署,團中央及團市委相繼下發有關通知,號召在高校集中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團日活動。各基層團組織應切實把握團中央和團市委對廣大共青團員的要求,即時開展我校“我的中國夢”專題團組織生活。 為此,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20xx級團總支于20xx年5月2日在敬業樓六樓國際法會議室舉辦了一場圍繞“我的中國夢”主題的讀書分享會活動。
一、 活動內容
1. 放映制作的PPT,由團支書蔣俊豪通過 PPT內容簡單介紹本次活動的背景及目的,從而讓我參加人員對本次活動的流程和目的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2. 由謝申麗同學就“中國夢”的概念內涵以及時代解讀向大家作簡要介紹,讓大家對“中國夢”這個話題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3. 讀書分享環節,主持人讓學生代表一一發言,向大家推薦優秀書籍。
4. 首先由解成同學發言,他為我們介紹的是約翰·羅爾斯的著作《正義論》,從作者的生平簡介和其代表作的學術地位向大家娓娓道來
5. 然后由解建偉同學發言,他為我們介紹的是約翰·穆勒的代表作《論自由》,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和著作的主要論題讓大家了解了本書的精華
6. 最后是趙詩琪同學發言,她為我們介紹的是耶林的《為權利而斗爭》,重點講述了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
7. 接下來王姝屹同學為大家誦讀了耶林的《為權利而斗爭》節選部分《權利與義務》
8. 下一環節,所有參加的同學就本次活動發表自己的感想和認識,暢談和分享自己喜歡的優秀書籍,從書籍中尋找和感悟“中國夢”的印跡
9. 后期,積極撰寫活動總結和新聞稿,鼓動同學在五月掀起讀書月熱潮。
二、 活動自我評價
(一) 總體說來,本次“我的中國夢”主題的讀書分享會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們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通過本次團日活動的學習,豐富了廣大參與者的知識眼界,也增強廣大團員青年的責任感、自豪感和團員意識,激勵團員青年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偉大復興建功立業。本次活動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歸結如下:
1. 前期準備充分。在活動舉辦前期我們對活動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在充分商討之后才定下活動內容、形式等,并最終以策劃書形式確定下來。
2. 團支部成員積極參與。活動過程中支部成員積極配合并落實參與到各個環節中,成員間的互動使現場氣氛很活躍,因此活動的每個環節都能扣得緊密,順利地進行。
3. 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活動中注重調動所有參加者的熱情和積極性。
4. 節約舉辦,遵循節約舉辦活動,積極擴大影響的原則。
(二) 反思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本次活動的目的不僅在于向同學
介紹優秀書籍和宣傳“中國夢”的理論,更是希望參加者在今后的時間里多讀書,讀好書,體會“書中自有中國夢”的真諦,但對這一目的實現的后期保證有所欠缺。
三、 活動結果及意義
1. 此次團日活動規模雖小卻含義深遠,反響熱烈。
2. 通過本次“我的中國夢”主題的讀書分享會活動,發動本年級青年學生表達、分享對“什么是中國夢”、“如何實現中國夢”、“青年學生與中國夢的關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加強大學生青年團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建設,讓每一位共青團員都在追夢的過程中成長為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當代卓越人才。
3. 預計本次活動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掀起同學們閱讀優秀書籍的熱潮,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量和課余生活。
四、 心得感想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一方面對中國夢這一概念的內涵和時代解讀進行了探討,另一方面,由學生代表一一介紹他們推薦的優秀書籍并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其中包括貼合我們法學學科知識、展現法學精神的著作,例如《正義論》、《論自由》、《為權利而斗爭》等等。在聆聽各位同學的發言介紹之后,在場同學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想。整個活動過程中,紀律嚴謹,氣氛熱烈,參加人員通過活動拓寬了自己的知識眼界,也豐富了大家的大學課余生活。
大學讀書會評議 篇3
人的這一生,其實是多美的可悲!就像曾經老師說到的蕭紅的那本書《生死場》,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在一步步走向死忙。就像一個宇宙的輪回,每個人都在趕著生,趕著死。或者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悲觀,但是,道理卻是很實在。每個人兩手空空的來到這個世界,最后在兩手空空的離開人世。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只是一粒小小的塵埃。
在曾經所謂的大學里,有同學問我:你是人才還是人渣。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肯定會回答我: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我介于這兩者之間。如果是這樣,我覺得:你正是在向人渣一步步墮落。而墮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
什么是大學?我的精神曾經死在大學。大學是一個讓大多數人墮落的地方。很多人曾經懷著的遠大的夢想,斗志昂揚地走進了大學的校門,但是當三年,四年大學生活過去了?究竟是成為了人才還是人渣?結果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
中國如今的大學擴招得得如此厲害,每年畢業走出校門的學生就有好幾百萬,剛踏上社會想就業就已經失業了。這是才發現文憑是多么的一文不值。因為招聘單位看中的是你的能力跟工作經驗。曾經站在人多攢動的校園招聘現場,招聘單位是很多,但是你中意的能有幾個呢?如今的畢業生多如牛毛,企業不怕缺人,學歷高的多的是,所以他們不擔心找不到人。這是你才發現,他們會把工資壓得很低很低,低的還趕不上通貨膨脹買柴米油鹽的錢。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開始彷徨了......是馬上工作還是去考公務員,還是繼續讀書考研呢?
當一個人在社會上待久了,才慢慢體會到社會的心酸。發現要做一番事業是多么的艱難,你不是富二代,不是紅二代,只有靠自己,而自己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在這個社會歲上,有幾個人能成為馬云,馬化騰或者李彥宏?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步入社會了,壓力隨之也越來越大。這個世界什么都可以很虛偽,就是社會很現實。
希望可以變成失望,失望可以變成絕望,但是誰有時這一變化的決定者? 責任,并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自己成熟的思想內定的。每個人都說自己長大了,都說自己成熟了,或許只是一種成熟的表象。對自己父母具有永遠都無法推卸的責任,但是現在的我們拿什么去承擔這份責任。
從小學時代“我的理想”,到初中時代“我的將來”,到高中時代“我的大學”,到大學時代“我的迷茫”,這一過程中雖然完成了人生目標的蛻變,但最后剩下的是死掉的軀殼。
痛苦、偉大、新生的過程。人生,難道不是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