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作文(精選3篇)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作文 篇1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維登高遠眺,面對茫茫蒼穹吟出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歷史的煙云,又是一年重陽節,再念敬老,顧思經典。
重陽節,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里,老人們更是笑口常開啦!各個地方開展老人們最喜愛的節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樂啦、登高遠眺啦……爺爺奶奶們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趕“九”,家家戶戶樂開懷。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后又重陽,它代表著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最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后,不管多么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里默默想著:怎么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說句祝福語了!”我想著。我邁著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說出了那句話:“奶,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么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于說出了那句話。“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說。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著。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著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于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發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著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仿佛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并不會帶走爺爺奶奶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作文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重陽節又稱老年節。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光榮的歷史文化傳承。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于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的,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親敬老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是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愛付出的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父母最愛的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青春期時期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淡漠了那樸實的歡樂。學會去感恩父母不僅是出于自己的一份孝心,更是一份良心,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讓我們將脾氣收斂,讓父母收到我們對他們由衷的贊美與感恩。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也不要說老年人愛啰嗦,每一句話里可都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親情的表達,多和他們聊聊天會有好處。
明理和涵養隨時間流逝已浸入到心房,沒有虛假,只有渴望,只想與子孫輩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
并且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譽為"誠信禮儀之邦"。"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當今世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孔子認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古人孔子尚明此理,何況我們?有仁者之心來愛人,用愛人之心尊老,讓老人樂享天倫,讓老人笑口常開!
長輩是一棵參天大樹,我們則是在樹梢上閃耀著的翠綠樹葉,大樹無私地給予了我們充足的營養,立足的樹枝和溫柔的保護,在大樹漸漸枯朽的時光中,我們是不是應該盡一份綿薄之力,為她遮住一點陽光?落葉歸根,不能一味的索取,不是一味的遷就,理解善意,理解呵斥,懂得感恩,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我們的長輩們吧。祝愿天下所有的長輩們在眼眉低垂的暮年在樹蔭下乘涼,體會兒女的孝心,安享桑榆晚景之樂!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作文 篇3
同學們: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19日是農歷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什么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代寫演講稿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關于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代寫演講稿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代寫演講稿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代寫演講稿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代寫演講稿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么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后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里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