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優秀作文2023(精選3篇)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優秀作文2023 篇1
彈指一揮40年,從1978年到20__年,回頭卻不是從前。20__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慶典,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是什么讓中國在政治地位及經濟發展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是改革開放。是什么讓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安居樂業,處處快意享受生活,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都在不斷發生改變,每一天都有無數精彩的故事發生。
40年前,多數基本生活消費品都要憑票證供給,購買大米要糧票,買豆油要油票,買衣服要布票,買輛自行車也憑票,甚至為了買輛自行車還需找關系。那時候的經濟是計劃經濟,工廠完全按計劃進行生產,人們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需要的東西。
自從改革開改的春風席卷中華大地,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幾乎每10年都上一個大臺階,
80年代滿足了溫飽;80年代人們結婚時,婚嫁必需品常常是棉被、縫紉機,自行車,大衣柜等,還沒有出現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等現在家家戶戶普及的家用電器,家用小汽車就更不用說了。80年代的童年遠遠沒有現在這樣數不清的零食品種。那時候挑著擔的貨郎走街串巷,吆喝著售賣棒冰和品種有限的糖果等,孩子們迫不及待把家里面不穿的涼鞋拿來換糖吃;民間手工藝者挑著擔走到鄉村,現場修補家里的鍋鏟及農具。人們穿著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顏色單一,樣式簡單。聽老爸講那時流行的布料叫的確良,夏天穿著的確很涼快。如果家里有一臺黑白14寸電視機在村里就引以為傲了。街上除了公交車,幾乎沒有機動車,大家都是騎自行車上班,老爸的二八自行車,成了整個童年的回憶,車輪直徑為28英寸的自行車,曾經是每家必備的“私家車”,那時候的中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
到了90年代,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用電器開始普及;黑白電視已經換成了熊貓彩電,里面播放的已經不僅僅是新聞聯播和動物世界了,還有“正大綜藝”等綜藝類節目了。童年的連環畫也被精美包裝的圖畫書取代,后面又出現了鐳射錄像帶。可口可樂和健力寶成了人們喜歡的飲料。
21世紀第一個10年住房、汽車開始作為家庭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汽車、火車、飛機、地鐵、輕軌等各種交通工具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超市、商場隨處可見。手機、電腦筆記本和網絡早已架起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0__年以來通訊、旅游、休閑、娛樂、健身、異地養老等一系列新興消費爆發式成長。
飲水不忘掘井人,居安當思歸來源。歷史告訴我們,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引來了改革春風,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使中國駛進了一個高速前行的快車道。“部分人先富起來”讓經濟插上翅膀騰飛。
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同時深深感恩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優秀作文2023 篇2
坐上時空的穿梭機,我回到了40多年前。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坑坑洼洼的小路,一間間小瓦屋,一條條渾濁的小溪……這就是我們的老深圳。40年前的深圳是一個小漁村。那時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名牌汽車。那時的東門是“垃圾廠”各種各樣的垃圾隨處可見,臭氣彌漫了整個東門。
那時的蛇口是一個村莊,它的東邊是街道,交通十分落后。媽媽告訴我,現在的地王大廈附近的深南東路與解放路的交界處,常有耕牛走過。直到改革開放前,買肉都是要憑票的。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新深圳的東門變成了商業界,大街上人山人海,瞬間增添了生機;蛇口那仙境般的海上世界把蛇口裝扮的色彩繽紛;20__年的世界之窗成了著名的風景區;世界上最大的模型公園在深圳落成。
今天的深圳,擁有440多萬人口,綜合經濟實力進了大陸城市的前4名,深圳,已初步成為了一個經濟繁榮、法制健全、環境優美、生態優良、文明和諧的現代化花園城市。再坐上時空穿梭機,進入未來50年的深圳。寬闊整潔的街上,人們穿著整齊,氣質文雅地走著;天空中乘坐直升飛機巡邏的民警向我們招手;陸地上,再也沒有使用石油的汽車,而是無污染的電動汽車來往穿梭著……這就是深圳的未來。
身為深圳人,深圳的歷史不能忘記,深圳的現在要倍加珍惜,深圳的未來我們要暢想。讓我們記住深圳的歷史,記住我們先輩奮斗的足跡!讓我們暢想深圳的未來,暢想我們光輝燦爛的未來!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優秀作文2023 篇3
1980年我出生時,正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此前,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變當代中國國運的改革開放大幕就此拉開;1979年7月,袁庚帶領蛇口工業區指揮團隊點燃了震天動地的開山炮,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炮響。深圳,客家方言“田間的深水溝”,這個充滿農業文化氣息的名字,從此被世界矚目。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沉寂的華夏大地,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到處都經歷著滄桑巨變。這四十年中,深圳四海人才薈萃,八方技術聚集,每一天都在演繹著開拓進取的中國故事。
中國傳統文化外柔內剛,具有高度包融性和適應性,歷來都有在極度困境中變通求生存的基因。改革開放也是這樣,已經跟具體國情緊密結合起來,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深圳的發展和經驗,就是改革和開放。我很幸運在改革開放的號角中出生,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成長。今天,改革和開放已成為深圳的根和魂,“創新”是我在深圳工作16年最強烈的感受。
初中時就聽說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是淘金、追夢的地方,那時候也感嘆深圳“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也震驚于“殺出一條血路來”的悲壯。20__年我大學畢業,終于南下來到深圳。七月的南國,鳳凰花鮮艷,夾竹桃綻放,白玉蘭溢香,我喜歡上了這座與我同齡的年輕的城市。我喜歡深圳,不僅是因為這里物質豐富、風光秀麗,更主要是被那種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氣息所吸引。“來了就是深圳人”,我決心在深圳這片熱土上留下來。
我開始找工作,各個人才交流市場去跑,到處遞交簡歷,到處推銷自己。努力就有收獲,深圳從來不埋沒人才。不久我便成功地成為富士康集團的一名師級干部員工,在深圳有了穩定的立足之地。這一干就是四年,企業里的四年不是普通的四年,臺企中的四年對一個人的歷練則更為難得。我就職于全球機構采購處,熟練的英文和電腦知識讓我脫穎而出,很快便獨立負責歐美地區的鋼卷采購工作并兼職經理助理……在這里,我學會了良好的溝通技巧;在這里,我掌握了如何解壓;在這里,我知道了執行力的重要性;在這里,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20__年又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那一年我離開了富士康。先后到龍崗區文化中心、龍崗區圖書館工作。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完全改變了,之前的壓力不見了,之前的加班沒有了,突然感到好失落!但我很快就調整好心態,讓工作重新充實起來,開始主動建議并建立英文網站、撰寫論文走專業職稱路線……很快又融入到新的工作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20__年,機緣巧合,我加入了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我將這一平臺與本職崗位相結合,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和內容,切實為群眾提供有需要的服務,自己也不斷學習和進步。
我為追夢來到深圳,至今在文化部門已工作12年,參與了深圳的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自身也與這座夢幻般年輕的城市一同成長。
深圳曾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但龍崗區發展相對較晚,我初到深圳時,龍崗還很荒涼,中心城就像一個內地小城市,中心城外鋪天蓋地到處是工廠。說實話,相對來深圳之前的憧憬,第一眼的感覺有點失望。那時候龍崗交通也不方便,去一趟市區要一兩個小時。每次去龍華富士康上班,感覺都是很遙遠的路程。1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龍崗中心城已成為深圳宜居的后花園。地鐵3號線、大運場館、龍崗文化中心、三館一城等,方便了龍崗人的生活。每次從機場接來“龍崗大講堂”講座的專家學者時,他們都會對高速公路兩邊青山綠水和龍翔大道附近市容市貌贊不絕口,說這真是花園城市,你們龍崗人真幸福。
圖書館行業也在不斷創新,深圳“圖書館之城”、總分館建設、統一服務平臺、閱讀推廣活動等,都走在全國前列。我參與并長期負責龍崗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見證了龍崗全民閱讀規模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龍崗圖書館20__年建成開放,20__年就開始推進總分館建設,20__年建成當時全國最大的24小時開放無人值守的自助圖書館,20__年率先與深圳圖書館合并書目數據庫和讀者庫,實現統一服務,20__年推出“二代身份證免押金借閱”的勵讀計劃,獲區長公共服務質量獎,20__年實施“總分館服務提升計劃”,建設基層自助分館。這些,都不開深圳人的創新、擔當和服務意識。
我很喜歡閱讀推廣工作,每次看到專家講座神情專注的現場聽眾時,每次看到孩子們在圖書館收獲閱讀的喜悅時,每次看到書香義工穿著紅馬甲忙碌的身影時,每次看到讀者在微信群、QQ群熱情的留言時,我心里都是幸福滿滿的。這么多年來,我跟參與閱讀活動的讀者交朋友,跟書香義工交朋友,也經常設想自己是一名普通讀者,最需要什么樣的全民閱讀活動?現有的活動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推出很多新的全民閱讀項目,如“遇見·閱讀”少兒活動、“一路書香”戶外閱讀、榕樹頭書場評書活動、龍圖書院社區學堂、“圕·展覽”等,很多讀者喜歡,熱情參與。為了提高活動質量,讓更多人參與全民閱讀,我還試行以項目合作或者公開招標的形式購買服務,調動民間閱讀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全年全館舉辦各類活動超過1000場次。20__年龍崗圖書館獲全國全民閱讀示范基地,我很自豪自己深度參與了這些工作。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當四十年時光成為歷史,中國已悄然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在歷史的長河中,四十年彈指一揮間;然而對一個人來說,四十年卻是半部人生的故事。四十年當中,很多人來到深圳,很多人離開深圳,還有的離開過又再回來,這樣來來往往,就像翻開改革開放這本書。我作為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同齡人,一來就留下了,在這兒買房、結婚、生孩子,在這兒求職、升職、入民進,我見證和參與了深圳改革開放的歷史,為深圳的文化事業出了自己一份力。
歷史與現實相距并不遠,很多經驗和教訓都在回眸之間。向前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離我們更近。往后看,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更清醒地看待改革開放40年的坎坷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應該就是我們今天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原因。
來深圳的人,都與改革開放有緣;在這兒留下來的人,都與深圳有緣。我很自豪,在共和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上,那一群篳路藍縷、開拓創新的深圳人,其中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