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精選10篇)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
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了,雖然假期已經結束了,心里有很多的不舍,但是可以回到學校跟同學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還是十分的興奮的,同時還會迎來了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因為這也是我喜愛的節目之一。
最先出場的依舊是我最喜歡的主持人康輝、撒貝寧,由他們給我們大概介紹了一下今年主題是_,隨后我們看看到了很多代表人物,他們分別是脫貧攻堅模范、抗疫先進人物、英雄航天員、空中梯隊代表、“00后”奧運健兒,還有很多英雄我都記不清了,他們給我們講述了許多關于他們的故事。
最先看到的嘉賓是李宏塔爺爺給我們講述了他祖父的故事——李大釗,他說記憶中祖父每個的工資200塊大洋,但是每個月都只領一百塊大洋,因為大部分的錢他都拿去建設國家去,他是為祖國大家打下江山的先輩。而李宏塔爺爺也一生置身于祖國的建設中,真的讓人十分的敬佩。
此時,讓我感到十分的慚愧的是,我身為祖國的接班人,平時不好好學習,還喜歡跟爸媽頂嘴。跟我年齡相仿的“00后”奧運健兒為祖國贏得了冠軍,而我連學習都沒學好,因此我以后一定會努力學習的,相信我!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開始了,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吃過晚飯之后,我跟爸爸媽媽坐在客廳一起觀看,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節目的時候,就覺得跟平時看的動畫片不一樣。
尤其是今年非常特殊,因為疫情的影響,所有人都只能待在家里,學習如何防疫,同時看到了很多抗疫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讓我感覺春節并不孤單,更多的是感動。因此我學到很多新的知識。勤快洗手,出門戴口罩,以及不能聚眾聊天等等,這都是我從開學第一課中學到東西。
20__年來說,這個數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來給我們的祖國蒙上了一層烏云,籠罩著中華大地,突然間,天空黯淡,世界陰冷。然而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一群團結友愛、不怕艱難的人民,他們堅守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著“烏云”背后的燦爛的陽光。萬眾支援,勇做戰“疫”的“守護者”。我們的祖國在危難之際,有一群無私奉獻的人,他們盡己所有捐贈著醫療物資。
在災難面前,他們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為國家奉獻的人,他們是最美的戰“疫”“守護者”,我們這個充滿愛與力量的國家,在戰“疫”面前,大家精誠團結,萬眾一心共抗戰,眾志成城戰疫情,用無私無畏的“大愛”續寫著中國故事。
他們是中國的英雄,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是在病毒面前默默為我們貢獻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人,他們也是可愛的人,不管怎么樣,就算疫情再怎么無情,而他們總是有總是給我們溫情,這份勇氣是我們的都要學習的。因此在很多時候,我都在想,我們學習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在更多的時候,在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能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就好像這次疫情一樣,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怎么保護自己,更別說去保護別人,也不會有中國的速度這都是知識的力量。因此,我會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抗疫精神,保護好自己,才能在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3
飛奪瀘定橋的情景最令我感動。瀘定橋是紅軍長征中要奪取的要塞,敵人想阻止我軍北上,把橋上的木板全部抽掉,只剩下13根鐵鏈,橋下水流湍急,橋頭火力密集,看了就讓人心驚膽戰。在危急的關頭,紅軍戰士不畏生命危險,冒著槍林彈雨,攀著懸空的鐵鏈,用生命和鮮血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看到這里,我不禁感慨萬千。紅軍戰士在忍饑挨餓、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夜里急行軍,提前趕到瀘定橋參加戰斗。他們為了革命、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挑戰了生命的極限,換來了長征的勝利、革命的勝利。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呢?有的人是積極上進,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也有人自私自利,貪圖享樂,怕吃苦,怕受累,生怕為集體、為他人多做一點好事。
就拿我們青少年來說吧。有的同學在家里嬌生慣養,挑吃挑穿,動不動就在父母面前使性子、發脾氣,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這樣做實在不應該。不僅丟掉了革命先輩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也丟得一干二凈,真是愧對革命先烈呀!
其實,我自己也有很多臭毛病,雖然爸爸媽媽并不嬌慣我,但我做事也心浮氣躁,缺乏踏踏實實的精神。練琴時媽媽指責幾下,我就撅著小嘴,心不在焉地機械練習,不講求手法的到位、曲調的變化、情緒的表達,常常事倍功半。因為這事,我可沒少挨媽媽的嘮叨。有些時候,作業稍微多一點,我就老愛在媽媽面前抱怨。現在想來,這都是意志不堅定、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的表現。雖然我們沒有走過長征路,但我們不能沒有長征精神。
生活在新中國的孩子們,行動起來吧!不要再做溫室里的花朵,不要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我們要發揚長征精神,不怕吃苦,甘于奉獻,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4
20__年《開學第一課》明日20時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目中,鐘南山將攜手抗疫英雄講述抗疫故事,帶給大家邁向未來的力量與希望,陪同學們一起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您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學習強國等在線收看節目。
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教育部合作,從20__年起推出,每年9月1日20時與廣大觀眾見面。作為已經連續播出12年的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每年的主題都針對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選定當年最具教育意義的事件,以青少年喜愛的方式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今年《開學第一課》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節目邀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左圖)、張定宇、陳薇,以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張文宏、吳尊友、毛青等,共同講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同時,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還將講述北斗衛星在抗疫中的運用,展現科學的力量。結合“云課堂”的全新概念,20__年《開學第一課》在北京、武漢同時設置了課堂,其中武漢課堂的所在地是曾經的武昌方艙醫院。節目還通過“云連線”的方式,讓全國多地的中小學生參與了課堂互動。
受邀嘉賓紛紛為即將開學的孩子們送上開學寄語。張伯禮說:“開學之際,開啟我們新一份精彩,祝愿同學們用勤奮和智慧不斷超越自己,用青春作賦,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5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以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征。
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饑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到的困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廣大干部戰士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靠著英勇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紅軍沖破了一道道敵人的封鎖,越過了一道道的艱難險阻。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后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今天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作為一名新時代學生,我們要把長征的精神當作學習的動力,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大好時光,刻苦學習,全面發展,成為祖國有用的棟梁之才。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6
最近看完了電影《先輩的旗幟》,為其中感人至深的情節所打動,所感染。
硫磺島一役,多少美國青年血灑疆場,馬革裹尸。其最著名的,就是那張六個海軍陸戰隊士兵共同插下一面星條旗旗的照片,然而,誰還知道,在照片背后,還有另外的故事。
艾利這個角色,深刻度的反映了人性。在戰場上,初期的他,對死亡充滿了恐懼,拼命地躲子彈,甚至在同伴都盡力向前沖的時候,他在散兵坑中抱頭蜷縮。當自己因為一張照片被冠以英雄的稱號時,他內心充滿了矛盾,他希望能夠為美國政府籌集資金,打贏戰爭,但卻對別人稱自己為英雄感到深深的內疚,他覺得對不住自己的同伴,自己在戰場上不是一個英雄,僅僅因為用鋼管插了一面旗子,就被冠以英雄的稱號,他想到漢克,想到麥克,他們為了祖國浴血奮戰,血灑疆場,卻不為世人所知,他矛盾,他強烈地想回到他戰友的中間,去做一名真正的士兵。 大夫,無可置疑,是一名優秀的醫護兵,在戰場上盡一切的可能挽救隊友的生命,富蘭克林、漢克、麥克。 雷尼,幫助政府四處巡講,成為了英雄的代表。
戰后,戰爭給老兵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創傷,雷尼一生都不愿意再提起那段歲月,那里是他內心塵封已久的角落,是最軟弱的傷疤。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戰爭,給人類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的損失,還有精神的災難,這種影響,足以使一代人的心里蒙上陰影。 在影片中,我們還看到了種族歧視的影響,比如酒吧不接待英雄艾利.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去看完這部電影。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7
1934年10月的一個星夜,一支隊伍渡過秋風乍起的于都河,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戰略大轉移。兩年后,紅色大軍匯聚在西北黃土高原,匯聚在抗日救亡的前線。他們的遠征,從此有了一個讓中華民族至今為之驕傲的名字:長征。
80年過去,長征親歷者正帶著他們的紅色記憶一個個離去。但他們所創造的偉大精神,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
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到三峽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察看中國精神的動人篇章不難發現,它們的源頭,無不來自長征精神。
在鮮血中凝就的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有什么樣的精神,就有什么樣的力量;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有什么樣的方向。80年前,這精神讓長征將士譜就了人類英雄主義的壯歌;80年后,這精神仍將閃耀在實現中國夢、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
以長征精神成就中國夢,離不開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是我黨我軍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們黨和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向著黨指引的方向走,向著離日寇最近的地方走,這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使紅軍戰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發——紅一方面軍翻越山脈18座,其中5座經年被積雪覆蓋,行程二萬五千里;紅二方面軍行程約一萬九千里,攻占縣城92座;紅四方面軍行程一萬里,三過水草地;紅25軍行程近一萬里。長征途中的重要戰役戰斗近600次,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紅軍指戰員日均行軍74里……
苦難凝就輝煌,超越人類生理極限的挑戰磨礪出偉大的軍隊、偉大的精神和偉大的奇跡。今天,通往中國夢之路絕非坦途,我們特別需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激勵和鞭策全黨全國人民敢于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敢于壓倒一切挑戰而不被任何挑戰所壓倒。
以長征精神成就中國夢,離不開我黨我軍的優良作風。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
長征途中,領袖與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指揮員一馬當先、沖鋒在前。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不僅使紅軍順利通過古老的大涼山,而且點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紅軍的模范行動,使億萬群眾認識了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從而堅定地選擇了革命,選擇了希望。從根本上說,紅軍長征的勝利,就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勝利。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在這場行動中,8600萬黨員開啟了心靈深處一輪新的精神征程。
當年的戰火已經散去,新的長征依然山高水長。面對嚴峻的困難、復雜的考驗,讓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凝聚起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定無畏地前行。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8
華僑史上有一個璀璨的名字,永遠鐫刻在全球千百萬華僑心中,每時每刻受到祖國人民的尊敬和懷念。他,就是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老先生。要說我對他的“認識”,還要從上幾年說起……
又是一個“黃金十一”,不知這次又是怎樣的旅行呦?這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我,早是“心已離家而去”!
轉眼已是七點半了!我得知,我們要去嘉庚的紀念館。對于他,我曾有讀過他的一些傳記,都是從各個角度反應“陳嘉庚想為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出一份力,他把自己所有的財富獻給祖國。”
有一段使我最有感觸:陳嘉庚住在新加坡,他在那兒辦了許多學校1946年陳嘉庚把錢全部捐給了學校而自卻過著簡樸的生活。衣服補了又補,去哪兒都帶著針線包。有一次,管理員看陳嘉庚那么簡樸就買了一只雞給陳嘉庚改善生活。卻被陳嘉庚扣去一個月的工資。還有一次陳嘉庚的朋友來看他,買了一斤糖果,反被陳嘉庚批評了一頓。陳嘉庚說:“該花的,再多也值得,不該花的,一毛也不許浪費。”
驅車到達后,嘉庚公園近在眼前,我興奮,激動,百感交集……
整個公園花團錦簇,春意融融,四面八方的游人蜂擁而至,絡驛不絕。在紀念碑和鰲園四周,周恩來、陳毅等人與當年的國民黨左派、知名的民主人士馬寅初、邵力子、葉楚傖、張治中等人的題字被鐫刻在石碑上,對弘揚先生的精神和渲染公園的主題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先生故居陳列館里,參觀者可以看到目前國內難得的一些陳列。其中,上個世紀前期中國政治舞臺的一些風云人物,如抗日名將宋哲元、書法家于右任、外交家王世杰、法學家居正等人的墨寶均有陳列,尤其是國民黨的一些社會活動家的墨寶,如何應欽、陳果夫、韓復榘等的題字或留言,也一一陳列,真是難得。參觀這些墨寶的觀眾,十分踴躍,一邊欣賞一邊評論,而且年輕人不少。筆者想象,這些文跡在大陸正式陳列館的展出,不僅僅是具有了文化的價值,更是充分體現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更展示了執政黨的恢弘氣度,真是歷史進入了新時代啊!
面對他,我覺得真不愧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他就是我心中的陳嘉庚——簡樸又令我肅然起敬……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9
這個九月不僅僅是小學生開學的日子,也是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一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英雄不朽》,通過一個個真實英雄故事的講述,讓我回顧了那段艱苦的歲月和那場偉大的勝利。
在“愛國”篇章中,我了解了國歌的故事,知道了“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歌詞不是編出來的,而是真是的戰斗場景。在“勇敢”篇章中我了解了王二小的英勇、南京大屠殺的殘酷以及南京好人拉貝的故事。在“團結”篇章我們聽新四軍老兵講述營救美國飛虎隊飛行員的事跡。在“自強”篇章我們聽“學霸”王伯惠講述他在印緬戰場做工兵的歲月。
四個篇章,將這段歷史真實的展示眼前,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不讓抗日英雄的鮮血白流!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努力讀書、學習本領,為祖國的未來獻出我的一份力量!
2023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0
20__年,被中華兒女銘記的一年,當新年的鐘聲敲響,辭舊迎新之際,人們爭相祝賀,共同歡度佳節,卻從未想到,災難正在逼近。
繼“非典”之后,中華民族再次迎來了新的挑戰“新型冠狀病毒”,病魔迅速席卷了整個中華大地,特別是湖北省武漢市,被病魔緊緊地握在魔爪之中,全國感染人數急劇攀升,神州大陸一片灰暗。
面對疫情坐視不管可不是祖國母親的做法,采取積極有力的行動才是她的選擇,將湖北省封省,禁止客車、公共汽車運行,在各個道路關卡設置疫情防控檢查點,以及加強防疫知識宣傳教育,總理還親自抵達武漢,為同胞們加油鼓勁……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偉大的祖國和人民始終心連心,并肩抗擊疫情。
在抗擊疫情的先鋒軍中,身著白衣的他們最引人注目,他們是生命的守護者,與死神較量的勇士——醫護人員。當病毒來臨,人人自危之時,忘記自身的安危,丟下自己的家人,舍棄了小家只為捍衛大家的是他們;為了挽回一條條生命而與死亡奮戰無數個日夜的也是他們。八十高齡、曾抗擊“非典”的英雄鐘南山院士再次扛起抗疫的戰旗,引領著這些白衣天使,身披密不透風的防護衣,終日徘徊在那布滿死亡氣息的病房,去驅散“新冠”的陰霾。在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內,為自己鼓勁,為武漢加油,他們早已習以為常。當記者來到他們的身邊,他們的防護服胸前滿是“武漢加油!”的字樣,后背上書寫著他們對親人的思念,對戰勝疫情的信心。
醫者仁心,所有醫護人員舍身忘己、奉獻一切的決心和勇氣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信、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即使在轉瞬即逝的“生死瞬間”,他們依然用溫暖和關懷淡化著恐懼,當感染者絕望地問道:“醫生,我是不是快不行了?”那透過口罩的滿情希望的聲音堅定地說:“不會的,我們一定會戰勝死神的!”面對病魔的肆虐,他們不假思索地寫下“請戰書”,在親人的注視下去投入這場殊死的決斗。口罩能遮住他們的面龐,卻遮不住他們救死扶傷的赤誠之心。
沖鋒在抗疫前線的還有那些為過往車輛做防控檢查的警察和護士,熱火朝天地上街消毒的志愿者們,為開學作準備而徹夜未眠的老師,自愿接送醫生上下班的司機和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用行動向世界詮釋“中國奇跡”的工人……還記得在疫情檢查點工作的警察叔叔們,看著他們一臉疲倦,我忍不住問他們“叔叔累嗎?”“當然累了,但是如果臨陣脫逃,那就害了老百姓呀!”說完,他們羞澀地笑了。我想讓那位因“潔癖”而斥責護士的官員看看這樣的笑容,讓他明白:雖然平凡的他們做著平凡的工作,但人民的安全便由平凡的他們守護,攔住病毒的萬里長城也由這群逆行者鑄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華民族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迫使病毒放慢了腳步。勝利的曙光剛剛泛起,一些人就沉不住氣,組織聚餐、多人外出等現象在某些地方又嚴重了起來。疫情又出現反彈,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因現在的松懈而功虧一簣。
我作為一名中學生,雖然不能上前線,但是必須牢記抗疫的“諾言”。時刻牢記父母的囑托,時刻提醒打算外出游玩的家人,時刻警醒自己——戴口罩、勤洗手、不聚會。這些簡單的“諾言”能幫助我們保持健康,挽回一個溫馨完整的家庭,拯救一個國家。我作為一名中學生希望大家在這段特殊時期牢記國家的囑托,牢記抗疫的“諾言”不要隨意外出。春天來了,寒冬就要離去了,我們離戰勝疫情的日子就不會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