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中秋節作文300(精選5篇)
家鄉中秋節作文300 篇1
霜落,朔風乍起,庭中紅葉,門前銀杏不時飛舞,如輕掠書窗的鳥影,來得突然,去得匆忙,便不知它在何處落下了。
晚間撲打著屋檐,雖是晴夜,卻令人想起雨景。江南的雨景畢竟是北民從沒見過的。春雨綿綿,細 如花針,多如牛毛,不會濕了你的衣,也不會干得讓你難受;夏雨熱烈,來得快,去得亦快,仿佛 剛濕了衣卻不知為何;秋雨來得及時,便把干燥的空氣打濕;冬雨雖不大,但是冷加濕會讓人不喜歡。
晨起一看,樹剃了頭,頭發落地,金黃一片,格外耀眼。拾起一片,洗凈,將它按插在樹頁中,濃濃的葉香與淡淡的墨香、書香相融合是自然的味道,生活的味道,愛的味道。舉頭仰望,大樹露出枯瘦的枝干,梢上還剩下被北風留下的兩三片葉子,在朝陽中閃光。在風中搖搖晃晃,想落,下不來,想站,起不來。它們渴望如其他姐妹一般,穿著金黃或鮮紅的禮服,輕盈地參加迎冬舞會。昨日還是金色的云,如今卻骨瘦銷形了,那殘葉恰似晚春的花蝶,這里那里點綴著。
月夜,皎皎月光,滿地樹影參差斑駁,任你腳踏,也分不開它們。茶花飄香的傍晚,陣雨敲打著寒窗,當暮色漸暗時,暮雨瀟瀟,落在路人的傘蓋上,聲音驟然加劇,仿佛整個世界盡在雨中。雨住了,月亮出來了,我默默獨坐,顧影自憐。
月光沒有了,寒星滿天。我寂然佇立樹下,夜氣凝聚而不動了。
夜里,人聲頓絕,仿佛可以聽到一種至高無上的聲響——家鄉的呼喚。
家鄉中秋節作文300 篇2
陽光絢麗,金風送爽,秋季的天使,穿著薄如細沙的霧衫,來到了大自然,將赤、橙、黃、綠、青、藍、紫融為一體,一往情深地揮灑在萬物上,把我的家鄉染成美麗動人的畫卷。
家鄉的秋天給人與許多誘人的成熟。你看,辣椒田里,翠綠的葉子下面是一串串鮮紅的辣椒,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葵花田里,一排排燦爛的笑臉迎著太陽,金燦燦的花瓣散發出淡淡的沁人心脾的芳香;玉米地里,金黃色的玉米棒子像掙著出世的嬰兒欲擺脫媽媽的懷抱;葡萄架上,紅的、紫的、綠的,隱藏在綠葉之中,五光十色,美麗動人。田間地頭,農民伯伯揮動著手臂,收獲著他們一年的喜望,雖然汗流浹背,卻滿懷喜悅,甜在心頭。
當看見一片片落葉飛舞,我想,那是秋天堅實的腳印;當看見一個個蘋果掛滿枝頭,我想,那是秋天熟透的笑臉;當看見一朵朵菊花艷麗開放,我想,那是秋天一年的醞釀。
有人說,秋天的感情凄涼,可我說,秋天是美麗濃艷的。雖然她沒有贊美詩,只有清風颯颯,沒有墓志銘,大地是歸宿,可小草記著她的豐功,大樹記著她的偉績。她用自己的奉獻,換來豐厚的累累碩果,用自己的生命,贏得了無限的生機。
秋天,給我們歡歌笑語,給我們收獲的喜悅。我愛秋天,更愛家鄉的秋天。
家鄉中秋節作文300 篇3
“八月十五月兒明,爺爺給我打月餅,我為爺爺唱歌謠,一塊月餅一片情呀。。。。。。”唱著歌謠就想起以前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中秋,吃月餅的情形,那個時候心里別提有多開心。因為不僅可以吃到香甜的月餅,還可以聽爺爺講月亮、嫦娥和豬八戒的故事。
兩年前,老爸老媽把我從老家接到蘇州來上學。所以,現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都是在蘇州過的。到了中秋了節晚上,這里的月亮和老家的月亮一樣的圓,一樣的美。老爸同樣給我準備了香甜的月餅;老媽也準備了湯圓,說是吃了一家人團團圓圓。可是我覺的團圓還少了爺爺和奶奶兩個人。我多么希望今年中秋爺爺奶奶能帶上老家的月餅來蘇州和我們一起過,那才是真正的全家團團圓圓。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我希望每個人在這一天都能全家團圓。
家鄉中秋節作文300 篇4
中秋節前幾天時,家家戶戶都要買好月餅、水果等東西,準備中秋節時“拜月亮”。凡是認識的人都會互相送幾盒月餅,說上一句“中秋節快樂”的祝福。
當中秋節晚上到時,家家戶戶都拿一張桌子放在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把月餅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里,再拿幾支香點起來,插在桌子前頭,然后,一家人輪流的站在桌子后面,抬頭看著皎潔的圓月,就把自己的愿望說出來,并拜幾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東西了,把桌上的東西搬到屋子客廳里,津津有味的吃著月餅水果。
吃完吃飽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個個都提著閃閃發光的燈籠,成群結隊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誰的燈籠最亮。有時,還三五成群提著燈籠走夜路,像冒險似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些比較膽小的馬上跑出來,只有比較膽大的小孩繼續“冒險”,真是有趣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有趣、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中秋節!
家鄉中秋節作文300 篇5
小時候的月餅總是給我甜膩但有時又會很想吃的感覺。在淮北市區的周邊農村,最好的月餅不是商場超市買來的諸如現在出現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種餡料的月餅。而是最傳統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們現在說起來很不喜歡吃的五仁。
舊時每年的中秋,總是還像過年有壓歲錢收有新衣穿這樣帶著濃厚的節日味道。
這邊的傳統不如說是傳統的月餅烤爐。就是家里的女人帶著孩子,買來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還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餅的必需品。去鄉里鄉親或者鄰村加工月餅的地方,親手制作香噴噴色澤金黃的月餅。負責加工的月餅的阿姨、師傅一邊和母輩們嘮著家常,一顆顆月餅就在手下漾出花來。
傳統制作月餅是用一個木制的模具。媽媽和小姨曾親手教過我,將均勻包裹著各種果仁的面團滿滿的塞滿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靈巧的拍出一個“啪”,慢慢把模具拿開,如果拿捏得當,一個連上面字跡都清晰可見的月餅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餅是中秋的一部分。記憶中總是媽媽和阿姨們在將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時塞一塊到在一旁饞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將月餅一個個整齊的擱置在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鐵板上,幾個人合力把它平放進巨大的、用紅磚壘成的爐子里,下面燒著旺旺的木柴。月餅慢慢烤熟的香味兒會漂的很遠很遠,烤制月餅的時候周圍總會圍著像我這樣的一群小孩,一邊好奇的盯著師傅在根據月餅的色澤掌控火候,一邊急切的等候著自家的月餅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時間拿幾個在小伙伴們一起嘗嘗,那時的月餅總是擱置了幾個小時,還是留著火爐里帶著花生油香味的余熱。
中秋節快要到了的時候,各家都是要要走親戚的。我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六個小姨還有一個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媽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們都漸漸各自成家,所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熱鬧非凡。
中秋節那天天將黑未黑的時候,爸爸就會幫我拎著好多好多酒還有月餅,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開大奶奶家還有三奶奶家的門,給她們送去這份禮物。這個時候的她們總是很開心,挽留我留下來吃飯。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還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會來。一家人將吃飯的飯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飯的時候,爺爺總是拿出每年都會給分給我們的超大石榴,我們一家人圍著飯桌,吃幾塊月餅,聽爺爺給我們講叔叔爸爸們小時候的事,講小時候爸爸帶著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從樹上摔下來,講叔叔有一天離家出走只是因為看了李連杰的電影想出家當和尚,講曾爺爺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還未被找到的幾桿槍,講以前村子里被挖出來的一罐銀元,講爺爺自己年輕的時候用幾把斧頭成功敲擊發射的一顆子彈。
過去的時間即是傳統,這樣傳統的中秋永遠在記憶中鮮活,筆記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現在在學校,也已是有幾年不曾動口吃一口月餅,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鄉的親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