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景觀設計說明范文
景觀設計是提高現代住宅小區舒適度、美觀度的關鍵部分,通過現代住宅景觀設計,可以促使現代住宅更加符合人們對生活品質和審美的需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住宅景觀設計說明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住宅景觀設計說明范文一
巴人苑規劃設計說明
一、現狀概述及分析
1、區域位置分析 巴人苑位于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地滋樓A區,是該區域主要的休閑場地。
2、現狀分析 目前巴人苑地面全部是石材鋪裝,僅有一個簡易羽毛球場地,沒有其它綠化及相關規劃布置,色彩比較單調。報告廳出口處的大臺階處臺階尺寸不合理,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整體風格也與現在規劃的創意基地不相符合。所以要做出相應的改善。
3、周邊環境 該場地周圍是藝術學院所在地,東側是地滋樓B區公共教學樓,北側是藝術學院機房和辦公樓所在地,西側是創意基地。同時地滋樓A區還有食品學院和信工學院,人員流動比較集中。
4、現狀分析 根據巴人苑的區域位置、場地現狀和周邊環境,在規劃設計之前對場地的用地適宜性、使用功能、巴人苑的道路交通分析和外部視覺景觀等做出了詳細的分析,以便使巴人苑規劃功能合理健全、景觀優美并與周邊環境有機結合。
二、規劃設計依據
1.《畢業設計任務書》
2.原始平面圖
3.《校園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
4.關于巴人苑規劃方案的修改意見
5.《景觀設計學》
三、規劃目標 根據上述分析,本規劃將巴人苑定性為具有時代特色和學院特色、反映校園和滿足師生休閑、休息、游覽的綜合性校園開放空間。
四、規劃原則
1、場地性原則:體現場地的原有的內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則:滿足師生休閑、休息、游覽的需求。
3、生態原則:強調巴人苑在校園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強調人與自然的共生。
4、經濟原則:充分利用場地現有條件,減少工程量
五、總體設計思想
1、關聯性 巴人苑是開放的校園空間,體現了藝術學院特有的氣息,講述了人與自然的交流、人與人的交流以及藝術與景觀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號、場景、實物和空間來使人、校園、和自然融為一體。
2、功能性
(1)開放性校園公共空間 規劃中,在東側入口處劃分了入口景觀區,通過
草坪的布置來達到引導人員流動和限制人流的作用。 (2)滿足不同的需求 本方案通過對場地現狀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規劃的巴人苑功能有以下幾方面:人員流動引導、休閑關景區域、休息區域。綠色能緩解眼睛疲勞,滿足藝術學院師生以及創意基地工作者對于綠色的需求
3、生態性
(1)尊重自然過程,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充分利用場地的特殊位置和現狀條件,在場地中部規劃階梯綠地、涌泉和噴泉。力求減少工程量和造價。
(2)在材料的運用上力求經濟美觀相結合,在環境維護中力求減少維護費用。
六、總體布局
1、功能結構 根據《畢業設計任務書》的要求、根據場地特色、使用者活動內容、巴人苑周邊環境及巴人苑主要通行道路等情況,將巴人苑分成五個大的功能區:
(1)入口休閑區 南側為學校又新廣場,此處區域主要劃分四處草坪和一處靠墻綠化帶,主要起人員流動引導的作用。由于此處空間有限,采用草坪可以
不顯得太過擁擠,視線也比較開闊。
(2)噴泉水景區 位于創意基地門前,設置噴泉水景,與入口景觀區相結合,使景觀顯得更加生動,活潑。還可以與創意中心相呼應,顯示出創意思維的活躍和跳動性,代表了創意中心的創造性質。
(3)休閑觀景區 位于噴泉水景區臺階上部平臺區,地面劃分出花壇。可以引導人員流動方向,也可以供人們休閑散步,觀賞景觀。是師生和創意中心工作人員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良好選擇。
(4)階梯綠化區 位于A區報告廳出口處,原來的臺階存在相應的不合理,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大臺階改造成了階梯綠化區,有兩條主要通行道路,道路兩側分別布置層次景觀花壇。使人能夠身臨其境,融入到自然中去。
(5)休息區 巴人苑周圍多是從事跟設計相關學習工作的老師和同學,長時間面對電腦容易使眼睛疲勞,所以對于綠色的需求非常大,在此區域設置了弧形綠化帶,坐凳處于綠化帶半包圍狀態,前方有噴泉水景與外界空間相隔,一定程度增加了空間的封閉性,使得空間更為安靜。工作或學習疲憊時,煩悶時,坐在這里感悟一下自然,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對于壓力是一種很好的釋放場所。同時這里也是讀書、休息、沉思的良好環境。
2、景觀和空間格局 巴人苑的景觀綠化格局可以概括為以直線形和弧線形景觀軸貫穿起來的。有對稱的草坪和花壇,也有弧形的綠化區域。
3、景觀視覺分析
(1)對外視線的開與合 巴人苑四周視線有開有合,入口景觀區和噴泉水景區屬于開放空間,視線比較開闊,對于心情有很大的影響。
休閑觀景區和休息區屬于半開放空間,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空間的安靜氛圍。
(2)內部視覺體驗的多樣性 景觀軸同時也是視線廊道。空間的閉合與開放,場景的不同,動靜的不同等都給人以豐富的視覺享受。4、道路系統規劃
(1)道路系統
主行道:通過對周圍環境的分析,該區域主道路可以劃分為:
1).又新廣場——地滋樓B區 2).又新廣場——創意中心——報告廳 3). 報告廳——地滋樓B區 ,通過綠化的布置及引導,主行道主要分為以上路線 次行道:與主行道相結合,優化細化主行道的不足,使道路通行更加自由隨意。
6、種植規劃
植物種植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結縷草 ,主要種植在入口景觀區草坪、階梯綠化帶草坪。結縷草是禾本科結縷草屬的植物。分布在朝鮮、日本以及中國的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東北、中國臺灣等地,生長于海拔200米至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平原和海濱草地。結縷草適應性較強,喜溫暖氣候,喜陽光。耐高溫,抗干旱,耐蔭。利用它的枝優勢,容易形成單一成片的群落及純草層。耐瘠薄,耐踩踏,并具有一定的韌度和彈性。除了春、秋季生長茂盛外,炎熱的夏季亦能保持優美的綠色草層,冬季休眠越冬。
(2)大葉黃楊 ,種植在入口景觀區靠墻綠化帶和休息區弧形綠化區,增加空間層次感。大葉黃楊又名冬青,大葉黃楊為溫帶及亞熱帶樹種,產我國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喜光,亦較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亦較耐寒。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極耐修剪整形。
(3)紫葉小檗 ,可以穿插在階梯綠化區通行道路兩側花壇。紫葉小檗原產日本,我國秦嶺地區也有分布.現我國各大城市有栽培。生態習性:喜涼爽濕潤的環境,耐寒也耐旱,不耐水澇,喜陽也能耐陰,萌蘗強,耐修剪,對各種土壤都能適應,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佳。
(4)三葉草 ,種植在休息區弧形綠化區域中。增加植物配置豐富度。三葉草又名車軸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2種類型,即白花三葉草和紅花三葉
草。莖葉細軟,葉量豐富,生長良好。喜溫暖、向陽、排水良好的環境條件。干旱情況下生長緩慢,高溫季節有部分枯死現象 。耐修剪、耐踐踏,再生能力強,修剪后10d內可長出更新小葉。高強度踐踏或碾壓后,3~ 5d即可恢復。在強遮蔭的情況下易徒長,造成生長不良。抗有害氣體污染和抗病蟲害能力強。
結束語:無論是設計授課老師還是畢業指導老師,一直以來都在強調“一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我們一直在堅持,在學習的路上。怎么才能以人為本,怎么才能做到以人為本,設計的精髓,真的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去探索。設計的道路,我們必須繼續努力!
參考書籍:
《景觀設計便攜手冊》
《風景建筑小品設計圖集》
《現代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手繪表現技法》
《景觀設計學》
外文摘抄:
◆人們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人們規劃的是體驗——首先是確定的用途和體驗,其次才是對形式和質量的有意識的設計,以實現希望達到的效果。場所、空間或物體都根據最終目的來設計,以最好的服務并表達功能,最好的產生所規劃的體驗。
◆平地規劃的限制性最小;
◆相對而言水平場地景觀趣味較少;
◆平地本質上是一種寬闊的基面;
◆平地無焦點;
◆天穹是關鍵的景觀要素,它孕育著無窮的變化好美感;
◆太陽石強有力的設計要素;
◆平地具有中性的景觀特征;
◆場地缺少私密感;
◆缺少第三維;
◆平地無礙于擴展規劃;
◆地平線是一條醒目的界限;
◆廣闊天空下的水平景觀通常很沉悶壓抑,缺乏人的尺度。 --- ---約翰·O·西蒙茲《景觀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