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丑小鴨的教學反思
安徒生童話《丑小鴨》幾乎人人皆知,故事講述了一只小天鵝的成長故事,從一只長得很丑的小鴨子長為美麗的白天鵝。。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丑小鴨的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丑小鴨的教學反思范文1
《丑小鴨》這篇課文講的是丑小鴨因“丑”而到處受人欺負,在經(jīng)歷了種種挫折之后,終因由丑變美而獲得了新生的故事。本課故事性強,情節(jié)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xiàn)力,語言優(yōu)美,富有情感。雖然二年級的孩子對于理解原著的內(nèi)涵有太大的困難,但因為孩子們對內(nèi)容已太熟悉了,如果再停留在內(nèi)容及文本的朗讀上,深度不夠。所以我在處理學習目標的時候,主要把握了丑小鴨不言放棄、勇敢堅強這些文字內(nèi)層的含義加以體會理解,從而把握本課教學的思想內(nèi)涵及文本的深度。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教學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學貴有疑,疑則進也”,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直接導入、板書課題之后,我問學生:“當你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根據(jù)課題提問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又為學生能有目的地和文本對話,盡快與課文融為一體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丑小鴨變天鵝
當我把丑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的,問學生:“丑小鴨后來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 學生們也說是的。我又說;“是呀,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么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丑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我自己的影子嗎?反復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丑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感悟故事的精彩片段
“當我們和丑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后的喜悅中,當我們發(fā)出“這真是一只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贊嘆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jīng)受過的苦難,他曾經(jīng)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后,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后投入地閱讀起來。丑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jié)感動著,被丑小鴨的命運牽著心,我被孩子們感動著,這節(jié)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的和諧統(tǒng)一。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積累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丑小鴨的感受。
關于丑小鴨的教學反思范文2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是童話之父安徒生的作品。我從小就喜歡讀他的作品。于是我很用心地設計這篇童話故事,并分三課時把此課授完。授完此課,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課有以下幾個板塊值得稱道。
一、板畫巧創(chuàng)情境。
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里,我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黑板,用鮮艷的畫筆畫出了美麗的圖畫,創(chuàng)設出了丑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后又出示丑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么美的地方、這么美的小鴨,更襯托出丑小鴨的“丑”。丑小鴨的丑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們的頭腦中,也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二、丑鴨變美鵝
當我把丑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的,問學生:“丑小鴨后來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 學生們也說是的。我又說;“是呀,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么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丑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我自己的影子嗎?反復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丑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感悟丑鴨的苦痛
“當我們和丑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后的喜悅中,當我們發(fā)出“這真是一只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贊嘆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jīng)受過的苦難,他曾經(jīng)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后,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后投入地閱讀起來。丑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jié)感動著,被丑小鴨的命運牽著心,我被孩子們感動著,這節(jié)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四、由丑小鴨——安徒生
故事講到這兒,課上到這兒 ,也許可以結束了。我話鋒一轉(zhuǎn),說:“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寫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話之父安徒生吧,其實丑小鴨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就是他真實的寫照.”于是我向?qū)W生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并把他真實的故事和丑小鴨相對照,讓學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從心底里贊嘆這位童話之父,以此激起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最后我又說; “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課后我們再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看看還有哪些故事更精彩更感人。”
學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我之所以很用心地設計此課,很用心地反思此課,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太需要被感動,我們的孩子太需要閱讀,太需要悅讀了。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愛上閱讀 ,讓悅讀成為一種習慣吧!
關于丑小鴨的教學反思范文3
《丑小鴨》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fā)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fā)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范圍。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 教學設計因?qū)W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丑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丑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放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說:“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丑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丑小鴨以后的命運會如何?后來大家喜歡丑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說“想知道丑小鴨為什么這么丑?”有的說“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說“丑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說“天鵝蛋為什么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了解了丑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當學生說到知道丑小鴨長得很丑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丑小鴨為什么這么丑哇?”學生說他的樣子丑,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連養(yǎng)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還有的說,他根本不是只鴨子,是只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丑小鴨顯然不是只鴨子,那天鵝蛋為什么會跑到鴨媽媽那里?”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有的同學說,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里;有的同學說,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說,是因為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還向?qū)W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以學生為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二、 教學設計因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而“變”。
由于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教學資源。比如,當講到離家出走后的丑小鴨,仍然受欺負,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時,一個學生提出:“我認為獵狗傻,他為什么無緣無故追趕丑小鴨呢?”這時一個學生說:“獵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領地,當別人闖進他的領地,他就會把那個動物趕出去!”這時我肯定了他的說法,并告訴學生動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則,群體生活是他們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離開他生存的領域,離開他的伙伴,就會有生命危險。這樣學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鴨離家后生活的艱難,還對大自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盡管這只是課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稍加點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 教學設計因教學效果而“變”。
在《丑小鴨》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擴展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后,我用優(yōu)美的語言引導學生回味全文:“丑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他離家出走想尋找屬于自己的世界,沒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個人悄悄的過日子。困境讓他變得越來越堅強,終于,他熬過來了,在丁香開花的季節(jié),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這時我請學生推薦一名同學,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朗讀全文。然后,我提問學生:“你們現(xiàn)在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吧!你想說給誰聽?丑小鴨?鴨媽媽?他的哥哥姐姐?養(yǎng)鴨的小姑娘?小鳥?獵狗?還是農(nóng)夫?”可當配樂朗誦時,教學時間已經(jīng)到了。我想,學生已經(jīng)在聽配樂朗誦時,進入了課文的情景,如果在這一時刻就用優(yōu)美的語言結束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所以,我臨時改變了原來的設計,用這樣一段話結尾:“丑小鴨經(jīng)歷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難,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我想他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從南方飛回來與他團聚。幸福的新生活才剛剛開始,讓我們?yōu)樗80?”結束語突出了人文關懷,為丑小鴨的經(jīng)歷設計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又回答了學生課前的問題“丑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意境回味無窮,深深觸動了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們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望。這個“變”,一舉數(shù)得,“變”得妙!
我想,應用教學機智,靈活的應對教學中的“變”,更有利于學生主動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學中求“變”,教中求“變”,將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