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唯美散文作品欣賞:幾番秋云無覓
這個世界上美麗的地方有很多,不一定要每個地方都去過,有些人喜歡追求險絕,去那些人跡所不能至的地方去看最美麗的云,有些人喜歡去那些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地方去聽一下夜晚的繁鬧。其實無論他們走到何方都不會忘記一個美麗的地方,長大后他們很少停留卻無時不在思念的地方。這就是家鄉。小時候家鄉屬于我們,長大后我們屬于外面。
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并又無可奈何的人。家鄉有我最懷念的東西,每一件都值得我留戀,我不經常做夢,但總愿意夢見記憶里最常出現的一座煙雨中的橋、兒時經常爬上去嬉戲的石碑和那些久未再見的故人。 因為夢里的事物比回憶中的真實,我好像真的可以觸摸到那清涼的石碑,真的看著年輕時的故人,可惜,夢又豈是想做就能遂意的,醒來之后豈不更令人悲傷,寶玉未曾夢見黛玉,我不曾夢見該夢到的人。 橋是很老的,像一位老者站在村頭盼望著自己出遠門的孩子歸來,特別是煙雨中的橋是十分疲憊的,特別是煙雨中的石碑是十分凄慘的。我寫過一首《石橋禪吟》,詩雖不好,心境卻是很真的。
人世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算付予衰燈殘夢
一夜落花遲遲
西陸又拜愁宗
環中不癡不解味
限外無情才最有情
我很少在老家住過,多半是于異地求學,或有年節佳日,也總是和父母住在異鄉的出租房里,雖離老家不遠,卻畢竟少了和那橋,那樹,那磚瓦溫存的機會,所以我很珍惜那在老家時間,棗樹,柿樹,楊樹,樹下的奶奶,奶奶的碗坐兒,旁邊賣用數葉折成小勺兒的伙伴,早上吃過早飯便去瘋玩兒,北邊兒的樹林,西邊兒的麥場,東邊的煙雨中的橋,哪兒一處不是孩子們的天下呢?
晚上去陪奶奶去鄰家說話,或者有時在河邊看那些長輩梳羊毛,掐辮子,她們三三兩兩坐在水邊柳下,我們小孩來回跑鬧折騰,竟像是畫兒中的景象,那時不懂欣賞,而今連回憶具體片段也不成了,那些模模糊糊的記憶不知能留到何年何月,等我坐上輪椅時,可能對我孩兒講起嗎?有些回憶成為孩子們的睡前故事,有些則注定消失,不論哪種結局都是時間賦予我們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