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值得看嗎精選影評5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導演餃子執導的動漫電影,希望以下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一
第一篇長評貢獻給哪吒。
本人一向不看國漫,內心存在偏見,心理潛意識里還是覺得小孩看的玩意。看哪吒的初衷很簡單,空調開了一夜想讓屋子透透氣,所以帶著兒子去電影院避暑,正好有動畫片嘛,小孩暑假剛好看個動畫電影。
電影的開頭,看見猶如豬八戒一樣的太乙真人打怪,心里嗤笑:估計又是靠嘩眾取寵吸引眼球的。不過這個開頭倒是舍得出本錢。不少奇幻性質的電影開頭的引入都是旁白敘述,或者用壁畫之類的廉價媒介。故事進一步深入,哪吒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典型的熊孩子,盡會搗亂添麻煩。李靖夫婦倒是模范父母和傳統形象大相徑庭。不過這個哪吒很聰明啊,陷阱設計了多少層。故事繼續推進,江山社稷圖出現的時候,很讓人驚喜,圖中蘊含著三千世界,讓人領會到中國神話的魅力和世界觀。這里體現了導演團隊很高的文化底蘊。這幾年不少電影作品里的世界觀和內核其實都一言難盡,中不中,西不西,就像一個四不像。
之后老套的海邊相遇,被人誤會。但是,這個導演真的很會講故事,這么老的情節能拍的很生動流暢。海夜叉水遁這一段設計很棒,村民的眼里只看到哪吒搗亂,不看見作惡的源頭。導演這里也是借此告訴我們,眼見未必為實。敖丙這個人物大顛覆,活脫脫小龍男一個。在我看來,敖丙簡直中華民族對君子理解的具象化。端莊有禮,救人于危難,風度翩翩,衣冠端正,知恩圖報,心胸寬大。簡直就是哪吒這個小屁孩完全對立的一面。事實上,主創團隊也是確實有心創造出兩個形象正好對立的人物。龍族也太慘了,典型的兔死狗烹的宋江式故事。龍族全體拔掉逆鱗那一段很震撼,我估計敖丙必然要黑化了。那個時候,敖丙就不是為自己活了。
電影高潮部分,種種矛盾爆發。敖丙內心的善惡的掙扎,李靖深深的父愛,最后雙子的決戰。一層層地推進,猶如抽絲剝繭一般。這段內容非常精彩,無論劇情和人物哪吒變身紅蓮業火大戰化龍敖丙的內容,都讓我感覺票價太值了。導演不僅僅完成了他的基本任務-講好一個故事,而且把他想通過作品表達的東西讓觀眾自然而然的接受了。(這里啰嗦幾句,很多導演都做不到講好一個故事。不是虎頭蛇尾就是破綻百出,以及各種意識流,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認識世界觀傳達給觀眾這沒錯,但是前提條件是先把你這個載體做好,行不?)無論是命運還成見,我們應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最后哪吒和敖丙都完成了救贖,回歸了自己的本源。
最后再吹一下美工特技,燃爆了。哪吒變身后的形象神性和魔性兼具,少年殺神卻行慈悲之行。非常符合神話中哪吒的形象: 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 以及天生天賜千七百戒殺相。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二
如果有這么好的國產電影可以看,就不用每次為了看一個好電影,就被迪斯尼或是皮克斯的美式政治正確和價值觀強暴一遍。符合中國人習慣的思維方式和傳統價值理念,讓人看起來覺得才像是講自己身邊的故事。
影片的本身值四星。還有一星就當做給國產動畫電影的鼓勵吧!
哪吒的故事做了一些善意的改編,取消了一些叛逆個仇恨,增加了一些親情和擔當。更加符合全年齡段的觀影體驗。
但是還是希望將來能出一個更加黑暗的哪吒電影啊!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三
電影里很多笑料都太低俗太網絡了,有點牽強有點尷尬,但最令我感動的是 哪吒咬李夫人的時候,李夫人含淚說 吒兒別怕,她懂哪吒的心理活動;和哪吒踢毽子踢到體力透支的時候,李夫人還是說 我還可以踢會,好久沒看到吒兒笑的這么開心了;太乙真人說要收了哪吒去練功,李夫人說,最后兩年為什么不能讓哪吒開開心心的過呢;給哪吒辦生辰宴,為了給哪吒積德那一年都去斬妖除魔...這位母親,是這部電影里最打動我的角色❤️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四
世人辱我魔道生,本無魔性也難存
世人揚我靈降世,邪魔亦可渡為仙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地之間人祟祟
縱世人笑我蔑我枉我,我定要信我正我不負我!
感謝妮子陪我看第二遍[玫瑰],哪吒表面的鋼性和內心的柔軟似曾相識,最后的百姓跪拜真的如釋重負[流淚],和當時看《奇跡男孩》奧吉被伙伴們接納時一樣的如釋重負,能被人接納和認可是每個人本能的渴望,但~跨過渴求活的真實才是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
先記錄幾個難忘的鏡頭。
鏡頭一:
在畫中太乙真人帶著哪吒感受畫中奧妙,就像一個不系安全帶、沒有固定軌道的過山車一般。我能想象這段從一個腦洞到通過動畫技術實現在畫面上的成就感。
鏡頭二:
夕陽西下,一輪占了畫面三分之二大小的太陽照射著兩個小小的人。對于哪吒來說,活了三年,第一次遇到一個旗鼓相當的踢毽子小伙伴,踢得那叫一個過癮。對于敖丙來說,小心守著自己作為妖族的小秘密,此時卻遇到一個不害怕自己妖族身份的小人兒與自己玩耍。你來我往,兩個踢毽子的身影,兩段被顛倒的命運,但此時在這里相遇,當時當下,那么簡單快樂。
鏡頭三: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是誰由我自己定義,這是全場最熱血也最不尬的一句臺詞。從漸漸不支到小宇宙爆發撐起冰幕的那一刻,燃炸了;火光從一個微小的支點到瞬間鋪滿畫面的那一刻,美爆了。
再記錄幾個觀點。
觀點一:
人的一切選擇取決于你相信自己是什么。
人內心的力量是無窮大的,他能指引我們改變行為和結果。哪吒第一次涉世便被人說是妖怪,于是,他做著妖怪會做的事情。后來,他被告知自己是靈珠轉世,于是他開始練習斬妖除魔的本事。再后來,信仰被顛覆,他便放任自己入了魔。最后,他發現前面的種種標簽都是別人施加給他的,事實上,你相信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觀點二:
不以身份定好壞,要以行為和動機分上下。
劇中的每個人包括看劇的我們都有固定思維,靈珠投胎即為好,魔珠投胎即為壞;普通百姓即為好,妖族身份即為壞。似乎不管他們做了什么,沒做什么,他們的身份已經注定了自己的行為。敖丙明明做了件好事,卻因為妖的身份讓人對他做的好事視而不見,最后他也不負期待地做出了符合人們心目中妖會做的事。
總之是一部想去二刷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