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感悟: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十月一,燒寒衣,昨天是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人們擔心逝者入冬后在陰間沒有保暖的衣物御寒,選擇在這一天燒紙衣以寄托哀思。
與此同時,湖南沅江市三中的老師被16歲學生刺死已過一周,今天也算是鮑老師的頭七了。做為老師,也和全國的老師一樣,沉痛的悼念這位同事。
花季年齡,成績優異,優秀名師,這些詞語多么似曾相識。記得在我上學時,一位物理老師就和我們戲言:“現在的學生,打老師罵老師不說,急眼了還會拿刀捅你呢。你們要捅我時可跟我打個招呼,我先給你服個軟。”這么多年,老師學生發生沖突,學生毆打,刺傷老師致死的事件也不在少數。而今天我已成為一名老師時,我也不禁要重新思考,師生關系究竟為什么變得如此劍拔弩張,尊師重道何時變成了學生手里無情的屠刀。
網絡上分析師生關系的帖子,分析學生心理的文章已不在少數,也有人把這場悲劇又歸責在萬惡的應試教育。而我今天想談的角度,是我們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存在的心理問題,都說彼此換位思考,其實我們遠沒有做到學生心里滿意的那個老師,而學生自然也離我們理想中的優異距離很遠。師生關系仍然存在著一層戳不破的膜,而我們在壓力面前其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但我們自己不承認這個問題,而把不健康都歸因給了對方。
現如今,我們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而我看來心理健康這個詞就叫的不好,它總讓人感覺如果自己去問心理老師去看心理醫生就是心理不健康,甚至就是精神病。因此,我們寧愿假裝自己健康著,也不愿意直視心理問題。孩子們更是如此,其實,孩子們的心理也會像發燒感冒一樣,小問題不斷,而會給他們治病的老師家長,能夠讓他們的心病逐步醫治,不注意觀察孩子們內心的家長老師,則會讓這些小病越積越多,最后孩子的問題由隱性變成顯性,輕者嚴重叛逆,成為誰都管不了的問題少年,重者違法犯罪,發生悲劇。
我自認為已是夠和孩子沒有距離的老師了,但周五和許多孩子的聊天發現,他們透露給我的內心只是冰山一角。他們有自己喜歡的人,事,物,甚至看似很陽光的孩子內心會藏有極陰暗的想法,最讓我震驚的是,有兩個班上學習很不錯的孩子,竟然因小學被高年級的欺負過,就決心要拜山頭,混社會,他們覺得老師學校家長給他們的保護不如那些“大哥”,.“大姐”來得痛快。還好我及時和他們溝通疏導,并答應保住他們心中的小秘密,暫時不告訴他們的家長,可是我還是擔心,他們的心結有沒有真的打開。
或許老師這個行業就是管的越少事越少,從不見老師因不負責被學生殺害,死去的往往都是一些優秀的班主任,而行刺者往往又是一些讓人怎么都想不到的優秀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疏導工作,刻不容緩。
可是,鮑老師已經去世了,人沒了,說什么又有什么用呢?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