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游記:一九九八深圳行
1998年7年19日,我帶領丁司垱鎮龍潭沖村主任張仲文、陶劉沖村主任游加斌、天燈樹崗村主任楊旭東、夏家河村書記程衛軍到深圳,組織在那里打工村民家屬,例行婦檢。去深圳,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人們所羨慕的事情,因為它的開放、它的前衛、它的時髦早被世人仰慕。
那一年,農村公有經濟非常困難,我們為節約費用,各人在家就餐后,于下午5:19分從浠水火車站上了去深圳的火車,由于都是臥鋪,大家休息得較好。我是第一次去深圳,坐在車廂內觀兩邊風景,見我們的火車風馳電掣地穿過了200多個山洞,于7月10日晚7點到達深圳。下了車后,我們費了很多周折在深圳螺嶺找到了游加斌的侄子游立新。他盛情招待了我們。這幾個村的村民在外面很愛面子,盡管我是借各村干部的勢,但他們認為有我這樣的干部光顧是他們的幸運。從而,我們餐餐有人請客,我們白吃海喝,天天也開心,但內心壓力大,每天要想辦法聯系在深圳各個角落的婦檢對象,集中時間就地婦檢。
7月13日,陽光明媚,我們組織了一批年輕婦女到深圳市計生服務中心婦檢。這些婦女盡管來自我工作的山區,但她們在深圳生活多年了,一個個都花枝招展,十分亮麗。我們帶隊走在深圳大街上,引得無數市民偷看。我和幾個村干部自嘲的說,這些街上的人肯定是認為我們是販賣婦女的,大家都笑了。
這種工作我們在深圳連續干了5天后,任務基本完成。7月16日上午我們玩了錦繡中華,她是深圳華僑城的一個旅游區,座落在風光綺麗的深圳灣畔。景區中近百處景點大致按照中國區域版圖分布,是中國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精粹的縮影。這里有名列世界八大奇跡的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有眾多世界之最,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天文臺(古觀星臺),木塔(應縣木塔)、最大的宮殿(故宮),佛像(樂山大佛)等。她是一座反映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古代建筑和民族風情最豐富、最生動、最全面的實景微縮景區,也是目前世界上景點最多的微縮景區之一,占地四百五十畝,可以在一天之內領略中華五千年歷史風云,暢游大江南北的錦繡河山。
下午,天氣熱,太陽毒,大家都很疲勞,只有沿著街面的高大榕樹蔭回店休息。7月17日,我們乘車到東莞,沿路無鄉村,似乎到處都是城與城相連,但是東莞交通秩序混亂,街上的麻木、摩托、汽車都交錯混跑,大家都非常匆忙,都各趕各的時間。天熱心躁,我們除了人請吃以外,但找人無線索。
7月18日,我們玩虎門海口,虎門海口沿岸有俄夷炮臺,威遠炮臺,靖遠炮臺,鎮遠炮臺,南山炮臺,蛇頭灣炮臺。這些炮臺依山傍海,形勢險要,由山頂、山腰和山腳的炮位組成立體的交叉火力網,扼海路進入廣州的咽喉要道,成為近代虎門海口的重要布防。在反抗外國侵略的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站在炮臺中,不僅聯想起了當年血火紛飛、刀光劍影的情景,更感慨到正是中華民族前輩保衛家園,奮不顧身,才有我們今天游炮臺看海灘無數游人與大海的親吻。番禺跨海大橋橫掛碧空,更顯祖國的驕傲。
7月19日,我們離開東莞,次日到家,這次深圳之行歷時12天,成了我人生歷程中的一段重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