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參觀實習報告
了解了太原第二電廠的歷史之后,我們由師傅帶領著參觀二電廠的生產線,與上午的感覺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與這些機組不再是初次見面,同學們的眼光中更多的不再是驚訝,而是回憶與思考我們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過整個理論的流程與實際的區別與聯系。參觀了磨滅機、鍋爐、汽
輪機等機組之后,我們主要又參觀了二電廠的水冷設備。這里冷卻的方法有直接水冷,間接水冷以及直接空冷三種。三種方法效果不一,但耗費的成本也高低不同。這三種方式同時存在于二電也有其歷史原因,這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一個電廠不是理論上建立起來就一成不變的,而是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再進步,他有稍顯落后的機組在運行,也有極為先進的機組在工作,他是一個有機的,時間與空間上結合的整體。
整個參觀過程中,不同于電廠嘈雜的環境,電廠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還是很舒適的,在控制室中用計算機遠程控制檢測著電廠各個環節的運行,而不是我們原先想象的那樣要在炙熱的鍋爐旁盯著儀表。這讓我們了解到現代電廠的工作也是人性化的,也讓我們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四、電廠運行流程:
之所以要把這部分拿出來單獨報告,是因為上午下午主要參觀實習的內容就是參觀電廠工作流程,而兩個電廠的機組雖然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大致相同。所以我認為總結的談談我們認識到的電廠運行流程,會比具體講哪個電廠采用的哪套方式,哪套機組更為現實,也更具有實際意義。
談到電廠運行的大致過程,則是由燃料的運輸開始的:將燃煤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斗中。大型火電廠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斗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后形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后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后的煤灰分離出來。
火力發電廠在鍋爐爐膛四周密布著水管,稱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兩端均通過聯箱與汽包連通,汽包內的水經由水冷壁不斷循環,吸收著煤愛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熱沸騰后汽化成水蒸汽,這些飽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進入過熱器中。飽和蒸汽在過熱器中繼續吸熱,成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有很高的壓力和溫度,因此有很大的熱勢能。具有熱勢能的過熱蒸汽經管道引入汽輪機后,便將熱勢能轉變成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形成機械能。
汽輪機的轉子與發電機的轉子通過連軸器聯在一起。當汽輪機轉子轉動時便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這樣,發電機便把汽輪機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電能經變壓器將電壓升壓后,由輸電線送至電用戶。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看,整個過程可簡化為: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爐、機、電是火電廠中的主要設備,亦稱三大主機。與三大主機相輔工作的設備成為輔助設備或稱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為系統。火電廠的主要系統有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等。
五、實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