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測量學實習報告
二,實習過程:
(一)外業工作
XX年11月30日老師實習動員,講解后我們組領取到
了儀器后,用下半天在貴州大學南校區信息樓前面及附近選擇了a,b,c,d四點進行了四點的控制測量,先選點標記,再在各個控制點安置全站儀,進行控制測量。測量出了ab,bc,cd,da,各邊的邊長,假定了a點坐標為(1000.000,500.000,1100.000)各邊的水平角,達到限差收拾儀器。回來后晚上進行評查計算,算各點的坐標和高程。
XX年12月1日到XX年12月2日,由于我們組之前
測量的數據有些小問題,所以又重新進行了四點的控制測量。計算后沒有錯誤了。下午就開始了。碎步測量,先畫草圖,在草圖上標出要測量的碎步點,再在a,b,c,d分別安置儀器按照草圖上的各個點位一一進行碎步測量。小組分配,讓每個組員都能得到鍛煉,每個人都能去觀察,立標桿等。兩天內,我們組一共測量了249個碎步點,并一一記錄在全站儀內存里。
XX年12月三日還儀器。由于我們對導數據沒掌握,加上
當天我們有課沒時間,所以數據由老師導出來。
(二)內業工作
XX年12月8日到XX年12月9日在林學樓五樓機房里
繪圖,繪圖是根據之前碎步測量時畫的草圖來繪制的。以上是實習的大概過程。
三,實習步驟:
(一)踏勘選點
我組在指定的測區進行踏勘,熟悉測區施測條件。根據測
區實習步驟:范圍和測圖要求確定布網方案進行選點。選點的密度,應能覆蓋整個測區,便于碎部測量,一般要求相鄰點之間的距離在 30~170m 之間,相鄰導線邊長大致相等。控制點的位置應選在土質堅實便于保存標志和安置儀器,通視良好便于測角和測距,視野開闊便于施測碎部之處。如果測區內有已知點,則所選圖根控制點應包括已知點。在信息樓前面及附近選擇了a,b,c,d四點點位選定之后,用油漆和毛筆作出標記,并編號。
(二)平面控制測量
在測區實地踏勘、選點后,將控制點布設成閉會導線的形
式。在控制點上進行觀測,經過內業計算獲得平面坐標。
1.水平角測量
在每個控制點上用南方全站儀觀測 1 測回,每測回的
精度要求上下半測回互差小于40"。導線網角度閉合差的限差
為 , n 為導線的測角數。
2.邊長測量
用南方全站儀測量,要求往、返測量,在平坦地區邊長
相對誤差的限差為 1/3000,特殊困難地區限差可放寬為
1/1000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的限差一般為1/ 。我們此
次實習用的是1/3000的誤差允許范圍。
3.連測
當測區內有已知點時,應盡可能與所設圖根控制點進行連
測,這樣可使圖根控制網納入統一的坐標系統。對于獨立測
區可用羅盤儀測定控制網一條邊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個控制點
的坐標作為起算數據。
4.平面坐標計算
首先校核外業觀測數據,在觀測成果合格的情況下進行閉合
差平差,然后由起算數據推算各控制點的平面坐標。計算方法根
據布網形式查閱教材有關章節。計算中角度取至秒,邊長和坐標值取至厘米。
(三)高程控制測量
1.水準測量
采用圖根水準測量的方法(后-后-前-前)測定圖根點的高
程。
各站采用雙面尺法或兩次儀器高法進行觀測,并取平均值
作為該站的高差。圖根水準測量的技術指標為視線長度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