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專業實習報告范文
(1)地面的構造
(2)地面工程裝飾施工工藝
基層清理→測量放線→打上下孔、安裝帶鉤膨脹螺栓→掛鋼弦并擰緊→安裝電纜管線和暖氣支架→澆筑混凝土基座→安裝門、窗混凝土抱框→制作石膏粘結塊并粘結在鋼弦上→粘貼一側石膏板斗填充保溫巖棉→隱蔽驗收→粘貼另一側石膏板→安裝門窗框→嵌縫→刮膩子找平→裝飾面層施工。
(3)施工要點
1)輕鋼龍骨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
a、墻位放線應按設計要求,沿地、墻、頂彈出隔墻的中心線和寬度線,寬度線應與隔墻厚度一致,彈線應清晰,位置應準確。
b、應按彈線位置固定沿地、沿頂龍骨及邊框龍骨,龍骨的邊線應與彈線重合。龍骨的端部應安裝牢固,龍骨與基體的固定點間距應不大于1m。
c、安裝豎向龍骨應垂直,龍骨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潮濕房間和鋼板網抹灰墻,龍骨間距不宜大于400mm。
d、安裝支撐龍骨時,應先將支撐卡安裝在豎向龍骨的開口方向,卡距宜為400~600mm,距龍骨兩端的距離宜為20~25mm。
e、安裝貫通系列龍骨時,低于3m的隔墻安裝一道,3~5m隔墻安裝兩道。
f、飾面板橫向接縫處不在沿地、沿頂龍骨上時,應加橫撐龍骨固定。
g、門窗或特殊接點處安裝附加龍骨應符合設計要求。
2)紙面石膏板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
a、石膏板宜豎向鋪設,長邊接縫應安裝在豎龍骨上。龍骨兩側的石膏板及龍骨一側的雙層板的接縫應錯開,不得在同一根龍骨上接縫。
b、粘結順序為:首先排石膏板塊,之后可以從一端到另一端(或從中間向兩端),從一面到另一面,從底向上有序進行(注意石膏板之間所有接合面必須用粘結石膏粘結,不得漏粘)。
c、輕鋼龍骨應用自攻螺釘固定,木龍骨應用木螺釘固定。沿石膏板周邊釘間距不得大于200mm,板中釘間距不得大于300mm,螺釘與板邊距離應為10~15mm。
d、安裝石膏板時應從板的中部向板的四邊固定。釘頭略埋入板內,但不得損壞紙面,釘眼應進行防銹處理。
e、石膏板的接縫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板縫處理。石膏板與周圍墻或柱應留有3mm的槽口,以便進行防開裂處理。
f、填充巖棉(有防火要求)。隔墻一側的石膏板安裝完畢后,可用粘結石膏滿披石膏板的內側面,然后將巖棉板粘貼在石膏板上。施工順序為:從墻的一端到另一端(或從中間向兩端),自下向上順序粘貼。巖棉板板縫應錯開,填充巖棉,應按設計要求填滿隔墻內的全部空腔。
g、飾面板表面應平整,邊沿應整齊,不應有污垢、裂紋、缺角、翹曲、起皮、色差和圖案不完整等缺陷。膠合板不應有脫膠、變色和腐朽。
(4)、注意事項
a、輕質隔墻材質在運輸和安裝時,應輕拿輕放,不得損壞表面和邊角。應防止受潮變形。
b、當輕質隔墻下端用木踢腳覆蓋時,飾面板應與地面留有20~30mm縫隙;當用大理石、瓷磚、水磨石等做踢腳板時,飾面板下端應與踢腳板上口齊平,接縫應嚴密。
c、板材隔墻、飾面板安裝前應按品種、規格、顏色等進行分類選配。輕質隔墻的構造,固定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
d、輕質隔墻與頂棚和其他墻體的交接處應采取防開裂措施。
e、接觸磚、石、混凝土的龍骨和埋置的木楔應作防腐處理。
f、膠粘劑應按飾面板的品種選用。現場配置膠粘劑,其配合比應由試驗決定
g、墻體安裝前應對石膏板進行全面的檢查,對翹曲變形、缺棱掉角、受潮變質的石膏板在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后方可使用(注意:施工現場碼放的石膏板必須豎向放置,嚴禁水平方向放置)。
在學了兩年的建筑裝飾,說實話我對裝飾還是很模糊的,但是通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對建筑有了個初步的認識,對一些建筑裝飾材料有了個理性上的認識,對建筑構造有了簡單的認識,我想通過這次的鍛煉對我以后在建筑上的認識會有很大的幫助,至少我現在知道怎么去了解建筑,我會將我所學到的應用到我的工作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