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實習報告 >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精選5篇)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

發布時間:2024-07-11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精選5篇)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 篇1

  金秋十月,我們地理班開始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實習。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大家都十分興奮,。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很親近,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積極地去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依傍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林州地區內各種現象都很奇特,并且出露良好,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

  1.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 褶皺和斷層構造   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 地表形態

  林州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

  4. 氣候狀況

  林州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氣候規律。

  5. 水文概況

  本區河流皆發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后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

  6. 土壤概況

  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況

  林州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

  8. 交通狀況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內鐵路連接京廣線;國家干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干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9. 物產狀況

  本區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巖、大理石、花崗巖等20多種農業方面,盛產小麥、玉米、谷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特產品不斷涌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巖、大理石等優質工藝品,帶著林州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10. 經濟概況

  本區經濟發展迅速。創造了紅旗渠奇跡,并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筑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新疆等12個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林州旅游業發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拉動當地各項產業的發展。

  11. 旅游業發展情況

  林州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跡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龍頭山風景名勝區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跡更引發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林州地區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巖、片巖為主的變質巖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巖廣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巖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和早奧陶的白云質灰巖,在林州地區分布較廣。新生界的礫巖在該區也很具有代表性。

  太古界

  太古界片麻巖是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中最老的,并且發育較為完善。這類巖層多分布在林州盆地西側,呈狹長條帶狀,組成太行山的基部。

  在八達村出露有一些角閃片巖,它是一種變晶等粒結構,屬于片狀構造,其上覆巖層為遠古界石英巖。這種巖石容易破碎風化,所以其上植被茂盛。其顏色呈暗綠色,主要礦物為斜長石、角閃石和石英。

  在白楊凹出露有一些由石英、黑云母等物質組成的花崗片麻巖,顏色呈紅色,片麻狀構造顯著,其結構為等粒變晶結構,在高溫高壓下易風化,其中也含有長英巖脈,為林州太行中山的基底。在當地還出露有黑云母片巖,含有少量的石英且結晶程度較低   在黃華村西500米處出露有鉀長片麻巖,屬于片麻結構,期間含有石英巖脈,另外在其右側1000處也有花崗片麻巖出露。

  任村出露了一些鉀長、花崗條帶狀混合片麻巖,其上覆地層是遠古界石英巖。在兩巖層間有一層砥礪巖。在太行山大峽谷隧道的的東口,在那些陡峭的石壁上,我們能看到其下部植被茂盛,是因為那是片麻巖易風化的巖性所決定的。

  遠古界

  遠古界巖層主要是一套覆蓋于太古界片麻巖之上的棕紅色石英巖和石英砂巖,于下伏的片麻巖之間呈角度不整合,在石英巖的底部可見到砥礫巖。石英巖和石英砂巖主要分布在盆地西緣,厚約200米,構成太行山山體的懸崖陡壁。在石英巖及石英砂巖的層面上,可以見到波痕、干裂等層面構造,有些巖層有明顯的交錯層理。在石英巖層,節理構造發育,經侵蝕后常有崩離現象,造成石英巖峭壁。

  在合澗與石板溝之間的柿子凹出露有石英巖,X型節理發育,顏色呈白色或紫紅色,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含有正長石和云母,石英集結程度好,成塊狀,另外在此處出現石英巖中含黑色線條的現象是早期海洋生物的遺體形成的有機質,巖石致密,經侵蝕后崩離形成了懸崖峭壁。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 篇2

  慶安水庫位于睢寧縣城北15km,廢黃河南堤下,庫區東、南、西三面筑壩,北面緊靠廢黃河南堤,是一座中型平原水庫,地處8°地震烈度區,設計最高調蓄洪水位29.6m,汛限水位27.5m,興利水位28.5m。總庫容6030萬m3,其中調洪庫容2190萬m3,興利庫容4770萬m3,死庫容30萬m3。該庫于1958年3月興建,1959年建成。設計灌溉面積10000公頃,實際灌溉面積7467公頃。水源為廢黃河灘面降雨徑流和古邳抽水站抽引民便河之水,水庫建成以來,改善了睢寧縣慶安、姚集、梁集、魏集、睢城、古邳等鎮的水利條件,實現灌溉水源的年調節,緩解了睢寧縣用水矛盾,且能在大旱之年為全縣大部提供抗旱水源,結合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方面,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一)地質條件

  根據1997年7月徐州市水利建筑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慶安水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勘探深度內各土層自上而下大致可分為4層,各土層分述如下:

  (1)、粉砂:黃色粉砂、粉土,砂壤土,層底高程18.2~18.3m,中間夾2~3層黃褐色薄層粘土,上部松散,中下部稍密~中密,厚13.0m,水閘基底25.7m,該層為持力層,建議承載力標準值100kPa,但該層防滲抗沖能力較差。 (2)、粉砂:灰色粉砂,稍密~中密,厚2.5m,層底高程15.6~15.7m,建議承載力標準值130kPa。 (3)、重壤土:黃色、褐黃色重壤土、粘土,可塑,厚2.3m,層底高程13.3m,建議承載力標準180kPa。 (4)、粉質粘土:黃色、褐黃色粉質粘土,重壤土,可塑~硬塑,含砂礓,揭露厚度2.7m,建議承載力標準值310kPa。

  о

  回填土資料:γ自然=19.5kN/m3,γm=20kN/m3, C=0kPa,Φ=26。 (二)水文氣象

  睢寧縣地處北溫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水量較為充沛。春季:3至5月,氣溫回升快,以冷干風為主,蒸發強,常出現旱情;夏季:6至8月,天氣炎熱,降雨其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澇;秋季:9至11月,晴朗少雨,光照少,氣候宜人;冬季:12至2月,寒冷少雨。

  日照:近40年,全境年均日照2366小時,為可照時數的54%。

  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4.30C,其中1月份平均氣溫-0.50C,7月份平均氣溫27.10C,極端最高氣溫40.10C,發生在1955年6月19日,極端最低氣溫-23.30C,發生在1969年2月6日。

  霜期:多年平均無霜期206天,最多無霜期246天,發生在1977年,最少無霜期180天,發生在1962年。初霜期一般在10月30日左右出現,最早出現的初霜期是1962年10月15日。終霜期一般發生在4月6日前后,最早終霜期發生在1967年3月10日,最遲終霜期為5月4日。

  風:夏季多東南風,春秋冬三季多東北風。多年平均風速2.4米/秒左右。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常發生干熱風,每年平均2.6次,4.1天,對小麥后期正常灌漿影響較大。

  降水:根據睢寧縣氣象站1951年至1990年降水資料統計,40年年平均降水量852.6毫米(多年平均869毫米),最大降水年份發生在1963年,降水量為1360毫米,最少降水年份發生在1988年,降水量為568.4毫米。40年中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的年份有8年,占20%,平均5年一遇;低于600毫米的有2年,占5%,平均20年一遇;低于700毫米的有11年,占27.5%,平均4年一遇。40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為7月,平均月降水量209.8毫米,占40年年平均降水量的24.6%,其中月降水量最多的為1982年的7月,月降水量52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048.7毫米的49.8%。

  蒸發量:根據睢寧縣14年E601型水面蒸發資料,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043.3毫米,年蒸發量最大值為1371.6毫米,出現在1976年,年蒸發量最小值為898.1毫米,出現在1991

  年。

  水文地質:慶安水庫所在區域內地下水共有5個含水層,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5米左右,地下水位平均高程27.4米。 2.2.2水位資料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__)的規定,水庫工程等別為Ⅲ級。相應建筑物按Ⅲ建筑物考慮。

  (一)閘底地下輪廓線的布置

  1、防滲設計的目的

  防止閘基滲透變形;減小閘基滲透壓力;減少水量損失;合理選用地下輪廓尺寸。 2、布置原則

  防滲設計一般采用防滲和排水相結合的原則,即在高水位側采用鋪蓋、板樁、齒墻等防滲設施,用以延長滲徑減小滲透坡降和閘底板下的滲透壓力;在低水位側設置排水設施,如面層排水、排水孔排水或減壓井與下游連通,使地下滲水盡快排出,以減小滲透壓力,并防止在滲流出口附近發生滲透變形。

  3、地下輪廓線布置

  (1)閘基防滲長度的確定。根據公式L≥CH式中:L--水閘的防滲長度,H--上、下游水位差,C--允許滲徑系數值,依地基的性質而定,因為地基土質為粉砂,查表取9,計算閘基理論防滲長度為8.73m。。

  L=9×(30.28-29.31)=8.73m

  (2)防滲設備 由于閘基土質以粉砂為主,防滲設備采用混凝土鋪蓋,閘底板上、下游側設置齒墻,并且設置板樁。

  (二)排水設備的細部構造

  1、排水設備的作用

  采用排水設備,可降低滲透水壓力,排除滲水,避免滲透變形,增加下游的穩定性。排水的位置直接影響滲透壓力的大小和分布,應根據閘基土質情況和水閘的工作條件,做到即減少滲壓又避免滲透變形。

  2、排水設備的設計

  (1)水平排水 水平排水為加厚反濾層中的大顆粒層,形成平鋪式。反濾層一般是由2~3層不同粒徑的砂和砂礫石組成的。層次排列應盡量與滲流的方向垂直,各層次的粒徑則按滲流方向逐層增大。

  反濾層的材料應該是能抗風化的砂石料,并滿足:被保護土壤的顆粒不得穿過反濾層;各層的顆粒不得發生移動;相鄰兩層間,較小一層的顆粒不得穿過較粗一層的空隙;反濾層不能被阻塞,應具有足夠的透水性,以保證排水通暢;同時還應保證耐久、穩定,其工作性能和效果應不隨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改變而變差。

  本次設計中的反濾層由碎石,中砂和細砂組成,其中上部為20cm厚的碎石,中間為10cm厚的中砂,下部為10cm厚的細砂。

  圖2 反濾層構造圖(單位:cm)

  (2)鉛直排水設計 本工程在護坦的中后部設排水孔,孔距為2m,孔徑為10cm,呈梅花形布置,孔下設反濾層。

  (3)側向排水設計 側向防滲排水布置(包括刺墻、板樁、排水井等)應根據上、下游水位,墻體材料和墻后土質以及地下水位變化等情況綜合考慮,并應與閘基的防滲排水布置相適應,在空間上形成防滲整體。

  在消力池兩岸翼墻設2~3層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后設反濾層,排出墻后的側向繞滲水流。

  3、止水設計

  凡具有防滲要求的縫,都應設止水設備。止水分鉛直和水平止水兩種。前者設在閘墩中間,邊墩與翼墻間以及上游翼墻鉛直縫中;后者設在粘土鋪蓋保護層上的溫度沉陷縫、消力池與底板溫度沉陷縫、翼墻、消力池本身的溫度沉降縫內。在粘土鋪蓋與閘底板沉陷縫中設置瀝青麻袋止水。

  圖3止水詳圖(單位:cm)

  (三)防滲計算

  1、滲流計算的目的:計算閘底板各點滲透壓力;驗算地基土在初步擬定的地下輪廓線下的滲透穩定性。

  2、計算方法有直線比例法、流網法和改進阻力系數法,由于改進阻力系數法計算結果精確,采用此種方法進行滲流計算。

  3、計算滲透壓力

  (1)地基有效深度的計算。

  L0

  23.25

  T根據公式(3)判斷 S0,地基有效深度 e為

  Te0.5l00.55829m,大于實際的地基透水層深度8m,所以取小值

  Te8m。

  (2)分段阻力系數的計算。通過地下輪廓的各角點和尖端將滲流區域分成9個典型段,如圖4所示。其中1、9段為進出口段,用式(4)計算阻力系數;3、5、7段為內部垂直段,用式(5)計算相應的阻力系數;2、4、6、8段為水平段,用式6計算相應的阻力系數。各典型段的水頭損失用式(7)計算。結果列入(表1)中。 對于進出口段的阻力系數修正,按公式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圖4滲流區域分段圖(單位:m)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 篇3

  據悉,我國的地產資源豐富,幅員遼闊人文歷史悠久,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國最為突出的就是地大物博,每一個地區的資源都是不相同的,學習地質方面專業的學生都會經歷地質實習報告,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大學生興城地質實習報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一個個想回到了家鄉一樣高興,為一些同學訴說著各種美景,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

  遼寧興城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遼寧興城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遼寧興城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遼寧興城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遼寧興城,遼寧興城市區處于遼寧興城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遼寧興城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遼寧興城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遼寧興城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遼寧興城斷層的下降盤。

  對于此次實習地遼寧興城,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遼寧興城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遼寧興城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褶皺和斷層構造

  遼寧興城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遼寧興城盆地的西側為遼寧興城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遼寧興城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遼寧興城盆地是伴隨著遼寧興城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地表形態

  遼寧興城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遼寧興城盆地。

  4.氣候狀況

  遼寧興城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氣候規律。

  5.水文概況

  本區河流皆發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后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

  6.土壤概況

  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植被概況

  遼寧興城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

  8.交通狀況

  遼寧興城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內鐵路連接京廣線;國家干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干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9.物產狀況

  本區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巖、大理石、花崗巖等20多種農業方面,盛產小麥、玉米、谷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特產品不斷涌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巖、大理石等優質工藝品,帶著遼寧興城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10. 經濟概況

  本區經濟發展迅速。創造了紅旗渠奇跡,并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遼寧興城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筑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新疆等12個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遼寧興城旅游業發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拉動當地各項產業的發展。

  遼寧興城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跡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龍頭山風景名勝區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跡更引發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遼寧興城地區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巖、片巖為主的變質巖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巖廣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巖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和早奧陶的白云質灰巖,在遼寧興城地區分布較廣。新生界的礫巖在該區也很具有代表性。

  三、實習體會

  實習,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是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理論應該與時間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卡可以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學到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時間。而且中國的緊急飛速發展,在擁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好藥不斷充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從各方面武裝自己,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己,表現自己。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 篇4

  引言

  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大學生地質實習報告。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一個個想回到了家鄉一樣高興,為一些同學訴說著各種美景,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實習報告《大學生地質實習報告》。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

  二、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褶皺和斷層構造

  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地表形態

  林州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 篇5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工程地質學探討工程地質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勘探、室內實驗、現場測試等;調查研究巖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質,地質構造,地貌等工程地質條件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分析研究與工程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并結合工程的具體特點及要求,進行巖土工程分析評價,為基礎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設計方案。而做好這些,不僅需要我們精確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我們能夠鑒別各種礦物及巖石的物理特征和工程性質,更需要到實際的環境中觀察比對,把課本講的和實際看到遇到的相聯系起來,本次實習就是本著這樣的目的進行的。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xx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準建立,位于天津薊縣北部山區,京、津、唐腹心地帶,交通方便,面積342平方公里。園內保存著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它系統記錄了距今18億年至8億年間的地質歷史和事件,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保存完好、構造簡單、化石豐富、頂底界線清楚、巖石變質淺而聞名于中外地質學界。園內峽谷幽深、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地質科學奧妙,是休閑度假、旅游攬勝和科學考察的勝地。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景區是:☆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通過觀察辨別出巖石的種類結構礦物組成顏色以及特性

  2、了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

  3、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了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

  xx年5月20日星期二

  三、實習地點:

  1、土木工程學院樓(室內)

  2、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室外)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

  四、實習活動: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高于莊組地層,其主要巖石為頁巖和白云巖,還認識了瘤狀結構、巖層產狀、錳方硼石礦等。瘤狀構造瘤狀構造巖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以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巖石為主,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巖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白云巖為主。由于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于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

  高于莊組地層:高于莊組原稱“高于莊灰巖”,屬中元古代長城系頂部,分布于中國冀北一帶,最初命名地點在天津薊縣高于莊,故名。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主要為灰色、黑色白云巖,含燧石團塊或條帶,底部燧石條帶尤多,且呈網狀。本組特點:下部含疊層石豐富,中部普遍含錳較高,上部含各種形狀的結核,頂部多含鈣質和瀝青質。厚405—1963米。重要的疊層石分子有:錐疊層石及微古生物霧迷山粗面球形藻。在冀北一帶,下部常夾有含錳頁巖(菱錳礦)。

  傾斜頁巖,走向東西,傾向南,傾角50°,組成部分主要為多頁巖、白云巖。頁巖是由黏土經脫水固結而形成,大部分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征也稱頁理,風化后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根據混入物的成分或巖石的顏色可分為:鈣質頁巖、鐵質頁巖、硅質頁巖、黑色頁巖及碳質頁巖。錳方硼石礦錳方硼石是一種很少見的無水氯硼酸鹽礦物。形態一般為不規則粒狀,集合體呈變鮞狀、變豆狀,光澤為油脂-玻璃光澤;無解理、裂紋發育;貝殼狀-不平坦狀斷口;白色或灰白色,硬度7。

  薊縣錳方硼石礦床的形成具有二元結構:即下部是火山巖(大紅峪組鉀質粗面巖),上部為含硼的蒸發巖。由于大紅峪組海底火山活動頻繁,延續時間長,致使熔巖分布廣泛,并以含硼為特征,火山活動后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導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質,為硼礦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

  對高于莊組的劃分從下而上分為官地亞組、桑樹庵亞組。桑樹庵亞組為含錳方硼石亞組。主要巖性為含錳白云質粉砂巖和厚層灰白色、淡紅色微粒含灰白云巖,中上部為厚層至塊層狀微粒含灰白云巖,略含錳,風化面呈白色或褐色,斷口呈貝殼狀,層理平直,層面上有波痕,常成陡崖。下部為主要含砂層含錳白云質粉砂巖和砂質白云巖,多風化為黑褐色,易受剝離成薄片,俗稱“含錳頁巖”。高于莊組之官地亞組,即錳硼礦層之下疊層石發育,形態常為錐狀或柱狀。兩個亞組之間是整合過渡關系。

  塊莖狀高于莊層疊石:疊層石是前寒武紀未變質的碳酸鹽沉積中最常見的一種“準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由于藍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引起的周期性礦物沉淀、沉積物的捕獲和膠結作用,從而形成了疊層狀的生物沉積構造。因縱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錐形疊層狀。由塊莖體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柱體形態主要受基本層形態的控制,同時受環境影響。根據柱體自上而下直徑的變化,柱體形態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由塊莖狀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組成,柱體間通常為碎屑白云巖所充填。基本層層平緩到凸起較高的穹形,帶狀,地質年齡約為15億年。

  國家地質公園的野外實習就到此結束,來到石碑處我們合影留念。吃過午飯,我們向著另一個目的地——府君山公園出發。

  來到府君山公園,看到由地層運動形成的山峰我們感嘆不已,在攀爬的過程中,飛來峰帶給我們的震撼。府君山組屬于早寒武世地層。巖性穩定,見于中國冀北及冀西北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山區。主要為厚至巨厚層豹。底部普遍有砂礫巖或角礫層巖,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于青白口系各組之上,一般厚數十米。我們看到了逆掩斷層形成的景象。斷層面平緩彎曲。上部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狀白云崗(12億年)逆掩于府君山組角礫狀巖(5.6億年)之上。斷層是巖層或巖體中的一個或一組破裂面,沿破裂面兩側的巖層或巖體發生有顯著的位移。斷層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僅幾厘米,大者可達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斷層是巖塊間的一種不連續面,巖塊在平行于不連續面的方向上發生相對位移。我們還看到了巖石兩億年的跨越,井兒峪組疊層狀泥晶灰巖(8億年)與府君山組角礫狀灰巖(5.6億年)之間,有一套紫紅色黃白色相間含礫砂頁巖,它是古風化殼面上的沉積物,中間缺失2.4億年的地層。最后我們看到了飛來峰地貌。在逆掩斷層或輾掩構造中,常見老巖層覆蓋在新巖層上,這樣的老巖層稱推覆體。當推覆體遭受強烈剝蝕,周圍地區露出原來的新巖層,而殘留一部分老巖層,孤零零地蓋在新巖層上,叫飛來峰。

  到此為止,我們結束了一天的野外實習任務。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地質學的含義。短短的一天,讓我對野外地質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對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響了我的學習觀念,將實踐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將對我今后的學習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寫實習報告的時候,我又將那一天的經歷回憶了一遍,并總結出有意義的結論,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在我以后的歷練中,這次實習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學生地質實習報告(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2024地質實習報告小結(精選3篇)

    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籍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希望我們能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多磨練多思考,為今后走出學校踏上社會奠下良好的基礎。...

  • 2024地質實習報告(精選30篇)

    一、序言1、實習時間:x年10月21—23日2、實習地點: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10月22日)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中國地質博物館(10月25日)3、自然地理概況:(1)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沿途有石灰巖山地、花崗巖山地、火山沉積盆地、白河峽...

  • 關于地質實習報告集錦(精選33篇)

    第一章 緒言第一節 實習區地理位置 宜陽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位于距洛陽市以西25公里處,東西長5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總面積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8125公頃。...

  • 有關地質實習報告(通用30篇)

    摘 要根據學校的教程安排,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普通地質學》野外實習。我們這次實習的目的在于 :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野外地質工作操作步驟,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了解我們萍鄉地區地質發展過...

  • 2024年地質實習報告(精選30篇)

    一、實習區地質環境簡介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大連市東南沿海地帶,金石灘、鰲灘園園區及地質博物館為此次實習區主要地點,該地質公園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訓練、觀完旅游等于一體的綜合型城市...

  • 精選地質實習報告(精選35篇)

    一、 實習目的(1)了解礦山的基本結構、運作流程,管理模式等。(2)對金屬礦山的工作環境有一定的認識。(3)為了更好地學好專業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以后的工作做好心理準備。...

  • 有關地質實習報告范文(精選32篇)

    一、 實習目的(1)了解礦山的基本結構、運作流程,管理模式等。(2)對金屬礦山的工作環境有一定的認識。(3)為了更好地學好專業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以后的工作做好心理準備。...

  • 地質實習報告(精選34篇)

    一、前言主要說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實習區概況1、實習區的范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附上“工區位置圖”。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

  • 地質實習報告2024(通用31篇)

    摘 要根據學校的教程安排,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普通地質學》野外實習。我們這次實習的目的在于 :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野外地質工作操作步驟,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了解我們萍鄉地區地質發展過...

  • 地質實習指導(精選3篇)

    這次實習安排在畢業設計之前,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畢業設計貫通整個本科四年所有專業知識,將平時所學的零散知識點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聯起來,第一次讓我們最真實的體會結構設計的方法和過程,對本專業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繼續深造具...

  • 地質實習報告十三篇

    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

  • 2023地質實習報告集錦(精選18篇)

    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

  • 精選地質實習報告(精選20篇)

    1.實習目的《工程地質》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根據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第四學期《工程地質》課程學習期間,進行為期一周的野外實習,目的是能夠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驗證、鞏固...

  • 地質的實習報告(通用15篇)

    砂巖、夾粉砂巖;在西江南岸侵蝕低山、侵蝕臺地和沖積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斷層線附近還有老虎坳組(D2l)的砂礫巖、石英砂巖夾砂質頁巖、泥質頁巖,估計是上覆新地層被侵蝕掉而出露表層的。...

  • 地質實習報告集合(精選7篇)

    實習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的體驗,讓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鞏固知識;實習也是對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考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不僅開闊了視野,也增長了知識。...

  • 實習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天堂网www天堂网最新版 |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 西出玉门40集全免费播放 | 九九在线播放 | 中文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 | 欧美xxx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精品精品国产毛片在线看 | 国产色视频网站 |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A级毛片100部免费看 | 国产精品理论一区 | 免费av直接进入 | 粉嫩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a级高清免费毛片av 成人第一页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 在线免费看黄色片 | 最近韩国动漫hd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动漫一区二区 | 国内露脸8mav| 亚洲第一区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看2019 | 国产欧美日韩灭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 | 日产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黑人内谢中国女人视频 | 啊v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视频国产亚洲 | 国产日韩欧美 | 成人三级小说 | 免费无码百合真人片18禁 | 亚洲444KKKK在线观看无码 |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 国产高清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