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實習日志(通用3篇)
書店實習日志 篇1
如果說到遷址,我倒有個主意。首先,我們必須找到具有較大計算機書籍需求的地區,在重慶來看,沙坪壩和石橋鋪都比較好。沙坪壩有多所大學,特別是重慶大學,又以計算機專業著稱,在大禮堂這邊經常都會有好多重大的學生來買專業書,但沙坪壩競爭太激烈了,目前就有現代書城和新華書店助陣,還有許多小型書店星點似的散布重大四周。
另一個則是石橋鋪了,那里有重慶最大最全的電腦城,匯集了大量計算機從業人員和專業人士,計算機市場發展得比較成熟了,存在著潛在的巨大消費需求,若目前還沒有大型書店入駐,也可以考慮將書店遷到石橋鋪去。當然,這些都還只是我個人的意想而已。
看了“書店實習日志”的人,還看了:
書店實習日志 篇2
其實在幾天我都有件事想不通的。就是都多長時間了怎么還沒說工資的事,又不好意思問同事。一直憋著也挺難受的。后來在吃飯的時候碰到了保安部的朋友才知道工資都是每月月底左右發的。可是有件事很郁悶就是我問他們能拿多少工資的時候他們都很躲閃。都不直接回答你的,就說也就那千百塊啦。算了不想了,到時候就知道了。想到快發工資了我就很激動,真期待!然后我就盤算著我拿到工資該怎么花,真是敗家女呀…甚至在上班的時候我都偷偷的溜達了淘寶網,好久沒去看看有什么新貨上架了。愛美是每個女人的天性,我當然也不例外啦!
實習第十四天天下無事不可為,但商人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劉先生有句話說的好“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說的是做人的道理,而生意也是如此:“不要因為利潤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風險小就去做”;而同樣在中國,這也是行的通的。看完我感慨頗深啊。雖然現在我還是個小職員,但我也有我的公司夢。我覺得人最重要的點就是不要擺大。哪怕你真的是老大切記天外有天,不要在任何場合擺大,哪怕你真的很大,而當對方是個擺大而且膚淺的人,你如果想滅掉他,那么隨便找塊磚頭砸他個跟頭,然后你走你的路!但切記,這個磚頭一定不是你白己的磚頭,而且這個磚頭和你自己沒什么關系。真感覺白己長大了很多,說話現在都能這么哲理了。
書店實習日志 篇3
今天開始到臺里實習。第一天,都沒什么事,就開始想一些七七八八的事。
首先是閩南語頻道這個頻道的開播。這幾年好像開始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了,在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下,泉州也開始越來越注重泉州的民俗文化的保護,物質文化的保護在好幾年前就開始重視了。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剛剛興起,而泉州的閩南語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漸漸地引起了重視。記得閩南語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也因為這個原因吧,這幾年越來越重視閩南語文化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還有一個是對臺的交流問題。
泉州電視臺很好的抓住了這個點。開辦閩南語頻道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形成的一個思路吧。
在泉州,開辦閩南語頻道有他獨特的地緣優勢。在泉州地區,甚至是廈門、漳州都是閩南語的使用地區,閩南語在這些地區有廣泛的受眾群體。
而且在最近的幾年時間時間內出現了一個比較不好的現象。一些80后上來的所謂年輕人,不是很重視閩南語文化,甚至一些小孩子也在家長的誤導下,幾乎拋棄了閩南語,講的都是普通話。這樣的情況是,閩南語中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就會因此而流失掉。而這個頻道的開播則能對新一代對接受閩南語文化進行熏陶,進而使得閩南語文化得以進一步發展。
第二,在節目的定位上。一個欄目甚至是一個頻道的欄目定位很重要。在閩南語頻道就我現在知道的是《泉州第一炮》、《學說泉州話》、《泉州美食》,還有一個唱歌的欄目。這幾個欄目互相以閩南語文化為中心,各具特色,相互支撐。
但是,在這幾個欄目中,我有一個感覺,這些欄目所包含的板塊,在泉州這個很有限的地域范圍內,不知道再經過幾年的時間會不會被挖掘一空,到最后欄目沒了生命力,欄目沒有了新的增長點。這是很要命的。而一個欄目從開始籌備創辦、采編人員的精心維護,卻在最后沒了生命力,直到取消,這在感情上是很讓人難受的。而這樣的結果,對一個頻道甚至是整個電視臺受眾的情感影響是很大的。
同時,在一直的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時候,節目的制作會不會就因此而不夠精細?
甚至,在欄目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后,會不會因為尋找新的增長點的時候使節目偏離了原來的欄目定位?
還要考慮一點,在頻道開辦的開始,因為新鮮,收視率可能會很高,但是如果因為各欄目節目不夠好,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不能引起受眾情感的共鳴和依賴,不能在把主要受眾群從40、50、60、70后的上一代人轉移到80后這一新生群體上,等到頻道運營了一段時間,沒有了剛開始的新鮮感,受眾不再對這個頻道感興趣了,那么,想要再重新把整個頻道搞好,那是非常困難的。
特別是如何把受眾主體轉移到80后上來,這是一個很有難度的課題。因為80后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信息、信息獲取的渠道都跟他們的上一輩有了非常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