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用品的副作用實踐報告
④化妝品中可揮發性成分含量的高低。含量高者易引起反應。例如化妝品中的酒精和水等成分易于揮發,揮發后使其他成分的濃度增加,從而引起反應。 常見化妝品引起的副作用 按化妝品種類分述如下: ①染發劑。有暫時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之分。持久性染發劑內有間苯二胺(mpd)、對苯二胺(ppd)、對甲苯二胺等作為中間劑,這些物質都是極強的致敏物質,并與許多其他化學物質有交叉過敏性,經皮膚吸收后,有的人可以出現尿變黑、貧血、眩暈、胃炎和剝脫性皮炎等。②毛發清染劑及著色劑。其中的偶氮染料、苯胺黑和碳酸胺也可致敏,并與對苯二胺等有交叉反應。③持久性卷發劑。內有堿性巰基乙酸鹽液作為卷發液,酸性過氧化氫液作為固定液。這類物質引起的過敏性反應比較少見。皮膚反應多為卷發劑中的堿性物的原發性刺激致成。④直發劑。其化學成分有氫氧化鈉(鉀)、亞硫酸氫鈉或硫葡萄糖酸銨。硫葡萄糖酸銨有時可引起刺激性皮炎。直發劑中的香料有時可致敏。⑤脫毛劑。其中的巰基乙酸鈣、硫化物和氫硫化物可致原發性刺激性皮炎。⑥除臭-制汗劑。常用于腋部,有時用于足部。含有制汗劑、抗膽堿能劑、抗微生物劑、除臭劑及香料。制汗劑中氯化鋁、氯氫氧化鋁等有原發性刺激作用,偶可引起毛囊炎;水合氯醛鋁鋯可引起肉芽腫性反應;甲醛可致接觸性蕁麻疹及接觸性皮炎,偶亦可引起毛囊性接觸性皮炎。抗微生物劑中洗必泰、六氯酚及硫化氯酚等可有光敏感性反應,新霉素易引起接觸性皮炎。⑦甲化妝品。包括甲漆、甲漆去除劑、甲硬化劑、甲延長劑、甲床表皮軟化劑和甲乳等。甲漆最常用。各種甲漆內都含有苯磺酰胺甲醛樹脂,它有致敏作用,并與磺胺和甲醛有交叉過敏,此外還可引起甲松離。甲漆去除劑中的丙酮可使甲變脆。甲硬化劑中的甲醛除可引起接觸性蕁麻疹及接觸性皮炎外,還可引起甲溝炎、甲下過度角化及甲下出血、甲松離等。甲加長劑(人工甲)中的丙烯酸酯單體可以致敏。由甲化妝品中致敏成分引起的皮炎,可見于眼瞼、顏面下部、頸及上胸,偶見于甲周皮膚、外耳道、耳后、耳廓、口唇、眼角、會陰及腹股溝等處。致成變應性接觸性皮炎的主要致敏物是樹脂類。⑧ 遮光化妝品。其中的有效成分為遮光劑,分為光吸收劑與光反射劑兩種。光吸收劑例如對氨基苯甲酸及其酯類、尿囊素對氨基苯甲酸、水楊酸芐酯、肉桂酸鹽類等。光反射劑如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等。對氨基苯甲酸類可致光變應性反應和接觸性皮炎,并與對苯二胺、普魯卡因、磺胺、偶氮染料等有交叉過敏性。由水楊芐酯引起的接觸性過敏可導致面部色
素沉著。氫醌為避光劑,也是皮膚脫色劑。市售的避光化妝品中的致敏成分并非全屬于光吸收劑,其賦形劑中的硬脂酸三乙醇胺成分也可以引起接觸性變態反應。 ⑨其他化妝品。染睫毛油、眼睫膏及畫瞼緣筆內的防腐劑、基質蠟和香料等也可致敏,但甚少見。皮膚脫色劑中的白降汞也可致敏。基質中的羊毛脂偶可引起接觸性皮炎。漱口劑等中用作香料及防腐劑的香精油類也可致敏。各種香料是化妝品中常用成分,其中合成性茉莉、桂皮香精、羥基香茅草油等都是常見的致敏物。
對于這些問題并不用擔心,我們也查詢了些預防方法以下我們提出一些選擇化妝品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1.不要濃妝。在生活中宜淡妝,濃妝不單會令人看起來怪異,且會抑制皮膚順利“呼吸”。
2.化妝要有間歇。得不到休息的皮膚,由于化妝品無休止地累積而傷痕累累。因而應適當休息皮膚,如不外出時不要化妝,涂一點營養霜就可。
3.對化妝品的選用不要“從一而終”。有的人為了追求或經習慣于一種名牌,幾年或十幾年使用—‘種牌子的化妝品,似乎這是最佳的選擇。豈知,危害多多。任何化妝品都有抑制某一些物質的特性,所以當只使用一種化妝品時,某一些物質得到抑制,另外一些物質卻泛濫成災,同樣會給皮膚帶來不利的影響。
4,卸妝要及時徹底。有的人因化妝后好看,甚至睡覺也不愿卸去;甚或有的少婦為了取悅丈夫,晚上還特意重新上妝,這些都是不妥當的。皮膚得不到休息,勢必會老化破損。
5.要有識別劣質化妝品的火眼金睛。買化妝品不僅要看外表,還要打開看看內容。化妝品品質低劣和過期一般都會有一些改變,如化妝品的顏色由原來的正常色變為黑色、黃色、褐色;出現氣泡和怪味;表面呈現異色和霉斑;化妝品變稀,不用時表層出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