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實習報告 >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通用5篇)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發(fā)布時間:2025-04-04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通用5篇)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篇1

  實習人(報告人):

  

  實習時間:

  20xx年6月9號

  實習地點: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校道及后山

  實習目的

  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風采;更主要的是觀察校道上主要樹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質地貌,了解其形成過程。學會用自然地理學理論知識解釋地質變遷過程和現(xiàn)象。使課堂上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相結合。

  20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氣大雨轉晴。我們跟隨陶老師和胡老師從榕園廣場出發(fā)進行實習。

  一、認種

  首先是胡老師給我們講解路口的鐵樹,鐵樹的莖干都很粗壯,植株高度可以達到8米,而在我們學校的只有2至3米高吧。花期在7~8月。雌雄異株,雄花在葉片的內側,雌花則在莖的頂部,胡老師給我們講解的鐵樹是雄株,所以我們也并沒有看到雌花。接著就講到了校園最為壯觀的校道上的小葉榕,樹性強健,綠蔭蔽天,幾乎從樹冠拖下來的長長的胡須是它的氣生根。轉了個彎,老師說把我們領到了一棵小樹旁說是芒果樹,我們很驚奇,果然抬頭一看看到了好多只青色的長勢甚好的芒果。于是有人說可以吃嗎,胡老立即敏感得說:“我們在野外,無論野外的食物看上去有多誘人都是不吃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野外的這個東西是不是我們平時吃的那個。老師還提到了傳說中的斷腸草,一片葉子就可以殺死一頭牛。“所以你們想想,你們跟牛比誰強壯呢?”老師還特別舉了一個例子,08年的廣東市民請北方來的客人喝粥,去野外采取新鮮食材,結果采了斷腸草,一家人連帶朋友都死了。提醒著我們在野外就不可以就地取材,不要對于自己的認種能力太過自信,大自然很大充滿未知。

  老師又到了一棵樹下,摘了一片葉子,葉子流出了白色乳汁,“桑科榕屬都有這個特點!甭牭竭@里,我們也大概知道了這棵也是榕樹了。根據(jù)它的葉子比小葉榕大,所以就叫做大葉榕了。但是它的根比小葉榕要發(fā)達,氣生根卻不比小葉榕。另外,大葉榕是落葉喬木,這一點也不同于常綠樹種小葉榕。在后來老師又講了高山榕,高山榕,,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15米。春天,大的葉芽出現(xiàn)在枝梢,隨后淺綠色的葉綻開,而此時不顯眼的花苞片跌落滿地。掛果如小小西紅柿般大,由青綠變黃,成熟后變?yōu)榧t色的漿果,可食。特點是:生性強健,樹姿豐滿,能抵強風,移栽容易,適于作行道樹、園景樹和庭蔭樹。

  紫荊,樹干挺直叢生,早春季節(jié)先于葉開花,花形似蝶,盛開時花朵繁多,成團簇狀,緊貼枝干,滿樹都是花,不僅枝條上能著花,而且老干上也能開花,給人以繁花似錦的感覺;現(xiàn)在到了夏秋季節(jié)則綠葉婆娑,滿目蒼翠。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花洋紫荊,亦名紫荊花,但與我們在校園里看到的`是極不相同的。

  羊蹄甲,為豆科喬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0米;樹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羊蹄甲與香港市花紅花羊蹄甲很相近,容易混淆,屬豆科,該種花淡紅色,花后結莢與后者花紫紅,花后不結莢相區(qū)別。該種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樹種,常作行道樹植路邊。

  接下來老師介紹了3種千屈菜科的植物。

  木棉,屬木棉科,落葉大喬木,原產印度。高10—20公尺。樹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輪生,葉互生。每年2—3月份先開花,后長葉。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干舒展,花紅如血,碩大如杯,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遠觀好似一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因此,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征。

  紫薇,別名入驚兒樹、百日紅、滿堂紅、癢癢樹。為千屈菜科紫薇屬雙子葉植物。產于亞洲南部及澳洲北部。中國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均有分布,各地普遍栽培。紫薇樹姿優(yōu)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jié),花期極長,由6月可開至9月,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干、觀根的盆景良材。紫薇也是山西晉城市市花。

  細葉雪茄是常綠小灌木,株高尺,全株平滑而略生皮孔、葉線形或披針形小而多,先端漸尖而基部鈍圓,葉柄短或無、花小而數(shù)量多,腋生,色粉紅或紫紅、蒴果長橢圓形似雪茄、花期全年、

  串錢柳是一種非常耐寒且極具吸引力的灌木,樹皮呈灰色,花序穗狀,樹枝和花序柔軟下垂,花期四月,木質蒴果。串錢柳是非常優(yōu)美的觀賞花木,干形曲折蒼老,小枝密集成叢。葉似柳而終年不凋,花艷麗而形狀奇特,花序著生在樹梢,只看雄蕊而不見花朵。雄蕊,數(shù)量很多,花絲很長,顏色鮮艷,排列稠密,整個花序猶如一把瓶刷子,挺立于灌叢之中,隨風搖拽,妖艷奪目,風韻獨特,姣美殊常。串錢柳這名字得名于它獨特的果實。木質蒴果結成時在枝條上緊貼其上,略圓且數(shù)量繁多,好像把中國古時的銅錢串在一起的感覺,加上柔軟的枝條如揚柳一般。

  之后老師又講了4種桃金娘科的植物。

  桃金娘夏日花開,燦若紅霞,絢麗多彩;花期特長,4月~9月,邊開花邊結果。成熟果為紫黑色漿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用于園林綠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山坡復綠、水土保持的常綠灌木。桃金娘的果實,又名桃娘、棯子、山棯、仲尼。果可食用,全株供藥用,有活血通絡,收斂止瀉,補虛止血的功效。

  紅千層桃金娘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3~5米,原產澳大利亞,陽性樹種。紅千層葉如披針,似羅漢松葉而終年不凋,四季常青,嫩枝和葉片披白色柔毛,花稠密,聚生于頂端,花期3~7月份,花形極為奇特呈穗狀,可作奇麗的插花。該樹種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蔭,生長速度快,春栽苗當年可長達1~1、5米,耐旱、耐澇、耐瘠薄、耐修剪,可根據(jù)綠化需要,修剪成各種圖形,盆栽缸栽可隨意修剪成理想的株高和形狀,成為高貴盆景,有人見人愛的奇樹奇花之稱。

  白千層又叫玉樹,原產澳大利亞的澳洲起源中心植物。別名:脫皮樹、千層皮、玉樹、白千層、玉蝴蝶,藥材部位: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干層的樹皮。

  桉樹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統(tǒng)稱,可能起源于白堊紀末。在已知的七百多種桉樹中,原產地絕大多數(shù)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于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目前有96個國家或地區(qū)有栽培。桉樹,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老葉脫落現(xiàn)象,大多品種是高大喬木,少數(shù)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tài)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多數(shù)品種的葉子對生,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

  光莢含羞草是落葉灌木,高3—6米;小枝無刺,密被黃色茸毛。二回羽狀復葉,羽片6—7對,長2—6厘米,葉軸無刺,被短柔毛,小葉12—16對,線形,長5—7毫米,寬1—1.5毫米,革質,先端具小尖頭,除邊緣疏具緣毛外,余無毛,中脈略偏上緣。頭狀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杯狀,極;花瓣長圓形,長約2毫米,僅基部連合;雄蕊8枚,花絲長4—5毫米。莢果帶狀,勁直,長3、5—4、5厘米,寬約6毫米,無刺毛,褐色,通常有5—7個莢節(jié),成熟時莢節(jié)脫落而殘留莢緣。

  中國臺灣相思樹別名相思樹、相思子,含羞草科金合歡屬。為常綠喬木,高達15米,胸徑在40—60厘米,樹干灰色有橫紋,枝灰色無剌,葉退化,葉柄呈葉狀,披針形,頭狀花序葉腋生,花期5月份;ê蠼Y扁平莢果。原產臺灣省,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皆有栽培。喜光,根深材韌,抗風力強。根系發(fā)達,具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游離氮。萌芽力強,生長較快。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瘠薄,病蟲害少。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又是防護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當前也用于石場復綠、山坡綠化、生態(tài)綠化等,直接用種子撒播。

  老師緊接著講了互生、輪生、復葉、單葉。楊樹、桃樹等的葉子所排列的序列是相鄰的兩個葉子長在相對兩側,而每個莖節(jié)上只長一個葉子,這種葉序稱互生輪生葉序是每節(jié)上生3葉或3葉以上,作輻射排列,如夾竹桃、百合、梓等。此外,尚有枝的節(jié)間短縮密接,葉在短枝上成簇生出,稱為簇生葉序,如銀杏、枸杞、落葉松等。葉片是一個單個的稱單葉。單葉如具葉柄,則在葉柄上只著生一片葉片,葉柄的另一端著生在枝條上,葉柄與葉片間不具關節(jié)。它是植物中最普遍的一種葉型。形狀很多,如針形的、條形的、披針形的、倒卵形的。如楊、柳、桃、竹、甘薯、桑、棉、油菜、蓖麻的葉。復葉是由多數(shù)小葉組成,如與同等大小的單葉來比較,雖然葉片的總面積減少了,但遭受風、雨、水所加到葉片上的壓力或阻力卻少得多,這是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根據(jù)小葉在葉軸上排列方式和數(shù)目的不同,可分為掌狀復葉、三出復葉、羽狀復葉。若干小葉集生在共同的葉柄末端,排列成掌狀,稱為掌狀復葉,如七葉樹。3枚小葉集生于共同的葉柄末端,稱為三出復葉,如苜蓿。小葉排列在葉柄延長所成的葉軸的兩側,呈羽狀,稱為羽狀復葉。

  沿著窄而彎的小路,我們一路在后山爬著。聽老師介紹后山的優(yōu)勢種。

  根據(jù)胡老師介紹,后山喬木層的優(yōu)勢種是馬尾松。馬尾松是常綠喬木,高達45M,胸徑1M,樹冠在壯年期呈狹圓錐形,老年期內則開張如傘狀;干皮紅褐色,呈不規(guī)則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黃褐色,輪生;冬芽圓柱形,端褐色葉2針1束,亦有3針1束,馬尾松針葉又分長短,長的達30厘米,叫長葉馬尾松;短的僅10厘米以內,叫短葉馬尾松。質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脂道4—8,邊生。球果長卵形,長4—7CM,徑2、5—4CM,有短柄,成熟時栗褐色脫落而不,脫落而不突存樹上,種鱗的鱗背扁平,橫不很顯著,鱗臍不突起,無剌。種長4—5MM,翅長1.5CM。子葉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后山的灌木層優(yōu)勢種是桃金娘,前面已經提到過。另一個優(yōu)勢種是桃金娘科的崗松:高30—150厘米。葉對生,條形或條狀錐形,長5—8毫米,寬0.4—0.6毫米。花單生于葉腋,兩性,黃白色,基部有2枚小苞片;萼筒鐘形,5裂,宿存;花瓣5;雄蕊10;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小,上部裂;種子有角。

  后山的草木層的優(yōu)勢種是芒萁,其根狀莖細長橫走,葉片疏生,葉軸一至二回或多回分叉,各回分叉的腋間有一個密被絨毛的休眠芽,并有一對葉狀苞片。在第1回分叉處基部兩側有一對羽狀深裂的闊披針形羽片;末回羽片披針形,蓖齒狀羽裂幾達羽軸。葉片下面多少呈灰白色或灰藍色,幼時沿羽軸及葉脈有黃色絨毛。孢子囊群小,生于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的中部,有孢子囊5~7枚。芒萁屬植物生于強酸性的紅壤丘陵或馬尾松林下,常大片生長,有保持水土之效。生長力強,中國南方農村常割取當燃料,葉柄可編織用品。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祛瘀止血之效。和本種相近的還有鐵芒萁和大芒萁。

  胡老師還介紹了兩種“特別的”植物。豬籠草和錦地羅。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其屬于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qū)。豬籠草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yǎng)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海南,其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豬籠草因原生地土壤貧瘠,而通過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yǎng),所以其為食蟲植物中的一員。

  綿地羅為茅膏菜科植物錦地羅的去花莖的全草。是一種食蟲植物,它常常生長在草地上或者潮濕的巖面,沙土上。錦地羅的葉呈蓮座狀平鋪地面,寬匙狀的葉,邊緣長滿腺毛,待昆蟲落入,腺毛將蟲體包圍,帶粘性的腺體將昆蟲粘住,分泌的液體可分解蟲體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然后由葉面吸收。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

  以下主要報告地理知識部分。

  二、風化殼

  在山腳下,陶老師給我們講了風化殼。風化殼是地球表面巖石圈被風化后形成的殘積層。是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產物。其由風化強度可分為強度風化殼、中度風化殼、微度風化殼。表面有灰色,紅色物質是因為含有礦物離子。呈現(xiàn)紅色是因為含有三價鐵離子較多,呈現(xiàn)灰白色則是含有鋁礦物。各種色塊分布不均勻是因為地下水以垂直向下運動為主。我們在山腳下見到的是氧化還原反應交錯發(fā)生,在癢化環(huán)境下形成鐵離子的聚集,是由硅酸鹽發(fā)生而成的風化殼。在風化過程中,礦物離子會流失,從而使其營養(yǎng)降低。在形成硅酸鹽礦物的同時還會形成一些次生礦物,在后山形成的主要次生礦物是高嶺石。

  沒有風化的原巖。肉紅色是長石,白色的是石英,黑色的是云母。表層有機質聚集就會顯現(xiàn)黑色。巖石在風化過程中,礦物質會丟失。鉀鈉等離子流失后,就會使土壤形成酸性,在垂直結構上。從上至下由于離子流失的逐漸降低,故酸性程度逐漸降低,在最下面就逐漸接近中性。

  三、地質構造

  在半山腰上,水庫下游石坡處,陶老師這樣講解:在山坡上,灌木與群落發(fā)生了變化,被崗松取代。山體巖石組成主要花崗巖,肉紅色的主要是長石。此處花崗巖為侵入巖,巖漿未噴出來。玄武巖都是噴出巖。其上的蓋層經剝蝕作用從而顯露出來。侵入巖有巖墻、巖基、巖柱等形式,此處的侵入巖主要是巖基與巖柱中間的一種侵入巖的形式,規(guī)模較大。

  水庫下的巖石坡處構造為斷裂構造,這個谷是斷裂構造形成的,巖漿活動是中生代燕山運動活動的,約七千萬年以前,巖漿侵入地殼就形成了花崗巖,此處屬燕山二朝,廣東燕山運動共分為五期。侵入后冷凝結晶形成巖石,在地殼抬深的過程中形成斷層。

  巖石被抬深形成斷層,產生斷裂活動,形成了水庫處的河溝,此河溝為北東方向,北偏東83度。此斷層在大地構造上屬于西江斷裂與紫荊斷裂之間的一個地帶,使此處溝的橫斷面形成V字型。

  四、水

  再來說一下這里的小水溝,全年有水,山區(qū)小河流在山谷橫斷是V型,由于是山間小溝,但是常年有水,故叫“河溝”。由于山坡較陡峭。匯流速度快。少雨季節(jié),水從地下水補充而來。而這里的花崗巖構造,巖石緊密,這里地下水出來的是裂隙水,是斷裂構造形成的裂隙出來。地下水儲存形式有裂隙地下水,孔隙地下水,巖溶地下水。

  五、地表徑流

  地表徑流量的計算方法:有A、B、C三個水桶,B桶接地表水,C桶接50CM處地下水,B桶有10個出水口,其中兩個與A桶相連,則地表徑流量的大小為B桶內的水量+A桶內的水量×5、

  實習感悟

  這次實習讓我深刻的理解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書本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僅僅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理論脫離了實際就沒有價值了。比如說這次實習讓我們了解了后山的地貌和地下水。而且通過實習可以使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

  是我第一次做像這樣的野外實習,因此實習過程中難免會走很多彎路,這也是我們積攢經驗的絕好機會,我們大家都認真積極的對待,畢竟這可能是大學四年中這是僅有的一次機會。

  這次實習不僅讓我收獲了專業(yè)知識,也讓我們都收獲了珍貴的友誼。

  但是在其中也發(fā)現(xiàn)很多不足,比如說山腳下講風化殼時候,很多知識平時記憶不牢,這也是學自然地理要注意的部分,該記的東西還是要每天都帶著記的。

  最后,感謝老師給我們這次實習的機會以及對我們的細心指導和幫助。相信我們都將會積極總結這次寶貴知識與經驗。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篇2

  一、前言

  xx年春季學期我們已經在課堂上學習了綜合自然地理課程,對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在理論上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此次實習,我們通過路線考察的方式,從森林公園到龍王洞實地觀察了張家界的自然結構,并對張家界的自然環(huán)境有了切實的體驗。此外,在考察過程中我們還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方法,為將來繼續(xù)深入開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本文著重記錄此次實習的實習內容。

  二、張家界的自然地理概況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區(qū)計算)。張家界距長沙全程高速3xx年平均降水量為 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 6℃ 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 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 )。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游。

  由于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東臨魚米之鄉(xiāng)八百里洞庭湖,西頻湘、鄂、川、黔四省邊界地區(qū),所以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據(jù)地方志書記載,早在明代,這里就商賈云集的地方,不僅周邊貿易發(fā)達,同時,還有來自福建、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客商到這里經商辦企業(yè)。今天,這里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民航也已開通。可以肯定,一個朝氣蓬勃,現(xiàn)代化的旅游新城正以她的嶄新面貌崛起在世人面前!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篇3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專業(yè)中的主干課程之一,它是一門實踐性、區(qū)域性、地方性很強的科學,并在國民經濟與生產建設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自然地理學研究的許多內容、資料、許多程序、環(huán)節(jié)、許多方法、手段,需要進行大量地實地調查、考證和分析。在教學實踐中,自然地理學教學離不開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既是自然地理教學內容的基本組成部分,又是開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時、空方面的思維等方面的重要途徑與手段。其目的是通過野外實習與實踐活動,驗證、落實課堂和書本上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擴展學生的實踐科學能力和整體素質,讓學生初步掌握野外調察和研究的方法。為了更好地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配合自然地理學的理論教學,以及適應省級試點課程“自然地理學”教學改革的需要,結合我院21世紀教改項目“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式及其考核指標體系研究”,根據(jù)地理學科特征和教學的具體要求在野外實踐。

  一、實習目的

  實習目的是對野外教學工作的總的目標和具體任務的敘述。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目標是要使我們得到綜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訓練。實習內容包括了地質、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關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使我們在較短的實習時間內,能夠接觸比較多的和比較典型的自然地理內容,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野外教學突出實踐教學的特點,尤其是野外調查的方法和步驟。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圖的判讀,地質羅盤的作用及地質測量,地質地貌現(xiàn)象、植物等的觀察與描述,上述這些方法與野外技能的訓練對我們從事該專業(yè)的工作將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礎。

  二、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實習地點

  陜西省西安市。按實習的先后順序,實習的地點依次為:口鎮(zhèn)、冶峪河;乾縣大北溝、水土保持所;張家山、涇惠渠;咸陽博物館;南五臺;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等。

  四、實習工具

  羅盤,卷尺,GPS,地質錘,植物標本夾等。

  五、實習區(qū)自然地理概況

  陜西是遠古文化的搖籃之一。陜西從西周起,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周族是陜西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為活動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記事,把卜辭和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來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文。周代的古陰陽歷,就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等都記錄印證了博大精深的陜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fā)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xiàn)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七大奇跡。當今的'陜西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4-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

  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是第二亞歐大陸橋亞洲段的中心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慶、甘肅、寧夏、內蒙古8個省、市、區(qū)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qū)數(shù)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qū)位之便。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762萬人(20xx年),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境內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陜西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渭河、漢江等。北山山脈、南山山脈(即秦嶺)橫斷陜西,將全省分為三部分。境內最高峰為秦嶺主峰太白山,秦嶺的華山、終南山、驪山、五臺山(南五臺)、翠華山都久負盛名。境內第一大淡水湖為紅堿淖。當今的陜西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是第二亞歐大陸橋亞洲段的中心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慶、甘肅、寧夏、內蒙古8個省、市、區(qū)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qū)數(shù)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qū)位之便?偯娣e20.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762萬人(20xx年),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境內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篇4

  一、實習概況

  為了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成果,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知識有更加感性直觀的認識,我們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yè)10級的同學們在高老師、郭老師和衛(wèi)老師的帶領下,到西部進行了為期13天的自然地理實習。

  本次暑假實習從8月7日開始,從山西師范大學出發(fā),途徑楊凌鎮(zhèn)、西安市、蘭州市、青海省、中衛(wèi)市、銀川市、包頭市,經過了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地貌單元。到8月20日結束,返回臨汾市。主要認識了崩塌地貌、堰塞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背斜、向斜、斷層、草原、沙漠等,不僅使我們見識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和壯觀,也使我們對已學過的地貌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實習內容

  1、翠華山崩塌地貌、冰洞與風洞、堰塞湖翠華山是自然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嶺北脈,海拔2132米,面積1785公頃。以“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翠華山旅游景區(qū)由碧山湖景區(qū)、天池景區(qū)和山崩石海景區(qū)三部分組成。

  山崩時,巨大的礫石相互碰撞、擠壓、壘疊,在巨礫間留下許多幽深的縫隙。冰洞和風洞就是這類縫隙中最特殊的兩種。冰洞和風洞位于翠華峰崩積體的上部,海拔約1200米。冰洞較深,洞內地勢低陷,形成形狀不規(guī)則的外洞與內洞。由于缺少與洞外進行冷暖空氣交換的條件,因而洞內外夏季溫差可達到23℃以上,外洞陰冷,內洞結冰常年不化。風洞是由兩塊巨大礫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撐而形成的狹長縫隙。洞呈狹長的三角形,長30余米,高15米。洞內常年不見陽光,氣流經過時,速度加快,風力變小。游人進入洞內,便覺涼風嗖嗖。

  山崩地質形跡和地貌類型保存齊全,特別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風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區(qū)由于巨石相互疊置,高低錯落,植被茂密,通達性極差,加之石體本身的耐受性,遺跡保存的更加完好。山崩后山谷兩側形成的垂直斷裂面,天然大壩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間流水,在壩后1公里處,形成一個面積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劃船、垂釣等。此湖有“秦嶺明珠”之稱,為秦嶺72峪唯一一處堰塞湖。

  2、劉家峽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發(fā)育于中上、白堊系紅色陸相砂礫巖地層中、由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墻、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巖穴等造型地貌,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丹霞地貌屬于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F(xiàn)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巖層叫“礫巖”,細密均勻的巖層叫做“砂巖”。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fā)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這種地貌以粵北地區(qū)韶關市內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所以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fā)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tài)最豐富、風景最優(yōu)美。

  丹霞地貌發(fā)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fā)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并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qū)。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jié)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后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后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墻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guī)r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fā)育有石鐘乳。3、青海省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到200萬年前形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胡。至13萬年前,由于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于是青海湖逐漸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咸水湖。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干濕季分明。

  4、中衛(wèi)騰格里沙漠、草方格沙障

  中國第4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區(qū)東南部,介于北緯37°30′至40°,東經102°20′至106°。面積約4.27萬平方公里。行政區(qū)劃主要屬阿拉善左旗,西部和東南邊緣分別屬于甘肅民勤、武威和寧夏的中衛(wèi)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嶺和南部的騰格里兩部分,習慣統(tǒng)稱騰格里沙漠。

  沙漠內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錯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占7%,山地殘丘及平地占22%。在沙丘中,流動沙丘占93%,余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為10至20米,主要為格狀沙丘及格狀沙丘鏈,新月形沙丘分布在邊緣地區(qū)。高大復合型沙丘鏈則見于沙漠東北部,高度約50至100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圍與湖盆的邊緣,其上植物多為沙蒿和白刺。在流動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蘆葦、沙拐棗、花棒、檉柳、霸王等,生長較巴丹吉林沙漠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崗地區(qū)還有大片麻黃,在梧桐樹湖一帶沙丘間有天然胡楊次生林,頭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年后營造的人工林。

  騰格里沙漠形成的兩個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風。加上人們?yōu)E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令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蓋,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氣候條件與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外,還要有豐富的沙漠物質來源,它們多分布在沉積物豐厚的內陸山間盆地和剝蝕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沙源有來自古代或現(xiàn)代的各種沉積物中的細粒物質。如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沖積物;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漠和小騰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與現(xiàn)代的沖積物和湖積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庫爾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來自現(xiàn)代河流沖積物;騰格里沙漠和賀蘭山、狼山-巴音烏拉山前地區(qū)的沙丘來源于洪積-沖積物;鄂爾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來源于基巖風化的殘積物。

  氣候終年為西風環(huán)流控制,屬中溫帶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終年盛行西南風,主要害風為西北風,風勢強烈,風沙危害為主要自然災害,但光熱資源豐富,發(fā)展農業(yè)具有潛在優(yōu)勢。

  草方格沙障是一種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麥草,稻草,蘆葦?shù)炔牧显谏衬性煞礁裥螤。在中國的典型應用是寧夏的沙坡頭的治理,其治理的起因是為了保護此地鐵路線(如附近的包蘭線)免受沙漠淹埋。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減小風力,再一個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費工大,但對于保護交通干線非常有效。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篇5

  一、實習目的:

  通過濕地和漓江上游貓兒山的調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實習時間

  實習時間:第十八周

  20xx年6月15日,實習動員以及實習準備——了解本次實習是主要任務注意事項;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貓兒山調查,于下午三點左右驅車返校,

  20xx年6月21日(星期四),會仙濕地調查,早上八點半乘車出的出發(fā),于中午12點左右返校;

  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書寫實習報告。

  三、實習成果

  3.1貓兒山簡介

  貓兒山,位于興安縣西北部,距興安縣55公里路程,離桂林市區(qū)81公里路程。廣西貓兒山自然保護區(qū)跨興安、資源2縣,面積5.3萬公頃。是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僅是廣西第一峰,也是華南第一峰。因山頂峰酷形似蹲伏的貓兒而得名。貓兒山為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屬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典型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及鐵杉,水源涵養(yǎng)林。1976年秋,國家在這里建立了貓兒山林區(qū)保護站,劃出1.7萬公頃為絕對保護范圍。整個保護區(qū)地勢呈葫蘆形,中部高,四周低,向東南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為山間盆地,其余均是山巒連綿的峰叢地帶。貓兒山自然保護區(qū)是廣西主要的水源林區(qū)之一,是漓江、資江、潯江三條江的發(fā)源地,連接珠江、長江兩大水系。發(fā)源于此的河流有39條,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條,匯入資江的有4條,匯入潯江的有16條。

  實習內容:

  3.11:當天十一點左右,自貓兒山景區(qū)經烏龜江,往山上觀察,行至海拔約500m處返回

  從山腳往山上觀察,發(fā)現(xiàn)貓兒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蓋,山頂處,可觀察到覆蓋的植物比較低矮。沿途經過烏龜江,水清澈見底,無明顯的污染,表明水質較好,河床中發(fā)育鵝卵石,并可見明顯的階地。途中,可見常綠闊葉林和竹林交錯生長,蝴蝶等昆蟲易見。沿途裸露的巖石為花崗巖,并發(fā)育有落水洞。

  從山腳至山上海拔約500m處,由于人工竹林的覆蓋以及高差不足,難以觀察到植被的分布規(guī)律。但,可觀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闊葉林和竹林為主,山頂部分植物較為低矮,由此可見貓兒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規(guī)律。

  貓兒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植被生長茂盛,土壤礦物分解較徹底,成土過程主要是脫硅富鋁化過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過程。主要土壤類型為紅、黃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明顯。土壤質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層次發(fā)育明顯,鹽基和粘粒的`淋溶遷移和淀積作用強烈,表土有機質含量豐富,肥力高。根據(jù)實地觀察,有機土的厚度約為10—20cm,發(fā)育較好。

  3.12:下午兩點左右,步行至十里峽谷處。

  該處景色宜人,河床中巨大的石塊隨處可見,流水澄澈,潭中水由于含沙量小,泥沙顆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分外迷人的青藍色。該處的巖石巖性為花崗巖。然而,該處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為主,原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被破壞。

  3.2會仙巖溶濕地簡介

  濕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在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

  會仙濕地位于會仙鎮(zhèn)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鄉(xiāng)大灣村委和雁山區(qū)竹園村委,地跨東經110°08′38″-110°16′57″,北緯25°05′08″-25°08′34″。濕地范圍涉及2縣(區(qū))3鄉(xiāng)鎮(zhèn)6村委47個自然村約2.2萬人,總面積約78km2。唐朝長壽元年(公元692年)開鑿的古桂柳運河(相思埭)由濕地中心穿過,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運河使漓江與洛清江相連接。會仙濕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勢平坦,石灰?guī)r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該區(qū)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受太陽強熱幅射和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發(fā)量1569.7mm。濕地內的植物主要有:樟樹、楓香、苦楝、烏桕、松樹,黃荊、柃木、水楊柳、十大功勞、蘆葦、三角葦、黃茅草、野苦草、五節(jié)芒、野牡丹、藍絲草、馬尾草和厥類。主要動物有:鯉魚、草魚、塘角魚、斑魚、鰱魚、黃鱔、白鱔、鰱拐魚、鯽魚、龍蝦、鰍魚、福壽螺、燕子、燈鳥,白鷺等。前往濕地的途中,發(fā)現(xiàn)濕地附近的水稻田邊各種農藥瓶隨處可見。沿途觀察會仙巖溶濕地的水質,發(fā)現(xiàn)水質一般,并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對該濕地造成嚴重的污染。外來物種水葫蘆、小龍蝦及福壽螺,因為缺少天敵,大量的繁殖,對當?shù)氐纳鷳B(tài)多樣性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甚至導致某些物種失去生存空間而從該地區(qū)消失。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全球氣候變暖,逐漸對濕地蠶食圍墾、開荒造田、圍湖造塘,擠占河道,使原有濕地不斷受到破壞,水面逐漸萎縮,地面逐漸疏干,沼澤和濕地生態(tài)遭到嚴重破壞。據(jù)了解會仙濕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體屬輕度污染,獅子巖一帶屬中度污染,運河新橋一帶屬重污染,灌塘南處屬嚴重污染。由于向會仙濕地傾倒生活垃圾或者農田中未被莊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殘留,使部分水體中氮、磷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過高,導致水體中,特別是靜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蘆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壞濕地景觀,更嚴重的是逐漸將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陸地。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水量減少,加上近年開荒造田、圍湖造塘行為的增多,會仙濕地的面積已從25平方公里減少到現(xiàn)在的6平方公里。,但濕地卻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畝的速度“縮水”。捕魚現(xiàn)象十分嚴重:湖面上隨處可見小塊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經過它們的身邊也沒能改變它們的位置。一小塊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籠,一般直徑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約7寸(0.23米),里面投放餌料,幾乎所有誤入地籠的魚蝦都逃不掉。在整個觀察過程中,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一只飛鳥,這也是極其不正常的現(xiàn)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邊的蘆葦,現(xiàn)在全都不見了,充斥視線的,是人工開挖的魚塘和荒草地。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通用5篇) 相關內容:
  •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一、 實習目的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二、 實習內容1.簡介: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

  • 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范文

    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一、 實習目的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二、 實習內容1.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

  •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本文由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推薦給大家參考閱讀!一、 實習目的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二、 實習內容1.瑞晶洞位于...

  • 自然地理學的相關實習報告例文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二、 實習內容1.簡介: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

  • 大學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校道及后山實習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風采;更主要的是觀察校道上主要樹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質地貌,了解其形成過程。學會用自然地理學理論知識解釋地質變遷過程和現(xiàn)象。...

  •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二、 實習內容1.簡介: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

  • 綜合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精選6篇)

    一、實習時間20xx年XX月號二、實習地點翠華山三、實習目的1、復習地質羅盤的使用,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的產狀和確定目標物的方位角;2、觀察山崩地貌,解釋各種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認識山地土壤的特點,分析山區(qū)土壤的形成原因;4、...

  • 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報告

    為了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將室內學到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鞏固地貌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同時系統(tǒng)學習實習時野外地貌考察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場認知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資管專業(yè)2011級全體138名學生分批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為期一...

  • 自然地理實習報告匯編(通用5篇)

    一、實習目的:通過濕地和漓江上游貓兒山的調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二、實習時間實習時間:第十八周20xx年6月15日,實習動員以及實習準備——了解本次實習是主要任務注意事項;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貓兒山調查,于下午三點...

  • 2024自然地理實習報告(精選5篇)

    一、實習目的:通過濕地和漓江上游貓兒山的調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二、實習時間實習時間:第十八周20xx年6月15日,實習動員以及實習準備——了解本次實習是主要任務注意事項;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貓兒山調查,于下午三點...

  • 自然地理實習報告(精選5篇)

    一、實習目的:通過濕地和漓江上游貓兒山的調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二、實習時間實習時間:第十八周20xx年6月15日,實習動員以及實習準備——了解本次實習是主要任務注意事項;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貓兒山調查,于下午三點...

  • 實習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视频香蕉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欧美一区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 污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 国产女同2互磨高潮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三区 | 男女啪啪做爰高潮全过有网站 | 小罗莉极品一线天在线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 成本人h无码播放私人影院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 | 三区四区 | 国产亚洲精品无 |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 学生的妈妈3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毛片aa | 成年免费A级毛片无码 | 日韩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一个色亚洲 | xxxx黄色片| 含羞草久久爱69一区 |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 |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 中文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91视频免费污 |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av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欧美激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 | 深夜福利在线看 | av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 蛇女欲潮性三级 | 鲁一鲁亚洲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