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實習報告范文
煉鋼工藝的流程大致如下:
前期:鐵礦石→礦石→煉鐵
煉鋼:鐵水→鋼廠→熔煉→鋼水→澆注→鋼坯
轉爐煉鋼法:這種煉鋼法使用的氧化劑是氧氣。把空氣鼓入熔融的生鐵里,使雜質硅、錳等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含1%的硅可使生鐵的溫度升高200攝氏度),可使爐內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因此轉爐煉鋼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轉爐煉鋼是在轉爐里進行。轉爐的外形就像個梨,內壁有耐火磚,爐側有許多小孔(風口),壓縮空氣從這些小孔里吹爐內,又叫做側吹轉爐。開始時,轉爐處于水平,向內注入1300攝氏度的液態生鐵,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氣并轉動轉爐使它直立起來。這時液態生鐵表面劇烈的反應,使鐵、硅、錳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爐渣,利用熔化的鋼鐵和爐渣的對流作用,使反應遍及整個爐內。幾分鐘后,當鋼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與錳時,碳開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熱)使鋼液劇烈沸騰。爐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燒而出現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發生氧化并進一步生成磷酸亞鐵。磷酸亞鐵再跟生石灰反應生成穩定的磷酸鈣和硫化鈣,一起成為爐渣。 當磷于硫逐漸減少,火焰退落,爐口出現四氧化三鐵的褐色蒸汽時,表明鋼已煉成。這時應立即停止鼓風,并把轉爐轉到水平位置,把鋼水傾至鋼水包里,再加脫氧劑進行脫氧。整個過程只需15分鐘左右。如果空氣是從爐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轉爐。 隨著制氧技術的發展,現在已普遍使用氧氣頂吹轉爐(也有側吹轉爐)。這種轉爐吹如的是高壓工業純氧,反應更為劇烈,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鋼的質量。
2、包鋼棒材廠
11月6日我們參觀了包鋼棒材廠。參觀負責人員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包鋼棒材廠的相關情況。棒材生產工藝所有軋線設備均布置在+5.00m平臺上,軋線標高為+5.80m。當采用熱坯生產時,合格的連鑄鋼坯以單根方式從連鑄熱坯出坯臺架送入輸送輥道,輸送輥道將坯料向前輸送。坯料在輸送輥道運輸過程中經設在輥道中的坯料秤稱重,自動顯示紀錄每根坯料的重量。在輸送輥道上不合格的坯料(人工右眼檢查、表面缺陷、彎曲度過大和目測測長不符合要求的坯料),可由設在輸送輥道側面的剔除裝置剔出。合格的坯料經提升機構將其提升到+5.00m平臺的輥道上,通過入爐輥道送入加熱爐。熱送坯料進入加熱爐的溫度約為600°c左右。當采用冷坯生產時,坯料以單根方式經輸送輥道向前輸送,在輸送過程中進行稱重,在輥道的另一側設有不合格鋼坯剔除裝置,經人工檢查表面缺陷和彎曲度達不到
要求的坯料在此剔出。坯料后經提升機構將坯料提升到+5.00m平臺的輥道上,通過入爐輥道送入加熱爐加熱。蓄熱推鋼式加熱爐按不同鋼種的加熱制度,將坯料加熱到980~1150°c。加熱好的鋼坯按照軋制節奏由出鋼機從加熱路側面單根推出,出爐后的鋼坯由輸送輥道運送到粗軋機組第一架軋機中。不合格的鋼坯由鋼坯剔除裝置在此剔出。鋼坯首先進入6機架軋機組(¢550x4+¢450x2)中軋制,然后經1#飛剪切頭、尾后送往6機架中軋機組(¢450x4+¢350x2)中軋制。粗軋和中軋為微張力軋制。軋件從中軋機組出來經2#飛剪切頭、尾后送往6機架精軋機組(¢350x6),精軋機組(13#~18#軋機)各機架之前設有活套,進行無張力軋制,保證軋件的尺寸精度。為了ⅲ級帶肋鋼筋的生產,在中軋機組后設置有預穿水冷卻裝置,控制軋件進入精軋機組的溫度,即控制軋件的終軋溫度。
全部軋機為平立交替布置,并且精軋機組的16#、18#立式軋機可翻轉為水平軋機,即精軋機組中的2架平、立轉換軋機。這不但可對¢12~18mm的小規格帶肋鋼筋進行切分軋制,而且為今后拓寬產品品種奠定了基礎。除切分產品外,軋件全線為無扭轉軋制,不同規格的產品從其相應的機架軋出。最大軋制速度為18m∕¢12的帶肋鋼筋采用3線切分發軋制,¢14、16、18mm的帶肋鋼筋采用2線切分發軋制,這時第16#、18#架軋機由立輥位置轉為平輥位置。當軋線下游出現故障時,1#、2#飛剪自動啟動,進行連續剪切,將軋件進行碎斷處理,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出精軋機帶肋鋼筋棒材立即進入水冷裝置進行在線余熱淬火處理,也就是將軋件經過水冷箱強制水冷,使其表面溫度急劇降至300°c左右,形成馬氏體組織,出水冷箱后,軋件芯部的熱量散出對表面馬氏體組織進行回火,最終獲得表面為回火馬氏體組織、芯部為細粒珠光體組織,這種組織的產品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可使帶肋鋼筋強度提高一個等級。根據不同鋼種、規格的產品要求,對水冷裝置的使用段數、水量等進行設定,以便達到要求的軋件溫度。水冷或(或空過)的軋件被夾送輥夾住送入倍尺分段飛剪,由分段飛剪進行長度優化分段剪切,切成適應冷床長度的倍尺。分段后的軋件由冷床輸入輥道及拋鋼裝置送到120×12.5mm的步進齒條式冷床上,軋件在冷床上邊步進邊自然冷卻。下冷床前由對齊輥道使軋件一端對齊到冷床輸出方向一端,然后由鏈式移送機按一定間距和數量形成成排的鋼材組,用卸鋼裝置成排送到冷床輸出輥道上冷床輸出輥道將從冷床卸下的鋼材運送到冷飛剪處,在行進中切成定尺長度(其中≥25mm規格的軋件采用孔型飛剪)。定尺材由剪后輥道運走,在冷飛剪后輥道的端部設置有短尺收集裝置,將冷飛剪最后剪切的非定尺長的成品收集剔除。合格的定尺材緊雙輥道制動、齊頭后,由升降橫移機橫移至移送臺架上再由移送臺架送到成品跨內。移送臺架欲3組鏈式運輸機組成,定尺材在移送臺架運送的過程中進行檢查、分選、人工計數,然后落在帶有立輥的收集輥道上收集成束,然后人工進行捆扎,最后送到收集臺架上進行鋼材捆的稱重、掛標牌和收集。成品料捆由成品庫內的雙鉤吊車吊到堆放區成“井”字形堆放。軋制過程由人工在冷床上取尺寸試樣,檢驗用試樣在冷剪處選取。主車間內全部軋機為平/立交替布置,除切分軋制因工藝要求、部分道次需扭轉外,其余均實現無扭轉軋制,不同規格的產品從相應的機架軋出。軋制過程中產生的切頭及軋廢料首先由切頭箱收集,然后再由吊車吊走、由汽車運出車間或直接由叉車運出車間,設計中同時具備這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