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規劃實習報告
經過我們實習小組幾個成員一個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師的不斷指導,規劃任務最終完成。看著成果擺在眼前,那種成就感悠然而生,覺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實習的這段時間里,由于到了大四,專業課程也學習了很多,對規劃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實習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習到的東西就會很多,真是受益匪淺。
我們已經對專業知識學習很多,原來也進行過規劃實習,所以對規劃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這對我們這次規劃實習有很大的幫助。雖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是一個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成熟規劃理論和成果,但我們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資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調整,與甲方溝通交流,最終順利完成此次實習。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課題有了很深刻的學習,做新農村規劃,首先得對村莊類型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村莊基本有兩大類:一是轉型村莊。轉型村莊包括三小類:城市里的“城中村”,村莊完全被城市包圍,但村莊的景觀維持村容村貌,經濟組織仍是農村集體經濟,文化還是宗族文化,社會服務機構和服務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依舊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業化推進的地區、城鄉混雜地區等;三是未來工業化可能推進到的地區。另一大類村莊是自然村莊,這種村莊現在如此,可能未來遠景仍是如此。在經過調查研究后,我們才可能對不同的類型定下不同的規則。總的來說,新農村規劃不在于把村莊建設得更漂亮,而是在于進行制度的轉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包括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要求;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在環境衛生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征;新農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些都與新農村的規劃設計有很大關系。規劃注意五方面的內容:一是建設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網絡在內的農村基礎設施,二是治理和保護農村自然環境,三是重點發展醫療、養老等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四是支持農業生產,五是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規劃設計、適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產業規劃,靠堅強的基層組織建設。因此,規劃也要要符合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實現村容整潔、營造文明村風、適合市民休閑的需要,安排好生活與產業的發展,要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和諧村鎮高度進行規劃設計。
新農村的規劃設計沒有現成的成熟規劃理論,而它又涉及到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從多種角度來考慮,以多學科理論作為其理論支撐,如可持續發展理論、系統科學理論、地理學、生態學理論等。規劃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社會發展全局是新農村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和最鮮明的特點,結合城市與鄉村規劃的方法理論,運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把農村作為一個系統一個有機整體,充分綜合考慮到整個系統的各個部分,統籌安排,合理布局,使這個生態系統長期有效的運轉。
總結整個實習,雖然在實習的過程中有時候覺得很辛苦,方案討論的時候還和組員吵得不可開交,實習中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但也通過這次實習,真的學到很多東西。大學的這幾次實習實踐中,感覺學習最多的也算是這一次吧。這次實習完整的對一個規劃方案進行參與,從前期的資料收集,實地調研到方案設計,每次方案調整,一直到后來的成果完成。對規劃工作的流程有了系統的認識,一些常見的計算方法,規劃的規范法規等都有基本的掌握。除了這些專業知識的增加,在職業素質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規劃工作的性質和要求的素養有了很多的認識,不但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耐心的工作精神,還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加強這些方面的鍛煉,以便在工作的時候能得心應手,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次實習,對我來說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對自己思維方式的變通和拓展。大家一起討論方案,老師的指點,使我看到很多人對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