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社媒體新聞中心的實習報告
實踐與理論之間有太大的差距這一點我也認可,但理論與實踐間的必然聯系是絕對不可以忽略的。在我們的課堂理論上,新聞要真實、客觀,盡管也只能做到相對真實,同樣,在實踐中,為了發行量,為了廣告,也要求有高質量的稿子。
結合理論與實踐,我認為要做出高質量的稿子就必須做到以下四點: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么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于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即所謂的創新。就像我們在開發區的公安局,孫老師為他們做的策劃一樣,為了創新,為了獨到,為了讓讀者把文章讀完,這次策劃主要是以小映大,以例論理為原則,得到了局長的認可,這個方法,或許很多人都會想得到,但是沒有多少人會用在大事上,在學校的這期迎新專刊上,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老師也是欣然同意了。
二、實習體會
在這次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在理論課上學不到的東西。最終我將其歸結為《記者行軍背囊10要素》,即:(一)腦袋,(二)利嘴、快腿,(三)人脈,(四)博聞,(五)玩文字游戲,(六)儲備稿子,(七)時機、時間意識,(八)良好的心態,(九)健康的身體,(十)政治敏感性。
當然這些是對一線記者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中可稱之為最高要求。踐行中有部分人會對某些新聞事實進行夸大和扭曲,為了營造一個富有沖擊力,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打擦邊球,偷換概念,競搞文字游戲。
三、實習領悟
第一,工作一定要認真扎實,做就要做到最好。
第二,做一個記者必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在實習中發現,做記者是很累的,雖然報社沒有硬性規定,每人都要按時上班,但是幾乎所有的記者都是每天耗在報社,并且加班加點,甚至很多人都在半夜寫稿子。還有,由于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需要記者必須腿勤,嘴勤,筆勤,往往一個新聞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組織稿件。
第三,做一個好的記者必須要有職業道德。做一個記者不難,難得是做一個好記者。在報社實習期間,常常有群眾到讀者接待室找我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 他們總是十分熱心。對此,孫主任說得一句話我記憶尤深,那就是做記者要有職業道德。很多老百姓辦不了的事情,比如說工廠拖欠工資,民工的工傷無人管,記者只要一句話一個電話就能給他們解決。當然為老百姓說話就會得罪很多當權者,但是,記者是個良心活,只讓小部分人說好不是好,只有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才算好。
第四,要給自己定好位。在實習中,在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請教;但是在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工作人員,愛崗敬業,嚴于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盡量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第五,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于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為將來投身新聞業做好準備。
總之,我在這次實習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能夠讓我受益一生。我在實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都會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更適應新聞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