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進基層,和諧社會建新功”寒假實踐報告
“志愿服務進基層,和諧社會建新功”
——逄家屯村新農村建設及大學生志愿服務需求的調查
山東省青島市膠南瑯琊逄家屯村位于瑯琊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夏河城北2.8公里,庫山西麓.村域面積0.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57畝。是膠南市市委承認的進步村,為深入了解逄家屯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情況,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情況,以及農村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項目的需求情況,XX年1月17日—XX年1月20日,我通過實地走訪村委會干部和村民、座談、拍照、搜集資料等方式了解相關信息,并完成1份村組調查表,5份農戶調查表,并結合調查走訪獲得的信息撰寫“志愿服務進基層,和諧社會建新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逄家屯村自然情況:
逄家屯村位于瑯琊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夏河城北2.8公里,庫山西麓.村域面積0.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57畝。
據傳,清未逄姓從附近大泮(今膠南市張家樓鎮(zhèn)大泮村)遷此佃種軍屯(劉家屯)之屯地,取名逄家屯。現逄家屯村有居民71戶,240人,除逄姓居民外,還有安姓、周姓等少數居民。全村五保戶0人;全村優(yōu)撫對象1人,全村貧困戶4戶,得到救濟的0人。全體村民近100%的人參加新型合作醫(yī)療,村里農民種田已全部減免農業(yè)稅,農民子弟上學全部免交學雜費,各種惠農政策都得到了有效的實施和落實。
全村有中共黨員18名,黨支部由3個人組成,村委會由3人組成。村級黨政班子分設,并交叉使用。兩個班子都是XX年新換屆改選的,村級黨政班子極具戰(zhàn)斗力,有兩人中專文化,其余都是初中文化。
逄家屯村是原新荒鄉(xiāng)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經30多年的建設,有以村政府為中心形成的東西南北縱橫交錯主街路兩條,沿路兩側有衛(wèi)生院、小商店等,但基本所有生活用品都要到瑯琊鎮(zhèn)駐地購買,街道寬敞,是XX年響應膠南農村規(guī)劃修造的柏油馬路,排水渠道通暢,吃自來水,村里安有有線電視和寬帶網絡,村民院墻以水泥為主,住房以瓦房居多,另有4戶為2層小樓,大門以鐵門居多,村落面貌整潔,基本每戶都有摩托車,拖拉機,約十幾戶有汽車,出行方便,村民們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小路良好,但村里無公共廁所,幼兒園、小學等。逄家屯村以種植業(yè)為主,主要農作物是花生,種植面積占60%,受今年天氣影響,畝產在1200斤左右,正常產量為1500斤-1700斤之間。土地灌溉采用抽水機,土地周圍水源豐富,基本能滿足灌溉面積的需求,但田地間易受澇,如遇大雨,排水渠道不暢通。
二、逄家屯村基本情況及先進原因分析:
1、逄家屯村情況:逄家屯村是膠南市政府承認的先進村,有村級債務10.6萬元,其中拖欠銀行12萬,欠社員往來6萬元,XX年人均收入在3600元左右,低于人均實際收入的困難戶有4戶,貧困人口12人,其中無低保戶。
2、從多年的生產生活實踐看,逄家屯村在近幾年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合理利用耕地,且土地資源良好,但抗拒自然災害能力較弱。二是基礎設施較好,現村民全部使用自來水,安裝有有線,網線,可以很好的及時獲得所需信息,以判斷所有的商品價值。三是村民積極性非常高,并且路況好,間接提高了經濟效益。四是村里引進投資,像養(yǎng)貂戶在原來基礎上又可以獲得一部分收入,另外養(yǎng)豬戶在XX年收入也相當可觀。五是合理利用土地,因該村位于山腳處,在無法種植莊稼的地方種植了各種樹木,這又是另一種經濟來源。
三、逄家屯村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
為全面貫徹黨的xx大和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全面、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現結合實際,制定XX年瑯琊鎮(zhèn)逄家屯村建設計劃。
(一)、 產業(yè)發(fā)展
1、 畜牧業(yè)發(fā)展:在逄家屯村建設貂場5個,帶動全村的經濟發(fā)展。以每個貂場占地3畝,純收入可達8000元,此項目自籌資金11萬元。
2、發(fā)展生豬產業(yè);繼續(xù)發(fā)展生豬產業(yè),在原有生豬聯系人的基礎上擴大市場。
3、逄家屯村計劃建設一個金銀花種植區(qū),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聯系到合作者。
(二)、 現有基礎設施
1、該村現修村通公路2公里,植樹1200棵:修村村通公路,使村容整潔、環(huán)境幽雅、方便農民生產生活。
2、修排水溝:修排水溝300延長米,改善居民生存環(huán)境。
3、修繕房屋:修繕房屋2間,改善農民生活環(huán)境,使村落布局整齊化,美觀大方。
(三)、計劃建設設施
1、建設圖書館,保障村民的知識普及,鼓勵青少年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