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實習日記(精選9篇)
電廠實習日記 篇1
三天的旅行算是此次溪洛渡實習的前奏曲,而苦中有樂的基調,便在這前奏中奠定了,讓我嗅到了將來二十天的酸甜苦辣。兩天前,我們從北京上車,先體驗擠26個小時的硬座的滋味。
我是知道長時間擠硬座的難受的,因為每學期我往返于學校和家里多半也是坐硬座,要花21個小時。所以我事先有難受的覺悟,也有應付的策略——少吃、少喝。但這多出的五個小時還是能使痛苦比原來更甚。而沒有這種經歷的同學就更受不了了,但除了抱怨也沒有別的辦法。
我們主要通過玩游戲和睡覺的方式來打發這難受的26小時,也常看看窗外無聊的風景,盤算著還有多長時間,企盼著快一點到達。最舒服的時候莫過于上完廁所回來坐下,不過即使是這種難得的舒暢也是很短暫的,再稍過一會兒又會渾身難受,因為口渴而不敢喝水和長時間擠著不能動實在是難受之極。所以火車上的旅程總的來說還是難受,讓人下定下不為例的決心。不過讓人印象深刻的也少不了開心的事。玩游戲本身就令人愉快,更重要的是能夠和平時不太熟的幾位同學相處這么長時間,并交流和娛樂,這是很難得的。
電廠實習日記 篇2
在實習期間,為了豐富同學們業余生活,還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籃球場上的激情奔跑,棋牌場上的運籌帷幄,電視機前的歡歌笑語,這給我們的實習生活帶來了新的感受。
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了,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好。據了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倒班制,每次只要是上班就連續工作8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人,必須嚴密注視著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能夠立即被發現。
電廠實習日記 篇3
今天下午,分場的員工李輝帶領我們參觀了部分廠區,廠內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嘈雜,再就是高大的建筑物,師傅們強調最多的依舊是安全,對于師傅的講解,只能是似懂非懂。在嘈雜的廠房里,對于師傅的介紹,一米之外幾乎聽不到說什么,由于我們班人數比較多,在廠房內,我沒有能靠近,當然也就沒有聽到多少,只是看到里面的錯落有致的管道密布了整個廠房,轟轟的機器運轉聲響個不停。
在參觀完嘈雜的廠房后,我們先后去了四個機組的集控室,這里可以說是電廠里面最好的工作環境,沒有房外的灰塵煙繞,沒有機器的轟隆聲,而且沒有那么酷熱。在集控室里面,最引人矚目的是那些布滿了各種顏色曲線的顯示器,上面我基本上是看不懂了,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輸煤系統的機器裝備等的流程圖,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設計好程序就可以不管廠區的工作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如果哪里出現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員工就馬上過去,使之盡快得到解決,室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也只需要幾個人,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運行。
電廠實習日記 篇4
沒有了學業的牢籠和火車的鐵籠,對于我們這群久困的鳥兒而言,已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哪怕是增添丁點兒的快樂,已足以讓我們快意十足,而接下來的美麗生活,又豈一個“贊”字了得?
在旅館的一夜消除了連日來的疲憊,我們在陰雨中上了客車,奔溪洛渡而去。窗外的景色和家鄉的很像,畢竟四川和宜昌都在西南,相隔不遠。但我并不覺得無聊,因為看久了北方的景色,眼前的這番景致對我來說既新奇又親切。溫柔的小山上布滿了小樹,在淡墨涂成的天空下任由鳥兒戲耍。車窗上的雨點漸漸小了、稀了,最后終于停下來,而連綿的陰天卻一直也沒有改變顏色。這就是西南地區的特點——太陽總是不肯輕易露面的。想想柳宗元描寫的犬見日而吠,就知道這方天空的太陽是多么羞澀了。
電廠實習日記 篇5
已經知道了今天要看一天的圖,心情有點沉悶,但倒也不浮躁了,靜下心來慢慢看便是了嘛。吃了兩個玉米餅,和同組的三名同學一路跋涉到營地時,八點還差十分。朝陽紅潤的光澤增添了山色的朦朧,我們也無心賞景,直奔辦公地點去了。
我到辦公室門口時,剛來此工作的女畢業生已經先到了。整個辦公室就她一人,正在打掃衛生。我道了聲“早上好”,她也向我問好。等我們都坐下,她問我是不是北京人。我答不是,她便贊我在北京的三年把普通話練得真不錯。我笑了一下,兩人便各自工作起來。其實我的普通話在去北京之前就不錯,但如果我這樣回答,就會顯得太不謙虛;要是答“您過獎了”,又顯得客套和生硬。看來以微笑作回應倒是最好的回答方式了。還有很多情況想必也是如此。和同事相處,既要熱情大方,讓人易于親近,又要避免讓人感覺驕躁輕浮。要有一定的涵養和羞澀,就如那云霧中的山一樣,給人優雅的感覺。
電廠實習日記 篇6
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一斟好茶,第一場講座——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施工總布置介紹便開始了。我們首先了解到我們正在開發的這片金沙江流域的概況。金沙江主源沱沱河發源于唐古拉山脈。沱沱河與當曲河匯成通天河,再流至青海玉樹附近與巴唐河匯成金沙江。即金沙江為長江在玉樹到宜賓一段,長3479千米。其干流充沛且穩定,落差大而集中,達5100米,因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我國在金沙江流域規劃總裝機3930萬千瓦,總年發電量1833億千瓦時,分四個梯級開發,從上游至下游依次為: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溪洛渡為梯級開發的第二個梯級,裝機容量最大,十分重要,其裝機容量僅次于三峽和伊泰普水電站,居世界第三,是實施“西電東送”的戰略骨干電源,同時也是長江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可帶動周圍經濟的發展。溪洛渡工程綜合效益顯著。首先是巨大的發電效益:電站裝機138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571.2億千瓦時,枯水期也有145.1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其次是其防洪效益:總庫容126.7億立方米,水庫控制金沙江流域面積的96%。工程還有減少三峽水庫的入庫泥沙的功效:壩址年輸沙量(懸移質)2.47億噸,輸送推移質182萬噸,多年平均含沙量1.7千克/立方米,有效緩解了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問題,延長了三峽工程的使用壽命。此外,溪洛渡工程還具有改善航運的作用。
溪洛渡工程右岸是云南永善縣,左岸是四川省雷波縣,采用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長698.07米,壩高 285.5米,壩頂高程610米。其靜態投資 503.42億元,動態投資674.8億元,單位千瓦投資4869億元,單位萬千瓦移民31人。相比于其他工程,溪洛渡工程具有突出的移民優勢。
電廠實習日記 篇7
電廠1~4號機組的汽輪機均為日本進口日立汽輪機,5~8號機組的汽輪機均為國產哈爾濱東方汽輪機廠生產制造的。汽包中的水通過鍋爐加熱后分離出的水蒸汽傳輸到汽輪機,推動汽輪機葉片,帶動轉子旋轉,從而將熱能轉換成為機械能。電廠的汽輪機轉子正常轉速一般維持在3000轉/min。5~8號汽輪機為凝氣式汽輪機,汽輪機排出的蒸汽流入凝氣器,排氣壓力低于大氣壓力,因此具有良好的熱力性能,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汽輪機。
師傅具體帶我們參觀了空氣預熱器空氣預熱器就是鍋爐尾部煙道中的煙氣通過內部的散熱片將進入鍋爐前的空氣預熱到一定溫度的受熱面。用于提高鍋爐的熱交換性能,降低能量消耗。使用時空預器緩慢旋轉,煙氣入口和空氣入口不變。
煙氣進入空預器的煙氣側后排出,吸收了煙氣熱量的散熱片在空預器的旋轉下來到空氣側,將熱量傳遞給空氣。一般有管式和回旋式兩種,電廠采用的是回旋式預熱器。腐蝕和積灰是空氣預熱器的兩大損耗。由于電廠靠近都河水庫,電廠沒有大的冷凝塔,只有幾個小的玻璃鋼冷凝塔。
電廠實習日記 篇8
我拿出一盒圖紙慢慢地看。其實,看懂圖紙并沒有什么意思,充其量就是鍛煉了一下識圖能力而已。很多東西,像隧洞的尺寸、平面布置、配筋等等,并不能在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也沒有必要記住。于是我決定加快速度,專門留意那些對我來說比較新奇的東西。比如,發電機層下還有電氣夾層,和課上所講不同;設計的岸塔式進水口也很新奇,和課本不同。這種岸塔式進水口將岸坡削去了一部分,再打豎井并伸出來與岸坡用混凝土相連,和豎井式進水口有點像。這種布置可以利用巖體減少填筑方量,再次顯示出了工程設計的靈活之處。
我還發現了一個錯誤,就是設計者在有壓進水口設置了工作閘門。如果閘門按工作閘門運行,由于水流很容易從有壓狀態變為明流狀態,在過渡時很容易造成空蝕破壞。像這種錯誤,施工方很難發現,所以設計人員一定要避免。
到中午,我們和十四局的員工一起下班,到食堂吃飯。這一次,我們可以在為我們準備的飯菜中自己打,因而有些什么菜可以看得更清楚,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吃了。我只能說,今天的伙食實在太棒了,有醬鴨、鹵肉、雞蛋羹、肉饃湯、粉條和一些蔬菜。飽餐一頓之后,在這留有余香的飯桌上美美睡了一覺,下午繼續看圖。下午主要了解了一下出線井,并做了一些筆記。時光飛逝,很快就到了下班時間。
今天我們找了家大一點的餐館解決晚飯。菜的味道不錯,但分量偏少,好在飯免費供應。回到旅館,除了洗澡之外也只有時間寫日志了。忙是忙了點,但還算充實。
電廠實習日記 篇9
在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們自動化和電氣兩個專業的學生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驅車來到了華能大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為期三個星期的生產實習。這對于我們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將課本理論和實踐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還可以了解到企業生產的流程,提高我們對自身能力的清晰認識,我們精通什么,我們可以做什么,我們不會做什么,從而為我們以后的學習提供方向。
未到達實習基地的同學在3月7日也陸續到達,我們住在大壩電廠大門前的招待所,這里的住宿條件很不錯,住的是雙人間或是和三人間的宿舍。一日三餐都在電廠里面吃,和員工的生活一樣,質量也很好,感謝學院為我們提供這樣好的實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