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實習心得(精選3篇)
中文系實習心得 篇1
20xx年寒假作為一名專業功底不錯的中文專業的學生,我來到了《濮陽早報》,開始了自己的短暫的實習之旅,所謂短暫就是指寒假這一小段時間。實習大致是從1月23日開始的,隨著寒假的結束于2月17日結束。
開始準備實習首先是確定實習單位,結合自己的特點和意愿,我選擇了當地的一份都市報 《濮陽早報》。理由有四:首先自己比較喜歡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報道,因為這樣的報道是百姓喜歡看的,不但有意思、對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有幫助,同時在一些問題輿論監督上能夠起到更加明顯的作用。其次寫都市報道,各種寫作技巧和方法都可以進行嘗試:消息、通訊、特寫更重要的是一些視點深度的東西,較之于時政新聞更具靈活性。第三,《濮陽早報》作為本土的都市報可以讓筆者更容易接觸社會、調查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第四,筆者了解《濮陽早報》是一份剛創刊的報紙,也就是說它是充滿朝氣的,相對的會給個人以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很有挑戰性,筆者性格是比較喜歡挑戰的,所以這個比較適合。于是通過電話聯系、現場考察,筆者選擇了這個實習地。
作為實習記者期間最大的感受就是無論你是做什么的都要努力尋找一個目標,做媒體的就要找準自己的宣傳目標,有一個主題。第二,我確定本文來自小草范文網了一個思想:如果想更好的成長,必須擺脫依賴性。如果想作為一名很優秀的實習記者,必須把自己放在正式記者的位置去鍛煉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學到更多。寒假假期很短,而且要過節,所以在實習的時間和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但是只要你把握好機會,努力再努力,你就會有所收獲的。
進入報社的時候,我清醒看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難:一是老師因為本身有報道任務等,不可能給你很多出去的機會,也就是現場采訪報道的機會,所以你必須根據指導學會方法,更多的學習是放在自己用心的去看去聽、去問去想、去探索去實踐方面。二是經驗很重要,雖然報社的那些記者很年輕、從事記者這個職業不久,了解到他們大多是從重點本科院校中文專業畢業的學生,來的已有半年了,但是就這個半年足夠讓你很有差距:缺乏專門的線索,新聞敏感性弱、寫作水平的差距、采訪等配合度 三是實習生整體現狀不是很理想:發現很多的實習生每天都是缺乏Ji情的狀態、不知道思考如何去做去學習,不知道自己獨立完成稿子,過分的依賴自己的老師,有時無聊就不正常的上班 所以我告訴自己必須要有信心、要有規劃。
我每天都很積極的去上班,雖然是假期但是每天都保證7點多就起床,做很久的公交車,在上班時間前到達,基本上不遲到,而且告訴自己:新的一天,加油!到報社去看新的一天的報紙,看別人發的文章,仔細去思考:他為什么會發現這個,這篇文章的新聞點在哪里?如果是一篇很長的專稿,我就會直接去問這篇文章是怎么寫的,怎么策劃的,采訪時怎么進行的?花了多長時間做前期準備 通過這些我也開始去思考自己的文章,然后寫去發表。
中文系實習心得 篇2
最后一次坐在留學生教室里聽課,依舊很興奮……
和第一次聽他們上課到最后一次,他們進步很多,可以聽懂簡單的漢語,也可以用一些學過的漢語進行介紹。在這堂課,他們學習的是詞語和漢字。他們可以寫出學過的生字,也可以在沒有拼音的情況下準確的讀出生字。顯然他們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他們的努力是沒有白費的。
和以前學習拼音時一樣,對于漢字的書寫和朗讀他們依舊很積極。當他們正確的寫出答案時,為他們豎起大拇指,朝他們微微一笑,他們就會很開心很受鼓舞。我想一句簡單的你很棒,就會增加一點他們學習漢語的信心。正如我們每個學生而言,鼓勵是很重要的。
都說漢語很難學,但是看到他們每一次的進步,都應該伴隨著默默的努力和付出。英語我們已經學了好多年,但遇到真正的外國人進行口語交談時,我們仍舊顯得那樣生疏。我想在我們學習英語的旅途中我們需付出的努力還有更多。
中文系實習心得 篇3
大學期間,我雖然沒有得到過獎學金, 但是在這四年里, 我一直關注著社會對人能力的不同需要,以結合我自身的特點,培養自己的能力。在大一下學期,我通過了國家英語四級考試,大二上半年又輕取六級,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后來工作的選擇。坦白的說,這期間我并不是很善于和周圍的人打交道,盡管大學給了我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比如,擔任班干部,創辦社團等。但是我有一個特點:愛冒險。
當面臨工作選擇的時候,我沒有過多的考慮自己的戶口,也沒有考慮自己以后生活的穩定,因為我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四年的醞釀剛剛過去,腳下的路也剛剛開始。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我選擇了一個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企-歐洲集團(EURO GROUP)。
實習期間,我負責客戶日常業務項目的接洽與關系的維系。我們的客戶集中在其他知名的外資企業,這些外企的人員素質很高,在我看來,每一次與他們的合作,就是我的學習機會。我們公司人員結構很年輕,綜合素質也都很高,無形的競爭迫使我不間斷地自修以提升自己。
起初,我不太適應高強度和自由支配的工作,我的老家在山東,大學畢業以前,一直是由家里照顧自己,為自己提供生活物質支持等。現在,我一個人在北京,工作壓力又大,每天回到宿舍總是孤伶伶地,想找人說話都沒有。好幾次打退堂鼓,可是這個選擇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我無路可退。回到公司,看見其他的同事愉快地工作著,我就想,他們遠離自己的國家,在語言不通的城市里工作、生活都那么愉快,為什么我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呢?漸漸地,我愛上了這份工作,因為每天接觸不同高度、廣度和層面的人群,他們獨特的性格和思維影響了我的價值觀,我變得開朗、樂觀起來。現在我的客戶經常稱贊我聰明能干,我想我是應了那句話:“進步是逼出來的。”
外企在人才選擇上的自由度很大,他們推崇“respect people, respect knowledge”也是我喜歡外企的根本原因。在外資企業里,如果我的工作被認可,我就能得到相應的職位與薪金,也就是說,收入與職位真正體現了我的價值,這給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動力。我們公司屬于初期運作,規模不大,沒有專門的人力資源部,但是有專人Ulla 負責HR。剛到公司沒多久,家里出了些意外,不懂得控制情緒的我,陰郁全都表現在臉上。Ulla 察覺后給了我許多中肯的意見,并破例放我一周長假回家解決問題。我在家的日子,她堅持每天給我發一封e-mail表示公司關心事態進展,我覺得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得到如此關心,很難得。事實上,這些點滴的注意讓我有了歸屬感。
另外,我的工作很靈活,彈性很大,朋友或者同學經常在上班時間在咖啡廳或是商場、大街上撞見我,倒不是我工作懈怠,而是因為我工作效率高,所以完成當天任務后,我才有閑情逸致享受生活。這種自由的工作方式,在國企不可能,但在很多外企卻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剛開始實習,原以為公司會對我進行深度培訓。誰想到,公司僅僅花不到5分鐘對我進行簡單介紹各部門同事和基礎的業務后,就撒手讓我工作。上司沒有給我安排具體任務,只是讓我隨意地工作,有時候,沒有壓力反而是更大的壓力,看見周遭的人們忙忙碌碌,我只能強迫自己成長,留心觀察大家的工作,以便自己的業務盡快上軌道。記得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 我一大早就到了公司,不知道干什么好,于是只好看著同事們陸續的“遲到”,我不禁進入我上司的辦公室,他卻非常驚訝的說:Why here(因為他昨天已經為我做了工作部署)? 現在,我只要每個星期交一份weekly plan,余下時間,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靈活支配時間和地點。他們不關心我的工作過程,只需要通過每周五的weekly report了解我的工作結果。“靈活、自由”是我喜歡在外企工作的重要原因。公司沒有陳腐的制度,沒有框架條文的限制,每個人都可以按照適合自己理想的方法工作。公司尊重每個人的想法,尊重每位員工的個人效力。可以這么說,我們公司的team work不明顯,部門的綜合業績是通過個人的效力組織成團隊效力,就像一滴水里的大海,每個人的價值得到充分的認可。
一個段時間的學習、觀摩和實踐后,在大家的幫助和努力下,我成功地接下了幾個采購項目,這帶給我很大的滿足感。公司對我多加贊賞后,依然沒有給我下達具體任務,正是靈活、自由的空間給了我無形的壓力,因為我不能辜負公司對我的信任,而當壓力轉化為動力時,主觀能動性就被調動起來。我漸漸發現,外企有自己的培訓特色,它更注重員工在工作中成長、鍛煉,自發地摸索和思考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我喜歡在無形的壓力下接受這種無形的訓練。
公司很注重人才的培養和交流,這些交流和培訓都是在自然而然中進行的。我常常被這份細微的交流所打動,它讓我有一種被重視和被栽培的成就感。我們的內部沒有專人或者部門負責培訓,公司資深的高級經理人占50%,我喜歡和他們談話、溝通。坦誠的溝通后,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們,他們有曾經為全球500 強企業做過咨詢策劃的,還有在里面任高級職位的。能在那么大的企業獲得肯定,工作能力是其次,勝人一籌的當屬不同尋常的睿智。他們的這種經驗和睿智,是無法從外部培訓和資料上獲得的。每次他們虛心幽默地與我們共同探討,有所觸動的同時,我也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跟他們一樣。在工作和生活的溝通中,上司和下屬打成一片,我相信誰都無法抗拒這種溝通的氛圍。在一次和公司的專家的談話時, 我們談到了聯想更改自己的名稱以及兼并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我真正接觸了什么是品牌。其實是用的換位思考,只有了解對方的角度,我們才能更好地看到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刁難自己的思維,也是為了找出問題的根源。這種溝通最大的特點是“與時俱進”,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次的溝通內容,因為未知,所以我充滿期待。
在外企工作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出境和國內旅游機會以及周末派對多。業績突出的時候,無論你的職位、學歷或是資歷的深淺,只要業績突出,就有機會享受這種待遇,不僅可以同高層一起參加派對,促膝談心,還可以享受國外旅游。這樣的誘惑,無疑比經濟上的提成或獎金,更有吸引力。上個月,我就享受了一次旅游獎勵。那是我第一次去杭州,它讓我興奮無比,難以忘記。雖然沒有踏出國門,但畢竟是公司對自己的認可。當然,我也期待著像那位同事一樣,享受公司提供的歐洲旅游。只要工作突出的就能享受免費的美國游、歐洲游,誰還不為它賣命工作?我覺得公司的獎勵機制還是相當誘惑的。這是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充分信任員工的能力和創意,沒有太多的框框條條或是規章制度制約我們,充分放手讓員工施展拳腳。這種信任,某種程度上來說,令我負荷了更大的壓力,但同時也在壓力中迅速成長,開發更多的潛能。
在歐洲集團實習工作的時間里,不僅豐富了我的經驗,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我在高壓下正常工作的狀態。我可以自如地同時處理幾個項目,妥善解決相關問題,對工作強度的適應性也逐漸大大增加了。應該說,是公司對我的充分信任,才造就了今天樂觀、豁達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