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實習心得
6.實習感言 說實話,最開始我對自己的定位是做銷售,完全沒有想過進入銀行從事金融活動。但隨著求職活動的進行,也開始了解到實際上銀行的工作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單挑乏味。盡管作為新人,一般都要當上半年柜員,才能做到其他崗位。但后來聽主管說,只有當過柜員才能對銀行的各項工作流程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這也會成為你做其他職務的基礎。這么一想的話,我就完全能夠接受當柜員了。之前自己的想法確實比較單純,總覺得一天坐在那里很枯燥,沒有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實際上從職業規劃來說,人還是要從長遠來考慮,剛剛開始的一時一地的得失,實在是算不得什么。人生的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很多人跑了一半就跑不動了。上面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我常常告訴我的好友,路還長著呢,這個時候不用急,雖然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急于表現,急于成功,沒有關系,一兩年之后他們就堅持不住了,那個時候,你還跑得正輕松,他們卻已經退出比賽了。要讓自己在職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首先要讓自己工作得快樂,如果一份工作讓你覺得不快樂,甚至很受罪,那么你就是那個堅持不到終點的選手,即使你堅持到終點了,這樣的人生有意思么?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很多人耗不起,你跟一些急于表現,急于成功的人說:“看待工作,至少要看15年”,大家都理解你的好心,然后他們都會覺得你不切實際。現在物價橫飛,每個人都要為它買單,很多工作低于XX年的人對工作的要求已經很低了,只要能夠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要求就可以了,他們頻繁跳槽,不安于現狀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負擔小一些,至于事業,呵呵,暫時讓它見鬼去吧。但我覺得工作好不好并不一定是完全按照賺錢多少來衡量的,看每個人追求不同,不一定大家要一樣的價值取向。有的人喜歡挑戰,有的人喜歡穩定,有的人喜歡安逸,有些人喜歡忙碌,有的人喜歡管人,有的人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喜歡在外企,有的人喜歡自己創業……最關鍵的是,“你”喜歡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每每總是跟在別人后面,追捧熱門,卻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向哪里,過了一陣才發現,其實追求的東西自己其實并不喜歡。對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一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沒什么可后悔。對于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么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你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嗎?不見得。
所謂普通人,就是說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所以我們必須相信概率。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0歲,我們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很可能會最后翻臉朋友都沒得做……很多判斷,必須基于概率的考慮。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決定,我可以在這篇實習報告里少寫兩行,也可以多寫兩行,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也可以寫成一堆,我可以做件事情更用心,我可以多為別人考慮一點,你可以選擇就這樣去面試,也可以選擇出門前照照鏡子……每天,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這樣那樣的決定,我們可以漫不經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萬的決定累計起來,就決定了最終我們是個什么樣的人。態度決定很多事情,你可以悲觀地看待事情,然后用悲觀的做法,把自己的悲觀帶給別人,也可以樂觀地看待事情,用樂觀的做法,讓別人也樂觀起來。往往,成功的人,大多是樂觀的。我們也必須相信,我們所處的這個歷史環境,既不是特別好,也不是特別差,我們的周圍的人和環境,既不是特別差,也不是特別好。我們沒什么好抱怨的,也不應該把自己的不成功歸咎于外界的環境。把責任推給別人很簡單,但這并不能幫助我們什么,相反養成遇到失敗就找理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