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房實習心得與體會_中藥房見習個人感悟與總結(精選3篇)
中藥房實習心得與體會_中藥房見習個人感悟與總結 篇1
這幾天在學校附屬醫院的中藥房見習,雖然大部分時間都被轟在圖書館里,總共也沒能進藥房幾次,卻看到了許多病人從領藥窗口所不能看到的事情。看著藥房里大箱大箱琳瑯滿目的中藥材,還有各位藥劑師忙忙碌碌的身影,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勁,第一時間倒也實在沒想出來,直到今天,去候藥大廳做調研,順便和一些患者聊了幾句,忽然茅塞頓開——原來傳統中醫的衰敗責任并不在于醫學理論的欠缺,而是從事這一方面的一些人,擅自在對她進行涂改!
一、用藥不專
帶教中藥飲片識別的老師每每提及本院名醫的時候,第一個就想起婦科的老中醫朱南孫,帶教老師說,朱老師開的藥一般都很少,很精準,藥房抓起藥來也方便。而其他一些醫生就未必了,就像打拳頭似的,開個方子洋洋灑灑二三十味藥,一張處方不夠寫了就寫兩張,他想:這么多藥下去,總有一味藥能夠對上你的證!可憐了 患者及其家屬,本來來看中醫門診的大多數都是些老年人,滿懷希望地來,排隊掛號、看病、等藥就去了半天,回去的時候還得扛一麻袋的草根樹皮……縱覽中醫醫案古籍,名家經方,幾乎只有很少的方子(如補天大造丸等)才會真真涉及到幾十味的藥,其它大多數,少到單味,多到十幾味不等,卻也照樣能夠對證治療,而且其功效雖然算不上立竿見影,卻也能從根本上根治疾病。
二、給藥不精
去藥房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工作人員天女散花似的撒藥動作,老師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只顧總量不顧單劑。也就是說,如果某個醫生開的方子上說要地黃9克,一共開了7劑,那么需要的地黃總量就是 9×7=63克,于是藥房的工作人員摸著抽屜順手一抓,再放在小桿秤上一稱(我很好奇為什么現在藥房還在用帶秤砣的桿秤。。。),大約67、68克,跟 63克差不多,得,就這樣吧,于是在7張用來包藥的紙上稀里嘩啦一倒,有的一劑里面分到十來克,有的甚至只有四、五克,管不了了,后面還有好多單子等著我去稱藥呢,就這樣吧,反正只管總量差不多……于是患者拿到藥的時候就納悶了:為什么同樣的幾份藥,有的這么大一包,有的又這么小一包呢……患者也很迷茫,甚至有時候拿錯了藥他們也不知道——無非都是些草根樹皮,即便拿錯了他們也只好一鍋煮了,照樣喝下去,深怕耽誤了自己的病情。
三、藥效不佳
中藥房的倉庫里有很多儲備起來的藥物,都用麻布袋子裝著放在架子上,倉庫里幾乎沒有干燥器,也沒有很好地保證窗戶的通風效果,看守和運輸的工作人員也稀稀落落,似乎這個倉庫于別的倉庫無異。有個病人抱怨說,在醫院開的大棗拿回家一看,全都發霉了,問我們醫院的藥究竟是怎么保管的,當下問得我尷尬極了。其實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帶教老師拿中藥飲片給我們看的時候就經常說:“這個藥正規的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然后在紙上畫給我們看,“醫院這個不是很好,并不典型,但是便宜,所以我們一直用這種藥。”什么用藥部位混雜啦,本來只要根莖的藥物結果用了全草;什么制法不標準的啦,本來該炙成黃色的藥物炙成了褐色;什么該抽芯的沒抽芯啦,該剝皮的不剝皮啦,該脆的很軟,該軟的很硬等等等……我想中藥的有效成分本來就少,作用也很溫和,如果再加上藥品本身的質量問題,那又怎么可能治病救人呢?
四、煎煮不當
你跑出去問十個患者:“拿回去的中藥,你們是怎么煮的呀?”有九個都會回答你:“這還不簡單,把藥往電砂鍋里一扔,水一放,電源一開,好了它自己會嘟嘟叫的。”我狂汗,不愧是高科技時代呀,真方便!可是,但凡有點中醫基礎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中藥,煮起來可未必這么簡單。首先你得分清藥性,比如煎煮感冒藥的火候和滋補藥就完全不一樣,涼性藥和熱性藥也不一樣,冷掉的藥用微波爐轉一轉完全不可以,隔夜的藥也不亦服用等等等。服藥中藥的規矩很多,有的中藥服用的同時還要忌口,什么辛辣油膩不能吃,燥熱發物不能食,有的人服藥后效果不佳,卻并不知道是自己飲食上的配合問題,而且現在大醫院里面的醫生也慢得不可開交,幾乎都不會一一叮囑這方面的問題,患者或家屬自己不去關注的話也不會知道,這也是導致中醫中藥的口碑日益敗壞的原因之一吧。
目前我只總結了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其實存在于醫院(包括中醫院和西醫院)里面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有的醫生本身確實醫德有問題,還有護理人員的粗心、患者家屬的不配合、醫院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制度問題,以及許多患者盲目地崇拜名醫……
聽說中國的醫療制度即將面臨一次重大的改革,希望這能夠為全國的患者帶來一絲福音。
中藥房實習心得與體會_中藥房見習個人感悟與總結 篇2
這幾天在學校附屬醫院的中藥房見習,雖然大部分時間都被轟在圖書館里,總共也沒能進藥房幾次,卻看到了許多病人從領藥窗口所不能看到的事情。看著藥房里大箱大箱琳瑯滿目的中藥材,還有各位藥劑師忙忙碌碌的身影,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勁,第一時間倒也實在沒想出來,直到今天,去候藥大廳做調研,順便和一些患者聊了幾句,忽然茅塞頓開——原來傳統中醫的衰敗責任并不在于醫學理論的欠缺,而是從事這一方面的一些人,擅自在對她進行涂改!
一、用藥不專
帶教中藥飲片識別的老師每每提及本院名醫的時候,第一個就想起婦科的老中醫朱南孫,帶教老師說,朱老師開的藥一般都很少,很精準,藥房抓起藥來也方便。而其他一些醫生就未必了,就像打拳頭似的,開個方子洋洋灑灑二三十味藥,一張處方不夠寫了就寫兩張,他想:這么多藥下去,總有一味藥能夠對上你的證!可憐了 患者及其家屬,本來來看中醫門診的大多數都是些老年人,滿懷希望地來,排隊掛號、看病、等藥就去了半天,回去的時候還得扛一麻袋的草根樹皮……縱覽中醫醫案古籍,名家經方,幾乎只有很少的方子(如補天大造丸等)才會真真涉及到幾十味的藥,其它大多數,少到單味,多到十幾味不等,卻也照樣能夠對證治療,而且其功效雖然算不上立竿見影,卻也能從根本上根治疾病。
二、給藥不精
去藥房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工作人員天女散花似的撒藥動作,老師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只顧總量不顧單劑。也就是說,如果某個醫生開的方子上說要地黃9克,一共開了7劑,那么需要的地黃總量就是 97=63克,于是藥房的工作人員摸著抽屜順手一抓,再放在小桿秤上一稱(我很好奇為什么現在藥房還在用帶秤砣的桿秤。。。),大約67、68克,跟 63克差不多,得,就這樣吧,于是在7張用來包藥的紙上稀里嘩啦一倒,有的一劑里面分到十來克,有的甚至只有四、五克,管不了了,后面還有好多單子等著我去稱藥呢,就這樣吧,反正只管總量差不多……于是患者拿到藥的時候就納悶了:為什么同樣的幾份藥,有的這么大一包,有的又這么小一包呢……患者也很迷茫,甚至有時候拿錯了藥他們也不知道——無非都是些草根樹皮,即便拿錯了他們也只好一鍋煮了,照樣喝下去,深怕耽誤了自己的病情。
三、藥效不佳
中藥房的倉庫里有很多儲備起來的藥物,都用麻布袋子裝著放在架子上,倉庫里幾乎沒有干燥器,也沒有很好地保證窗戶的通風效果,看守和運輸的工作人員也稀稀落落,似乎這個倉庫于別的倉庫無異。有個病人抱怨說,在醫院開的大棗拿回家一看,全都發霉了,問我們醫院的藥究竟是怎么保管的,當下問得我尷尬極了。其實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帶教老師拿中藥飲片給我們看的時候就經常說:“這個藥正規的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然后在紙上畫給我們看,“醫院這個不是很好,并不典型,但是便宜,所以我們一直用這種藥。”什么用藥部位混雜啦,本來只要根莖的藥物結果用了全草;什么制法不標準的啦,本來該炙成黃色的藥物炙成了褐色;什么該抽芯的沒抽芯啦,該剝皮的不剝皮啦,該脆的很軟,該軟的很硬等等等……我想中藥的有效成分本來就少,作用也很溫和,如果再加上藥品本身的質量問題,那又怎么可能治病救人呢?
四、煎煮不當
你跑出去問十個患者:“拿回去的中藥,你們是怎么煮的呀?”有九個都會回答你:“這還不簡單,把藥往電砂鍋里一扔,水一放,電源一開,好了它自己會嘟嘟叫的。”我狂汗,不愧是高科技時代呀,真方便!可是,但凡有點中醫基礎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中藥,煮起來可未必這么簡單。首先你得分清藥性,比如煎煮感冒藥的火候和滋補藥就完全不一樣,涼性藥和熱性藥也不一樣,冷掉的藥用微波爐轉一轉完全不可以,隔夜的藥也不亦服用等等等。服藥中藥的規矩很多,有的中藥服用的同時還要忌口,什么辛辣油膩不能吃,燥熱發物不能食,有的人服藥后效果不佳,卻并不知道是自己飲食上的配合問題,而且現在大醫院里面的醫生也慢得不可開交,幾乎都不會一一叮囑這方面的問題,患者或家屬自己不去關注的話也不會知道,這也是導致中醫中藥的口碑日益敗壞的原因之一吧。
目前我只總結了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其實存在于醫院(包括中醫院和西醫院)里面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有的醫生本身確實醫德有問題,還有護理人員的粗心、患者家屬的不配合、醫院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制度問題,以及許多患者盲目地崇拜名醫……
聽說中國的醫療制度即將面臨一次重大的改革,希望這能夠為全國的患者帶來一絲福音。
中藥房實習心得與體會_中藥房見習個人感悟與總結 篇3
20xx年8月8日至20xx年12月31日期間,我在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藥劑科、門診藥房、住院藥房和藥品庫房等科室實習實踐。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實踐,不但讓我從學習和鞏固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而且更好地在工作中得到了鍛煉和能力的進步,在工作細節中更深進體會到藥學服務在醫療活動中的作用。現結合自己的實習實踐,下面我就我個人學習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和談談對醫院藥房工作的體會。
一、個人學習工作情況
在實習期間,我嚴格遵守該院的勞動紀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嚴格要求束縛自己,基本做到了無過失,積極維護了學院的良好形象。并且理論聯系實際,不怕出錯、虛心請教,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豐富了思惟方法,切實體會到了實習的真正意義;不但如此,我們更是積極同帶教老師相配合,盡可能完善平常實習工作,給各帶教老師留下了深進的印象,并通過實習筆記的方式記錄自己在工作中的點點心得,由于我的主動積極,勤勞認真和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各科室給予的好評。
二、對藥房管理的熟悉。
門診藥房擔當著向醫師和病人提供藥學服務、監察不公道用藥、嚴格特殊藥品的使用管理、加強有效期藥品的管理等諸項任務,對藥物治療效果及醫療水平的進步起到一定的作用。門診藥房是醫院藥劑科的重要組成部份之一,負有監視和指導醫生和門診病人安全、有效、公道地使用藥品的責任。維護病人的健康是調解工作的終究目的。門診藥房不但擔當著門診藥品的領取、調配、發放、保管及藥物咨詢服務,并且隨著藥學科學技術特別是各類邊沿學科逐漸向藥學領域滲透,大量新藥、新技術、新設備在醫院藥學工作中取得廣泛利用,導致門診藥房工作職能范圍不斷擴大,專業技術性不斷增強,逐漸由藥品服務型向技術服務型轉化,在藥物治療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庫房實習期間,讓我進一步了解藥品購進、存貯、挑唆使用等環節。保管好藥品是使用好藥品的條件。藥品較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保管方面遠較其他商品復雜,除要到達防火、防潮、避光、透風、保質等一般要求外,還要遵守藥品各自特殊保管要求。藥品的保管最重視分類保管的原則,有嚴格細致的分類,才能保管好,而且為使用提供方便。分類一般以用處、功能、理化性質、劑量劑型、價格等來分,但要避免“交叉”分類。對我來講,感受最深進的是對藥品有效期的管理。盡人皆知,藥品是特殊商品,有效期是其重要的特性之一,使用超過有效期的藥品從法律角度講是違法藥品管理法,從社會危害來講,可能導致患者治療無效乃至中毒的危險。
讓我印象更深進的是藥品效期管理。在我實習庫房,效期藥品由指定專人負責,按規定的蘊躲條件保管,做到計劃請領,以免積存和缺貨。對效期藥品必須定期盤點,查清效期藥品的質量、數目并制定了效期一覽表,建立效期藥品標示牌。發放和使用效期藥品應把握“近期先用”、“先進先出”的原則,同種藥兩種效期應分別放置。效期不足3個月的藥品,應立即與藥庫及有關使用科室聯系,盡快使用或處理,避免過期失效而造成損失。
在制劑室實習期間,我最深有體會的是,在配藥進程中正如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進程一樣,衛生要求非常嚴格。由于我們配置的藥品,直接面向患者,所以我們要細中求細。嚴格依照藥品配置的規定進行配置。而且每道程序都不能逾越。而且生產車間的衛生潔凈度要求非常高,每次我們生產完一種藥品以后,都要及時的用酒精和消毒液清算車間。最后再把生產完的藥品送到門診和病區藥房。
三、藥房工作的幾點體會。
我國的《藥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醫療機構藥劑職員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藥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對有配伍忌諱或超劑量的處方,應當謝盡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生更正或重新簽字方可調配。
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實踐,從大的方面來講,讓我對上述的法條更深進的理解和熟悉,讓我在學校期間學習到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進步。從細節上來講,通過對老師們的核對處方等具體平常工作,學習到了如何才能保障藥品安全,也熟悉了藥房工作重要性,根據實習經歷,我總結藥房工作的三個主要特點,規范性、專業性和服務性。
(一)規范性。藥房工作期間,讓我體會到科室工作規章制度必要性和重要性。藥品的使用直接關系到人身安全,假如使用不慎,也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所以對藥房工作,不但要加強責任性,更重要的是根據法律法規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按程序執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工作中不出紕漏,下降發放藥品出現事故風險的概率。
(二)專業性。通過實踐熟悉,藥房老師們審核處方責任重大,我以為他們提供的藥學服務以病人為本,向臨床延伸,確保患者用藥安全。隨著社會發展,專業藥學服務越來越在醫療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醫院藥學逐漸從多年來的單一供給服務型模式中擺脫出來,向科技服務型擴大。面臨新的挑戰及難得的機遇,很多新情況.新題目.新政策需要藥師以新的理念進行認真思考和研究。積極展開醫院藥學服務,保證醫療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與此同時,認真落實藥物咨詢服務,公道用藥.確保惠者用藥安全有效隨著人們醫院藥學服務意識的增強,藥學信息服務已成為醫院藥學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它的產生也是醫院藥學發展的必定趨勢和醫院藥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藥學信息服務的展開對增進醫院安全、公道、經濟地使用藥物具有積極作用,不但有益于病人取得最好治療效果,同時有益于藥師進步本身素質和地位[1]。
(三)服務性。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作為醫院的藥房,一樣也為患者提供各種服務。藥房為患者提供發藥服務、提供咨詢服務等等。更加重要的是,藥房作為醫院的窗口,更加直接面對患者,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之一。
四、小結。
通過在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實習鍛煉,讓我感覺有點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從陌生到熟練,從不懂到明白,取得了很多知識,不單單是書本的知識,還有更重要的學會了如何往工作,用何種心態往工作,如何處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固然天天累點、忙點,或許課堂與實踐差距很大,但我從未中斷過學習,看到自己進步和成熟,我想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還是很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