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認識實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工程認識實習心得體會 篇1
大三上學期已過去一半,下學期我們將學習更多的和更系統的專業課,我們即將面臨的是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用我們的所學回報國家,回報社會。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只是學習理論知識,再多的理論知識也只是紙上談兵,為了讓我們對我們的專業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對本專業的各個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使同學們明確自己的專業范圍,了解專業一些簡單的設計、施工、維護管理、調試等方面的知識,老師組織了我們為期一周的認識實習。認識實習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理論聯系實際、增長實踐知識的重要手段和學習方法之一。
在這一周的實習中,我們在專業技術人員和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對本專業的學習和未學習的基本知識有了一個認識,并對一些實際問題加以分析和討論,了解了專業概況,為后續專業理論知識得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使我們對本行業的工作性質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了我們對本專業的熱愛,強化了我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鞏固了專業思想,并通過撰寫實習報告,使我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這次實習,我們主要通過參觀x科技館和污水處理廠,了解污水處理廠對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要求,對其工藝流程有個大致了解,對各個處理單元的連接、作用、出水的質量、達到的標準有大致的了解。從感官上了解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為今后的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認識實習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對課本知識認識的加深和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
xx科技園位于工業園內,展區面積xx平方米,目前,該館為我國規模、展示內容最豐富、科技水平,集宣傳和教育為一體的現代化xx科技館。該館展區主要由序廳和四個相互關聯的展廳(“大自然的恩惠”、“日益珍貴的水資源”、“開源節流的時代”、“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明天”)組成。科技館共設置展項xx余組,通過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展覽,突出“自然、人、水、科技”主題。此外,各展區設計力圖在高科技的基礎上運用互動展示手段,為參觀者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之旅。
進入序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展示建設成就的主題幕墻,在穹頂的xx平方米的LED高清視屏演繹水是生命之源,它與陽光、空氣一起并列為生命的三大要素。該廳的地面玻璃透視屏下展示的是水系分布圖。同學們一進科技館就被這個神奇的透視屏所吸引,大家都忍不住踩上去,體驗一下懸空的感覺。這個水系分布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引灤入津工程,一條寬闊而曲折的溝渠橫穿整個,像一條巨龍守護者。引灤入津工程將xx省境內的灤河水跨流域引入xx市的城市供水工程。水源地位于xx省xx縣河中下游的水庫,向供水億m3/a。工程緩解了xx市的供水困難,改善了水質,減輕了地下水開采強度,使xx市區地面下沉趨于穩定。
接著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開始參觀xx科技館,大自然的`恩惠,日益珍貴的水資源,開源節流的時代,人與水和諧的明天,影視與多媒體介紹六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融入了許多科技元素,置身于科技館中仿佛置身于一個神奇的水世界。每參觀完一部分我都會為我所看到的景象所驚嘆,沒想到我們日常接觸的普普通通的水居然如此神奇,它仿佛就像是魔法藥水一樣,你能想到的或者你不能想到的都能發生在它身上,我甚至不敢相信這就是我們平常所喝的水。最令我驚嘆的是人的身體重量居然一半以上都源于水。我還忍不住專門測試了一下自己,我體內居然含公斤的水,而我的總體重只不過公斤。科技館里不止講述了水的神奇,還講述了人們為了節約用水所發明的各種措施,目的旨在于喚起人們的意識。節約用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因為人類所能用的水少之又少,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水資源匱乏地區,而更是嚴重缺水城市。參觀結束后我們又觀看了一個關于水的視頻片段,片段中融入了各種水的元素,渲染了一個美麗的水世界。
xx科技館的參觀,我不僅感受到了許多關于水的先進技術,而且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和匱乏,生活中我們要處處節約用水,真正做到“細水長流”。
經過這次認識實習,我對我們即將學的專業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通過參觀xx科技館和污水處理廠,開了眼界。但由于時間的關系也只是對水處理有個淺淺的了解,但這次實習培養了我們從實際情況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不至于紙上談兵。深刻的理解了時間和理論的關系。這次實習也讓我看到了我國環境保護的現狀,看到了我國環保事業的美好前景,也刺激了我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習熱情。
這次實習時間為一周,雖然時間短,但對我的影響卻很深刻。學了十幾年的書本知識,這是我第一次實習,因此這次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它全面提高了我的學習,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讓我開始關注自己將來的就業環境,畢竟還有不到兩年我們就將躋身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
總的來說這次認識實習是非常有意義的,雖然實習已經結束了,但我從中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將終身受益,在我今后的學習中將不斷得到驗證,我相信這些經驗將來會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工程認識實習心得體會 篇2
暑假伊始,我們便懷著一顆激動又期待的心踏上前往北京的包車。行駛了進十二個小時才到達駐地。經過一天的奔波,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雖然說,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
在北京的第二天,沒有去工地實習,而是去了奧林匹克公園。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接近鳥巢和水立方,看著鳥巢那錯綜復雜的鋼架結構,心里很是感慨,冰冷的鋼鐵在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手中同樣可以賦予生命,迸發出激情!人與自然的和諧,或許也是當今乃至未來,建筑行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走進工地之后,當與工地的總工程師交流后,心里又是一陣感慨。他們的年齡大不了我們多少,他們是在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又經過四五年的打拼,一步步走上來的。從事建筑行業,你要有學歷,同樣你的工作經驗也必不可少,乃至更甚于前者。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工作中學到的會更多,你的心態,你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你的人際關系,都會得到提高。
再看看哪些農民工,我的父親之前也是一名農民工。所以說,農民工對我來說,不陌生,他們有學歷的很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像我父親那樣的,沒有理論知識,全是在實際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可哪怕他操作的再熟練也只能所最基層的工作,因為,沒有學歷,當然這里不是強調學歷兩個字,而是,說他們沒有受專業教育,不能很好的將經驗系統的總結運用。
所以說,理論聯系實踐才是最重要的。看著那層層高樓拔地而起,各種使用新穎的設計,心中涌起了一種期待,一種對自己的期待你,我一定也會向他們一樣!
工程認識實習心得體會 篇3
實習已到了尾聲,實習不僅讓我學到了不少技術,更多的是讓我通過這個機會切切實實地接觸了社會,使我對工作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到工作的范疇是非常大的,它不只只是埋頭苦干上頭分配給自己的任務。
通過實習,我切身體會到形象和平時的好習慣對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在實習期間,因為公車的線路和天氣問題,我選擇了早些起床回局。碰巧我們的科長也是比較早回去的,所以早上我就會經常遇到他,也會跟他打招呼。一次,科長那邊有事做,主任就叫了我和另一個學習生去幫忙,去到之后,科長說只要一個就夠了。主任就問他我們兩個要誰,科長望了一下我們兩個就指著我說說"就這個吧,我看他挺勤快的。"我都沒幫他做過事,他怎么知道我勤快呢?我想可以解釋的就是他每天看到我那么早就回去,很自然地聯想到我是一個勤快都人吧!在這次實習后,我變得更有意識地培養更多的好習慣為自己塑造好的形象為以后創造更多的機會。
通過實習,我認識到主動和別人交流,加強和同事的溝通對于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剛去到辦公室時,同事們都不怎么和我們說話,沒有交流,氣氛有點沉悶和嚴肅,我即使是不清楚他們的工作也不敢打破沉寂去問。直到聽見他們談論帶他們的子女去看電影,我才有機會插上嘴和他們推薦我知道的適合他們子女看的好電影,慢慢的開始熟絡起來。之后我就有了機會靠近他們看他們做事和問他們工作上的事。再后來,即使不是被領導安排帶我的同事也很樂意教我他們的工作上的事,甚至出去外面辦公事時都會帶上我。在這次實習后,我變得更加會處理人際關系和更善于找出人際關系的突破口。
通過實習,我了解到辦事也要懂得人情世故。同事們都說"領導都是萬金油",搽哪里都可以,說明了領導的才能不只只是在技術上,除了技術之外還具備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其中的人情世故也是一種。如果你只知道一味的古板的按程序辦事,不考慮別人的死活,遲早會惹禍的!我們的其中一個同事就是吃了這方面的虧,使自己十幾年來一直意志消沉。通過這個例子,我在實習后變得更加多的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總的來說,我這次實習學到了技術,但我深知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所學的技術是很有限,所以我在今后的學習上會更加倍的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而另我更滿足的我學到了一些工作技術之外,但對工作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學校我們是無法學到的,通過這次實習,我覺得自己比其他同學有了更多的資本,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更有信心了。
工程認識實習心得體會 篇4
認知實習,就是在我們沒有上過專業課或者只是初步學習過專業課前,學院組織我們深入企業、工廠、車間,提前認識我們將要學的東西是什么,對這專業的哪些知識比較感興趣,初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為了更好的讓我們了解我們的專業,更好的掌握將來發展方向,學院組織我們進行認知實習。在認知實習中我們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工業加工方法和流程,了解一些常用機器的操作方法,認知企業環境保護方法與力度。對于我們只在學校象牙塔的學生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和經歷,對以后走進工廠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這次實習能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增加學好本專業的主動性,增強學生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開闊我們的眼界,增強對專業的熱愛,樹立牢固的專業理想。
xx年xx月xx日星期,在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環境工程xx級xx班參觀認識了污水處理廠。
其中,我們跟隨著污水的流程進行參觀,從黑乎乎、帶著各種雜物的進水泵口、到黑水翻涌的曝氣池、沉淀池到水流潺潺的終沉池,最后到出水泵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工藝包含格柵分離、重力沉降、活性污泥法等工藝。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污泥處理。在經過污水無害化處理之后,水質可達到一級B標準
今天的天氣不夠給力,下午的傾盤大雨也未能阻止我們去參觀污水處理廠的如火熱情。講解的老師帶著麥克風、拿著傘給同學們做細心的講解。同學們摩肩接踵、踮起腳尖、豎起耳朵地湊到一起聽老師介紹。
學到了工藝為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對都有很高的去除效果,因此又稱為生物脫氮除磷工藝。
工藝將生物反應池分為厭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在厭氧段,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釋放磷,同時得到部分去除;進入好氧段,聚磷菌又變本加厲的吸收磷,污泥成為高磷污泥,通過排放剩余污泥的方式將磷去除,得到更進一步的去除,同時被消化;通過含硝酸鹽、亞硝酸鹽混合液的內回流方式,使在缺氧段發生反消化脫氮反應,因而該工藝具有同時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工藝充分利用了厭氧-好氧除磷和缺氧-好氧脫氮原理。
曝氣池是利用活性污泥法進行污水處理的構筑物。池內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時間,滿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接觸的混合條件。曝氣池主要由池體、曝氣系統和進出水口三個部分組成。
今天的“污水處理廠”之旅,使我們收獲了很多,我們了解了污水處理的流程與工藝,不再是對污水處理一無所知。更甚為未來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進行為期兩周的認識實習,接觸很多,感受很多,收獲很多。學院的老師在我們參觀企業前為我們做了關于工藝流程的介紹,同時,企業里的工程師熱情解答,在短短的半個月里,我們不僅在認識上更上一層樓,而且在知識上也有一定增加,實踐能力有所見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知道環境工程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這門專業,引領我們思考怎么去更好地學習這門專業。此次實習令人沉思,戒除浮躁心理,調整未來計劃,使人生路走得更有方向感。
感謝學院為我們大家安排了這么多認識實習的機會,使我們不再迷茫,不再疑惑,人生更有目標,心態更加積極,斗志更加昂揚,意志更加堅定,引領我們向夢想前進!
工程認識實習心得體會 篇5
我們為期三天的認識實習就這樣結束了,時間的確很短,可是它帶給我們的卻是永遠也忘不了的經歷,這次實習不僅培養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接觸了好多有用的新名詞、新術語,也為我們將要進行的專業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
在這三天里,我們去了施工現場,去參觀了龍湖地產的大手筆之作江與城,去樓盤認識了房屋內的水暖管道的布設。學習建筑已經一年了,以前學習房屋建筑學的時候也只是通過老師的幻燈片去了解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中的環節,而這次實習提供了我們一次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機會。
記得第一天到施工現場認識實習的時候,看著正在修建的圖書館,有同學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說“老師怎樣區別剪力墻與普通磚墻”。老師聽到這個問題顯得有一點吃驚,后來就仔細的給我們講了墻體的區分,并且一一給我們指出來,這也是我第一次聽說排水井這一個名詞。當然也第一次目睹了工地上民工的生活環境,很難置信他們在那樣寒冷的夜里,那樣潮濕的環境中能酣然入睡。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有時在實習的途中會與老師交流一些問題,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離一位建筑人應有的基礎相差實在太大了,這次實習不僅讓我學到了新奇的知識,讓我看到更多的是自身應掌握的一些常識,
經過這三次的實習,自己也學會從更多的方面去看待一座建筑,隨時隨地去觀察周邊的建筑。時下很少能看到中國風格的建筑了,建筑師向西方學習幾乎成了時尚,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輪番演繹“kpf”風格歐陸風。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國的傳統建筑脫離了現代時尚,但是傳承傳統并不是全盤的否定西方。相反要從中汲取有用,有益的養分哺育自己的建筑,創造出即現代又中國的建筑,采用中西融合,兼收并蓄的方法。
中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影響到很多國家。而現在很多自詡為擁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筑,只是簡單且粗糙的生搬硬套中國古建筑的建筑語匯產生了一大批粗制濫造,不倫不類的仿古 "旅游一條街"類似的建筑,真不知道這是對中國古建筑的傳承還是褻瀆。
在每一天實習后,自己都會上網去查閱一些資料,鞏固當天所學到的知識。當第一次聽說通風井、管道井的時候,只覺得為什么建房子需要打那么多的井,而當真正看到實物的時候,有點難以置信不過也理所應當。總是在理論的黑暗的盒子里去想象抽象的東西就猶如盲人摸象,難免會片面、主觀。實習不僅僅是那三天,而是以后的每時每刻,在生活中用心去觀察路過的建筑工地,四周的建筑物,在頭腦中與所學的理論相結合。
通過這次實習,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的理想。從小時候起,就夢想著當一名工程師,蓋大家喜歡的房子,所以也就選擇了工程管理專業,有時候總是很焦急,老是覺得沒有學到太多的專業知識,也時常向老師咨詢什么時候自己才能透徹的去解剖一個建筑。可在這次實習中班里面有的同學也能夠清楚的指出一些建筑結構,而自己幾乎完全處于無知狀態,這也就是差距,實現夢想的前提是實踐,需要有足夠的經驗才會在以后的工作中運用自如。
在這短短的三天里,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時讓我們看到了差距,冷卻了我們學習知識的浮躁心理,也為自己是一名建筑人而驕傲。相信這次實習給我們帶來的經歷一定可以為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