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見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醫學影像見習心得體會 篇1
來到婁底市中心醫院快十個月了,在這期間,不僅學會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多的學習與病人溝通,而且還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的工作。我始終相信這么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所以,不論你身邊有沒有人在看,都要認認真真的按照規范把每個檢查項目做好。
剛進入實習醫院,我被分到了CT室,在這里為期二個月的實習,開始總有一種茫然得感觸,對于該院影像中心的工作比較陌生,對于自己在這樣得新環境中能夠做些什么還沒有成型得概念.慶幸得是,我門有老師為我門介紹各科室得情況,介紹一些規章制度、各科室醫師的職責等,帶教老師們得豐富經驗,讓我們能夠較快地適應醫院CT室各科室工作。能夠盡快地適應醫院環境,為在醫院實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這應該算得上是實習階段得一個收獲: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在實踐過程中,接觸了多種疾病,把握透徹得是各項基礎技能操作.實習得最大及最終目得是培養各項操作技能及增加各種診療技能.所以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得帶教原則下,積極努力得爭取每一次得鍛煉機會,同時還不斷豐富臨床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各類問題,對與不懂得問題虛心得向帶教老師或另外老師請教,作好知識筆記.遇到老師沒空解答時,在工作之余查找書籍,或向老師及更多得人請教,以更好得加強理論知識與臨床得結合.在這兩個月期間我學習了技術和診斷,并能熟練的進行評定,經常進行病例討論,這些培養了我門組織、表達等各方面得能力。
在這段短暫得實習時間里,我的收獲許多許多,如果用簡單得詞匯來概括就顯得言語得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得表達我門受益匪淺.我的實習生涯還在繼續,我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習期間得收獲將為我門今后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醫學影像見習心得體會 篇2
學生在實習中不僅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理論指導實踐,培養較強臨床診斷思維及工作能力,以在嚴峻的就業競爭中增強競爭力。就我科多年來影像專業學生實習中的教學二r作,總結了以下-體會。
1、提高學生對超聲儀器的操作能力超聲診斷是建立在運用各種掃查切面、掃查方法充分顯示病變并對其聲像學特征全面掌握基礎上,病變的"檢出"是疾病診斷的前提,因此對檢查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帶教過程中應使學生了解儀器的性能和熟悉超聲儀器的操作。具體如下:①應向實習學生詳細介紹各臟器超聲檢查前患者的準備及檢查過程中患者的體位。②超聲診斷儀的使用:使學生了解探頭型號的選擇,演示正確的手持探頭的方法及不同臟器的掃查順序及切面,超聲診斷儀上常用按鍵的作用,如何通過調節聲像圖的增益、聚焦、深度等在保證正確的掃查切面基礎上獲得清晰的圖像。③對于不同臟器的掃查存在一定盲區,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些區域,檢查過程中有意識地針對這些區域進行掃查以減少病變的漏診④候診病人較少時,盡可能讓實習生得到更多動手機會;有閑置超聲儀器時,鼓勵學生間互為"模特"進行掃查,熟練不同臟器的掃查方法及要點,并加深對正常臟器聲像學表現的認識。對實習生"放手不放眼",把自己工作中超聲檢查的經驗以及注意事項傳授給實習生,使他們少走彎路,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提高。
2、培養實習生報告書寫能力規范的報告書寫有利于對疾病全面的分析與理解,有利于診斷思路的條理化。讓實習生了解超聲報告的格式,如:姓名、性別、年齡以及超聲檢查號、門診號、住院號、超聲表現及超聲提示等。超聲表現的描寫先整體后局部,即先對所檢查臟器的整體情況如大小、形態、包膜、內部回聲做一整體描述;再對局部病灶進行重點描述,包括病變的部位、數目、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同聲、內部血流信號,以及與毗鄰重要結構、周圍臟器的關系等等。規范實習生的超聲檢查報告書寫,正確使用醫學術語,使超聲報告規范化,條理化,避免陰性描寫過于繁瑣,陽性描述過于簡單,條理不清,重點不突出等。超聲診斷分為確定性診斷及非確定性診斷,對于典型囊腫及結石等疾病可以做出確定性診斷,非確定性診斷根據診斷信心的多少可提示:考慮某某疾病可能性大、疑某某疾病、不除外某某疾病、性質待定,建議進一步檢查等。嚴謹的報告提示可以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指導臨床醫師做出進一步診療計劃,還可以使實習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在復雜的醫患關系巾實現自我保護。
3、舉一反三,提高實習生帶教的效率提高實習生帶教效率,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舉一反三"可使學生高效率掌握一類疾病的超聲表現。因不同臟器發生的同類病變具有相同的聲像學基礎,因此聲像圖表現相似。例如,帶教過程中發現肝臟囊腫,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邊界清晰,囊壁薄且光滑,后方回聲增強。就可以強調囊腫可以發生在其它臟器,包括乳腺、胰腺、脾臟、腎臟、前列腺等等,聲像圖表現相似。使學生對此類疾病有了感性認識,在遇到其它臟器的相同病變時就可以學習致用,輕松掌握該類病變的聲像學表現,提高學習效率。
4、強調超聲醫學與解剖學、病理學、臨床醫學相聯系的重要性超聲醫學是通過對人體不同部位和器官的掃查獲得不同斷面聲像圖進行疾病的診斷,因此解剖學為基礎。引導實習學生不斷復習與鞏固解剖學知識,充分認識到只有掌握了解剖學知識,才能準確地鑒別和區分臟器聲像表現的正常、異常或變異,才能準確描述出病變的部位、范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為臨床提供重要診斷信息,有助于治療方案的制定,同時有利于病變的超聲隨訪及結果的對比。
超聲聲像圖是通過器官組織內部回聲的變化來反映病變的有無,反映了疾病的病理過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遇到的疾病的病理學表現進行系統地復習,并與所見聲像特征有機聯系起來,可加深學生對所見疾病聲像圖表現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疾病診斷水平。
"同病異影,異病同影"是存在于各影像學科的普遍現象,如何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做出正確的診斷,為臨床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需要實習教學中培養學生密切結合疾病的臨床資料綜合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
醫學影像見習心得體會 篇3
在這門課程開始之前,我對全科醫學的理解更多來源于醫院里的全科醫生。在我的印象中,全科醫生就是一群能在分診不明確的情況下,治療各種不同系統疾病的醫療工作者。也許他們更多地服務于基層醫院,是片面的。當我帶著這種誤區,我才真正意識到這門學科的廣博與深邃。
直到我是一個臨床二級學科;其范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
正因為全科醫學是整卻也體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全科醫學經過歷史的發展已經很達到了自己的新高度。而我的另一種誤區也在這個定義中得意解釋,所我想這種曲解應該源自全科醫學所面向的群體——社會與家庭。要進入家庭,不走進基層又怎能做到呢?更何況全科醫學的宗旨中第一條便強調了以人為本,而這其中的“人”必須靠著全科醫生深入基層才能真正去關心與了解。
談到這里,全科醫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然高大了起來。我意識到這門學科的創立與發展,更多的是醫務人員對幾乎所有人群的關心,而不僅僅局限在患者身上。這門學科不是冷漠的對科學技術推陳出新,而是以大愛從每個人,每個家庭出發,推動全社會醫療衛生水平進步。“人人享有醫療保健!”這不僅是目標,也是這門學科成就大愛的最高境界。此等大義,怎能不使我為之嘆服,而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