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實習總結報告4000字(通用3篇)
法院實習總結報告4000字 篇1
20xx年x月x日到x月x日,我在xx人民法院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畢業實習。首先,在這里我想向所有為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滎陽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及我的指導老師致謝,感謝你們為我的順利實習所作的幫助和努力。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但是我卻感悟很深,收獲頗多。
一、實習概況
根據法院老師的建議及我的意愿,本次實習,我被安排在民一庭。在實習中我的主要崗位是書記員和法官助理。具體工作內容是,辦公室日常事務處理、參加案件旁聽和調解、整理裝訂案卷、書寫法律文書等。在此次實習中,我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虛心地向法官們學習,并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積累了社會經驗,讓我終生受益。與此同時,我也看了許多實際案例和一些專業書籍與雜志,讓我初步地進入了角色。負責帶我實習的法官們都很耐心地指導我、精心地為我答疑解惑,讓我學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本領。按照實習計劃,我圓滿地完成了實習任務。
二、實習主要內容
(一)旁聽庭審
滎陽市人民法院作為基層法院,案件比較多,而民一庭又是全法院管轄的事最多最雜的,所以幾乎每天都有開庭。通過旁聽案件,我對民事的審判特點和程序有了詳細的了解,懂得了審理民事案件關鍵在于化解當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著重體現國家強制力懲罰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狀態應是讓雙方當事人共贏而又不失法律的尊嚴,這一點就對法官的個人素質要求很高。
旁聽時,我認真聽取了每一案件的來龍去脈,原、被告雙方的事實,理論依據和法律依據,分別做好了筆記,把當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之后通過翻閱課本和法律條文,增強理解。這一過程讓我懂得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身利益,而且也借此機會了解到每宗案件糾紛的特點,使我認識到要知道每一案件的真相必須要通過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明白事情的事實。
(二)整理和翻閱卷宗
案卷整理在法院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個審結的案件都要及時訂卷歸檔,以備日后查閱。整理案卷也為我提供了接觸各類案件的機會。例如,在檔案整理中,我發現特別多的離婚糾紛。讓我能夠從一個整體、全面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且,通過認真查閱和整理濃縮了多方工作流程的卷宗之后,我還了解到一個案件的具體工作程序,并從中體會到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在上述提及的每一個流程,平時工作中都不能大意和馬虎,這體現了法律工作的嚴謹性。雖然整理和翻閱卷宗看起來是一件很普通的工作,但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于了解,分析每個案件關鍵起重要的作用。
(三)學習法律文書的制作和書寫
法律文書的制作和書寫在很多法院工作中都有所涉及,可是說是最基本的。這些法律文書包括判決書,起訴書,庭審筆錄,合議庭筆錄等。雖然它們都有一個固定化的模式框架,但是其中的內容卻是需要根據每個案件的情節來構建的,不能一概而論,這需要要求十分仔細和認真地抓住每一個具體細節問題,簡明扼要,思路要清晰,邏輯思維要嚴密,突出重點。所以法律文書的制作者需要有高素質,高深專業知識,而做這一工作,有利于訓練大腦思維,提高文字的表達能力。
(四)送達法律文書
原先總以為送達文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現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每件事都有它的難處和方法,一份傳票送給被告有時要送很多次被告才肯接受,就是簽收個送達回證就要給他們解釋半天,因為在那些不懂法的人眼里,簽字是件很慎重的事情,他們心里在想,這簽了字是不是就判了啊,會不會對自己不利,有人甚至把門關起來故意不讓我們進去,給他耐心的解釋半天,給他說明送達回證簽收只是表明你收到傳票和開庭通知了,F在才體會到中國法治進程緩慢的程度了,普法教育任重道遠。
(五)幫忙接待當事人,調解矛盾
基層法院面對的直接就是群眾,所以接待當事人也是平時工作的一大部分。我經常會去信訪大廳幫忙,遇見各種各樣的群眾,有的喊冤訴苦的,有的叫罵不公的,無論是遇到多么刁鉆野蠻的當事人,我們都要想盡辦法去平息,去幫助解決。當然,這個活生生的實戰演練場地為我提供了很多靈活的案例材料,讓我不僅鍛煉了專業能力,還提高了我的調解藝術。
三、實習體會
(一)總結收獲
首先,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業務素質。任何理論知識,終究都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法學是一門學術型、理論性學科,更是一個應用型、實踐性的工具,我們系統學習法律知識已有近四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法律基礎知識進一步扎實、理論水平也有明顯提高,但是對于實務接觸甚少,所學理論知識無法在實踐中得到驗證,不僅不能發現不足,而且反過來影響了理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通過參加這次畢業實習,以理論為基礎,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在實踐中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在實務工作中學會了理論的運用,而且不斷提升法律素養和實務水平。
其次,對法院工作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了解。第一,法院工作的重要性。法院工作直接關系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所以每個案件都需要以公正客觀的心態對待,確保受害人利益得到切實保障,被告人得到應有懲罰,正義得到伸張。第二,法院工作的復雜性和嚴謹性。實踐中的案例,案件事實具有諸多模糊之處,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每個案件都需要法官耗費大量的心血反復推敲、斟酌,有的甚至通過數次合議仍不能達成統一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則需提交審判委員會定奪。第三,法官工作的艱辛。真實的法官不僅要面對案件雙方的雙重壓力,還要抵御來自不同方面的拉攏誘惑。實習期間,經常遇到群眾上訪、靜坐,甚至沖擊法院,法官的工作環境需要更加切實的保障。
再次,提高了適應能力,交際能力。以前在象牙塔的保護下安然自得,可是到法院之后,天天要應對不同的環境和場合,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不得不努力使自己做好,表現好,才能在這里如魚得水。通過這次實習,提高了我對環境的應變、適應能力;另外,做事先做人,我明白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作為一個實習生,我們不僅只是把領導交給我們的事做好,更要有眼力,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有所收獲。無論是跟領導、同事、律師還是當事人接觸,都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擺清自己的位置。
(二)分析不足
首先,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
1.理論知識匱乏、實踐能力低下。
在旁聽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簡單的案件,自己都不會分析、解決;或者曾經學過的東西卻拿不出來,不會用。而審判員和律師對整個案件的駕馭能力以及他們清晰的思路,嚴謹作風,嚴密的邏輯語言令我羨慕和驚嘆。想起自己學習了一年的法律,真切的想到了自己僅有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往后的學習中,在加強理論修養,學習好法律知識的同時,更需要積累實際辦案經驗和社會閱歷。
2.應變能力差。
在實習期間,我發現,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或者在比較嚴肅的環境下,我的反應總是比較遲鈍,也是心理素質不夠好所引起的。這方面是需要多加注意和鍛煉的。
3.做事效率比較低。
我做事比較慢,以前我總找借口說是因為自己做的比較細致,追求完美,可是我發現其實效率和質量不總是成反比的,我要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最漂亮的工作。
其次,法院自身存在一些問題。
1.庭審走過場。
2.久調不決問題嚴重。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如今法院大力倡導調解優先,更有的法院還給法官下達調解率,作為目標責任制考核業績。所以法官對當事人不愿調解的案件,久拖不決。
3.現有的法官素質仍有欠缺。4.執行問題仍然很難。在實習期間目睹了許多案子有了判決卻仍得不到應有的賠償。究其原因,并非一方面,有法律自身存在的問題,有法官的職業素質當然也有當事人自己法律素養的欠缺。
四、展望未來
兩個多月的法院實習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僅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的是實務操作、辦案經驗和社會閱歷,作一名法官不僅需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更需要有崇高的法律素養。
首先,時刻加強自身學習。
對于我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而言,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周圍的同事就是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另外,還要不斷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隨著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我國法治的逐漸完善,每年有許多部法律法規出臺。如果滿足于現狀,你會發現你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很快就會過時。作為一名法律人,必須有足夠強的學習能力,時刻注意把握法律的最新動向。
其次,加強法院自身建設。
法院在平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如律師、法官的職業水平較低;法院的工作獨立性不強,經常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甚至干涉等等問題。法院自身也要立足于這些不足,加強素質建設;另外,作為準法律人,我們應樹立信心,滿懷責任,為中國的法制建設添磚加瓦。
最后,加強普法工作。
作為基層人民法院,普通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薄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更要重視法制宣傳與教育工作。我們的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的讓人們了解法律的含義、知道法規的具體意義。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確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這樣我們建設法治社會才有希望。
這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是我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梁,為以后步入社會打好了基礎。實習結束了,但我感覺并不是那么輕松似的,我覺得自己面臨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在法院實習的這段工作經歷讓我看到了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教我懂得了如何獨立生活,如何憑借法律人的智慧和真誠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賴,如何盡己所能關心需要幫助的人。經歷就是一種美麗,經歷就是一種積累,這短短的兩個多月使我變得自信而富足。最后我要說的是:實習的收獲就是悟出了一個道理,路還很長,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法院實習總結報告4000字 篇2
一、實習概況
根據法院老師的建議及我的意愿,本次實習,我被安排在民一庭。在實習中我的主要崗位是書記員和法官助理。具體工作內容是,辦公室日常事務處理、參加案件旁聽和調解、整理裝訂案卷、書寫法律文書等。在此次實習中,我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虛心地向法官們學習,并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積累了社會經驗,讓我終生受益。與此同時,我也看了許多實際案例和一些專業書籍與雜志,讓我初步地進入了角色。負責帶我實習的法官們都很耐心地指導我、精心地為我答疑解惑,讓我學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本領。按照實習計劃,我圓滿地完成了實習任務。
二、實習主要內容
(一)旁聽庭審
滎陽市人民法院作為基層法院,案件比較多,而民一庭又是全法院管轄的事最多最雜的,所以幾乎每天都有開庭。通過旁聽案件,我對民事的審判特點和程序有了詳細的了解,懂得了審理民事案件關鍵在于化解當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著重體現國家強制力懲罰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狀態應是讓雙方當事人共贏而又不失法律的尊嚴,這一點就對法官的個人素質要求很高。
旁聽時,我認真聽取了每一案件的來龍去脈,原、被告雙方的事實,理論依據和法律依據,分別做好了筆記,把當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之后通過翻閱課本和法律條文,增強理解。這一過程讓我懂得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身利益,而且也借此機會了解到每宗案件糾紛的特點,使我認識到要知道每一案件的*必須要通過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明白事情的事實。
(二)整理和翻閱卷宗
案卷整理在法院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個審結的案件都要及時訂卷歸檔,以備日后查閱。整理案卷也為我提供了接觸各類案件的機會。例如,在檔案整理中,我發現特別多的離婚糾紛。讓我能夠從一個整體、全面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且,通過認真查閱和整理濃縮了多方工作流程的卷宗之后,我還了解到一個案件的具體工作程序,并從中體會到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在上述提及的每一個流程,平時工作中都不能大意和馬虎,這體現了法律工作的嚴謹性。雖然整理和翻閱卷宗看起來是一件很普通的工作,但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于了解,分析每個案件關鍵起重要的作用。
(三)學習法律文書的制作和書寫
法律文書的制作和書寫在很多法院工作中都有所涉及,可是說是最基本的。這些法律文書包括判決書,起訴書,庭審筆錄,合議庭筆錄等。雖然它們都有一個固定化的模式框架,但是其中的內容卻是需要根據每個案件的情節來構建的,不能一概而論,這需要要求十分仔細和認真地抓住每一個具體細節問題,簡明扼要,思路要清晰,邏輯思維要嚴密,突出重點。所以法律文書的制作者需要有高素質,高深專業知識,而做這一工作,有利于訓練大腦思維,提高文字的表達能力。
(四)送達法律文書
原先總以為送達文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現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每件事都有它的難處和方法,一份傳票送給被告有時要送很多次被告才肯接受,就是簽收個送達回證就要給他們解釋半天,因為在那些不懂法的人眼里,簽字是件很慎重的事情,他們心里在想,這簽了字是不是就判了啊,會不會對自己不利,有人甚至把門關起來故意不讓我們進去,給他耐心的解釋半天,給他說明送達回證簽收只是表明你收到傳票和開庭通知了,F在才體會到中國法治進程緩慢的程度了,普法教育任重道遠。
(五)幫忙接待當事人,調解矛盾
基層法院面對的直接就是群眾,所以接待當事人也是平時工作的一大部分。我經常會去信訪大廳幫忙,遇見各種各樣的群眾,有的喊冤訴苦的,有的叫罵不公的,無論是遇到多么刁鉆野蠻的當事人,我們都要想盡辦法去平息,去幫助解決。當然,這個活生生的實戰演練場地為我提供了很多靈活的案例材料,讓我不僅鍛煉了專業能力,還提高了我的調解藝術。
三、實習體會
(一)總結收獲
首先,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業務素質。任何理論知識,終究都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法學是一門學術型、理論性學科,更是一個應用型、實踐性的工具,我們系統學習法律知識已有近四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法律基礎知識進一步扎實、理論水平也有明顯提高,但是對于實務接觸甚少,所學理論知識無法在實踐中得到驗證,不僅不能發現不足,而且反過來影響了理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通過參加這次畢業實習,以理論為基礎,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在實踐中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在實務工作中學會了理論的運用,而且不斷提升法律素養和實務水平。
其次,對法院工作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了解。第一,法院工作的重要性。法院工作直接關系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所以每個案件都需要以公正客觀的心態對待,確保受害人利益得到切實保障,被告人得到應有懲罰,正義得到伸張。第二,法院工作的復雜性和嚴謹性。實踐中的案例,案件事實具有諸多模糊之處,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每個案件都需要法官耗費大量的心血反復推敲、斟酌,有的甚至通過數次合議仍不能達成統一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則需提交審判委員會定奪。第三,法官工作的艱辛。真實的法官不僅要面對案件雙方的雙重壓力,還要抵御來自不同方面的拉攏*。實習期間,經常遇到群眾上訪、靜坐,甚至沖擊法院,法官的工作環境需要更加切實的保障。
再次,提高了適應能力,交際能力。以前在象牙塔的保護下安然自得,可是到法院之后,天天要應對不同的環境和場合,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不得不努力使自己做好,表現好,才能在這里如魚得水。通過這次實習,提高了我對環境的應變、適應能力;另外,做事先做人,我明白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作為一個實習生,我們不僅只是把領導交給我們的事做好,更要有眼力,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有所收獲。無論是跟領導、同事、律師還是當事人接觸,都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擺清自己的位置。
(二)分析不足
首先,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
1.理論知識匱乏、實踐能力低下。
在旁聽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簡單的案件,自己都不會分析、解決;或者曾經學過的東西卻拿不出來,不會用。而審判員和律師對整個案件的駕馭能力以及他們清晰的思路,嚴謹作風,嚴密的邏輯語言令我羨慕和驚嘆。想起自己學習了一年的法律,真切的想到了自己僅有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往后的學習中,在加強理論修養,學習好法律知識的同時,更需要積累實際辦案經驗和社會閱歷。
2.應變能力差。
在實習期間,我發現,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或者在比較嚴肅的環境下,我的反應總是比較遲鈍,也是心理素質不夠好所引起的。這方面是需要多加注意和鍛煉的。
3.做事效率比較低。
我做事比較慢,以前我總找借口說是因為自己做的比較細致,追求完美,可是我發現其實效率和質量不總是成反比的,我要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最漂亮的工作。
其次,法院自身存在一些問題。
1.庭審走過場。
2.久調不決問題嚴重。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如今法院大力倡導調解優先,更有的法院還給法官下達調解率,作為目標責任制考核業績。所以法官對當事人不愿調解的案件,久拖不決。
3.現有的法官素質仍有欠缺。4.執行問題仍然很難。在實習期間目睹了許多案子有了判決卻仍得不到應有的賠償。究其原因,并非一方面,有法律自身存在的問題,有法官的職業素質當然也有當事人自己法律素養的欠缺。
四、展望未來
兩個多月的法院實習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僅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的是實務操作、辦案經驗和社會閱歷,作一名法官不僅需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更需要有崇高的法律素養。
首先,時刻加強自身學習。
對于我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而言,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周圍的同事就是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另外,還要不斷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隨著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我國法治的逐漸完善,每年有許多部法律法規出臺。如果滿足于現狀,你會發現你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很快就會過時。作為一名法律人,必須有足夠強的學習能力,時刻注意把握法律的最新動向。
其次,加強法院自身建設。
法院在平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如律師、法官的職業水平較低;法院的工作獨立性不強,經常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甚至干涉等等問題。法院自身也要立足于這些不足,加強素質建設;另外,作為準法律人,我們應樹立信心,滿懷責任,為中國的法制建設添磚加瓦。
最后,加強普法工作。
作為基層人民法院,普通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薄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更要重視法制宣傳與教育工作。我們的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的讓人們了解法律的含義、知道法規的具體意義。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確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這樣我們建設法治社會才有希望。
這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是我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梁,為以后步入社會打好了基礎。實習結束了,但我感覺并不是那么輕松似的,我覺得自己面臨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在法院實習的這段工作經歷讓我看到了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教我懂得了如何獨立生活,如何憑借法律人的智慧和真誠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賴,如何盡己所能關心需要幫助的人。經歷就是一種美麗,經歷就是一種積累,這短短的兩個多月使我變得自信而富足。最后我要說的是:實習的收獲就是悟出了一個道理,路還很長,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法院實習總結報告4000字 篇3
臨近畢業,最終有了第一次實習。實習依就近原則,在家鄉進行。托一個朋友,他的父親張法官在縣法院工作,順利地進了法院實習,學了三年多法律,總算有了用武之地。實習期間,我了解并參與了民事訴訟的真實過程,在一些案件的審理中還擔任了書記員的工作,并且對部分參與案件提出了自我的想法。在此期間,我進一步學習了民法及民事訴訟法,對程序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經過實習,我在自我的專業法學領域獲得了實際的工作經驗,鞏固并檢驗了自我三年來本科學習的知識水平。既然實習報告要有一個主旨,我想我實習的特色便在于鄉土味十足,不如把自我在基層法院的親身體驗和感悟記錄下來,算作對中國法治進程的另類關懷。
日常工作
在學校便以勤快著稱,上班時依然如此。我每一天7:30左右到,但遺憾的是總有人先我之前,他們一般都是坐在電腦前制作判決文書。我早來的任務是打掃衛生,每一天早晨都會掃出大批的煙頭,由于煙頭的數量與前一天的工作量及案件難度成正比,所以打掃辦公室能夠算做是對昨日工作的回顧。我的到來雖然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并且看得多做得少,但同事大都對我另眼相看,稱呼我時一口一個“高才生”。原因很簡單,我的學歷使我在書記員中,甚至在諸法官中鶴立雞群。據我所知,全院在職人員中,僅有一位副院長的學歷能夠與我旗鼓相當——他是多年前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的。我并沒有竊喜,基層法院的法官狀況實在不容樂觀,雖然不敢對法官的辦案質量妄下結論,但這對于中國法治進程的副面作用我想是顯而易見的。那里不多說,我的畢業論文對此做了深入思考。
回到日常事務上來。由于在民庭,所以整理和接觸的都是民事方面的案子。整理卷宗是一項十分煩雜的工作,沒有難度,但枯燥乏味。我很快學會了卷宗的處理工作,不厭其煩的將以前的案件資料整理歸檔,并閱讀了許多發生在農村的真實案例。有的案子十分有意思,有些事在我們看來不值一提,但對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們看來卻意義重大。比如,由于鄰居房屋的滴水引起的糾紛相當頻繁;前排房子蓋得比后排房子高了幾厘米,后排房子的主人便不依不饒,訴稱有違本地風俗,對其極為不利;有的鄰居甚至為爭奪門前的一塊大石頭訴諸法庭,因為那塊石頭決定著兩家宅基地的界定等等。這些爭執也許不如商海中的經濟糾紛復雜和激蕩人心,甚至雞毛蒜皮,但確確實實關乎著一大群人的生活與生存。我沒能在大城市的法院實習,見識記錄中國二十多年飛速發展在法律糾紛中的反映,更加熟悉經濟法方面的知識與實踐,實屬遺憾;但在那里,我卻見證了廣大欠發達地區的法律的真實處境。無疑,近年來法律的宣傳和普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會很自然地想起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我的權利給自我討個說法,這能夠從逐年增多的訴訟中得到證實?上覜]記下一個確切的統計數字,但光看逐年增加的卷宗厚度便可知曉。法治的進程畢竟在前進。但農民對于法律的認識卻又讓我們不敢沾沾自喜,這個情景下文會展開。
親歷庭審
與其他國家機關一樣,法院的上班時間為8:00及14:00,而開庭時間一般會在上班后的半個小時后。所以在這半小時中,處事老練的訴訟代理人——更多的時候被人們稱作律師——會到門口掛著“當事人止步”的辦公室和主審法官寒暄一二,于是民庭里顯得一團和氣?h里的律師業并不發達,僅有的幾家律所就開在法院的對門。雖然有律師加盟的案子并不多,但聽說收入頗豐。開庭前主審法官會提前研究一下卷宗,構成對案件事實的幾個推斷,找出審理中需要注意的疑點,所以此時雙方交來的材料就已經開始發生作用。
開庭了,也許是我經歷的案子太小,法庭就設在一間辦公室里,沒有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威嚴氣派,氣氛也不是很緊張激烈。法官的權威與神秘并不明顯,而我以為他們會穿上莊嚴的法袍——這可是賀衛方教授推動司法改革的一個成果。據他們解釋,那樣會十分麻煩,并且你能夠想象夏天在一個連電風扇都沒有的屋子里穿上黑色的法袍是什么滋味。確實,在這樣一個近乎談話的庭審氛圍中,加上一件西洋味兒十足的法袍有些不倫不類。庭審中基本是法官在掌握主動權,他問什么,當事人回答什么,很少有自我主動發言的機會,有時還會遭到法官的訓斥。課本里講到的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在那里得到生動體現,法官不必中立,甚至無法中立,那樣的話,程序無法順利進行。實習期間,法院審理一般民事案件多適用簡易程序,特點是將普通程序上的資料大幅簡化,庭審時由一名審判員獨任審判,我一個人作為書記員擔任法庭記錄。使用此程序時法官會當庭聲明不受民事訴訟法相關條款的約束。先撇開此種審判方式產生的程序正義的問題,程序能否與現實相符也是程序是否實用之所在。
我擔任書記員時,一個重大的難題就是速記,雖然不用當場電腦打字,但對我來說手寫也是挑戰。書寫判決書時,還算得心應手,實在得感激當初民事訴訟法和律師實務與律師制度課上學到的東西,畢竟練過幾回,教師也重點強調了各類文書中異常需要注意的地方,避免了不應有的尷尬。判決書在打印完成后,還要經歷一番苦難才會送到達當事人的手上。首先要到文印室復印十余份(研究到當事人存在上訴的可能),之后去機要室逐份蓋章。一般而言,判決書都會是幾頁構成的,所以需要將那一摞有了字跡的復印紙人工粘成可按份計數的東西。
法在鄉下
法官和法律看起來是頗有威望的,庭審中當事人經常會說:“我相信法律會給我個公道。”記得有句話叫“涉及到利益時,農民要比立法者聰明幾百倍”,實習中對此有了感性認識。他們一眼就看透了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和權力的體現,他們崇敬的不是法律自身,而是支撐其的權力。所以他們不會關心法律是怎樣規定的,訴訟要有哪些準備,他們只需要一個權力來維護自我的利益,無論這個權力是法律或其他什么東西,也無論能夠利用這個權力保護的利益是合法或非法的;叵肫鹉切┬姓䴔酂o視司法權的讓人笑不起來的案件,看來權大于法的中國法律傳統還在繼續——個人依靠于一個權力來替個人解決各種問題,而不是群起權界的觀念負起自我維護權力的職責。從人類歷史上講,這種心態似乎往往與專制政治密不可分。人們對某些東西過于依靠,于是當發現一向慈眉善目的它突然變成洪水猛獸的時候就只能束手就擒,這在人類的歷史上屢見不鮮。
前面提到,改革開放以來法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人們的法律意識與觀念加強了許多,但傳統文化的影響揮之不去,經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被認為是最終的和不名譽的。更多的時候,人們把訴諸法律作為一種警告或要挾,口頭禪而已,當真正要走上法庭時,誰也不心甘情愿。一次庭審中,張法官履行程序,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否理解調解,被告斷然拒絕,理由是“他沒和我商量就把我告到法院了,沒啥好調解的!薄耙荒旯偎臼瓿稹钡恼f法在課堂里是聽不到的,但并不代表其不存在。的確,法律途徑只是解決人際間矛盾的方法的一種,由于對法律自然的敬而遠之的心理,如果出現一種不會使人產生抵觸就能夠與法律起到相同的效果的權力,還有多少人會去選擇法律
有一次去鄉下送傳票,更使我記憶猶新。我和其他工作人員加上司機一行四人,到縣北馬村給一對中年夫婦送通知開庭的傳票,傳喚他們按時到法院參加訴訟。他們早已明白自我被告了,但死活不肯簽收傳票。我們解釋說,簽收并不必須要到時參加訴訟,更不意味著你們敗訴。又把村支書請來做工作。當時在場的還有被告二十多歲的兒子和兒媳,他們竟也和其父母一樣,固執的認為如果簽收就意味著承認敗訴。他們不明白用法律來解決糾紛是一個更需要當事人參加的過程,沒有當事人參與便沒有訴訟結果。他們以為,案子已經在法官那里了,事實的調查、舉證、如何判決全仰仗法院一方,當事人無需過多參與,只需要等一個裁判結果。本來應是消極的法官和進取的當事人,在他們的眼里反而倒轉了?墒撬麄冇植幌嘈欧ü俚臋嗤c公正,他們認為肯定是原告已經走了后門才使他們敗訴的。中國的老百姓真的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我們的司法官們。法治的實現當然要靠制度的建設,但法律知識的普及、法律意識與觀念的轉變在我們這樣一個農業社會同樣重要。
最終順便提到,也許與法治的主旨沒有直接關系,但確令人擔憂。在協助受理案件中,我不只一次地遇到當事人不會認字的情景,更別提寫字了。訴狀多是別人代寫的,極個別甚至簽名也以摁手印代替。庭審筆錄,一般都是我念給當事人聽,而有時他們既看不了也不聽。這不僅僅是司法操作技術層面的問題,文化水平實在又關乎著整個法治的進程,很難想象一個文盲社會怎樣建立起法治國家。沒有理解過教育,哪來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如何更新
尾聲
20__年3月21日,在我歷史性的粘好了最終一頁判決書后,收起自我的雜物離開了辦公室。告別了一向喚我“高才生”的同事,謝過了朋友的父親張法官,始于2月18日的基層法院實習宣告結束。
從人類發展史來看,法治的基礎在于公民社會而非鄉土社會,但無視中國農村的法治現狀是不現實的。關在有空調的辦公室里琢磨如何推動法治化和以為編部法典就能實現依法治國的行為,固然有其意義;但走出象牙塔,進入鄉土,才會發現理論的源泉來自實踐。我的報告算作心得,簡單的記事發現有許多是教師提到的東西,沒有深入,那應當是論文的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