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隊總結:任重致遠
2、 班級管理,盡顯智慧
(1)做好班主任常規工作
是全寄宿制學校,學生的作息時間都是有嚴格規定的,作為班主任,所要管理的事情真的很繁雜,但我們每一個實習老師都認真做好班主任應該做的每一項工作。早上6:20與學生一起起床,然后去看學生掃公區,看完后倉促地吃個早餐,7:10又準時來到教室看學生早讀。看完早讀回到辦公室后我們通常都會看看有沒有自己班的“牛肉干”(生活老師開的扣分條), 如果有的話下課后還要按照各班自己制定的規則進行處理。下午17:05下課后學生又要開始公區打掃,匆忙吃完晚餐,七點開始晚讀,晚修。作為副班主任,我們每天還會跟進晚修,晚讀。所以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到辦公室或者教室,巡看班級情況,了解班級動態,及時幫學生解決問題。不同科目的老師還要按學校安排的時間下班輔導學生,直到晚上10點才離開辦公室。離開辦公室之后,很多老師都不是直接回去自己宿舍休息,而是去學生宿舍,看看學生休息情況,監督學生的作息。
班主任工作雖然繁瑣,但正是這日復一日繁瑣而平凡的工作讓我們在班級管理方面得到不少鍛煉,也使我們和學生建立了融洽的師生關系。
(2)用愛打開學生的心扉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對良好班風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從本質上看,班主任工作是一種關懷。15班的原班主任羅老師說過一句話:“作為一個班主任,首先要愛學生,你愛學生,學生才愛你;其次是感同身受,要感受到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夠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成長。”從當副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努力嘗試接近學生,以愛去感化學生,打開學生的心扉。
首先第一步是記住學生的名字,名字是我們和學生溝通的橋梁,當我們能叫出學生名字時,彼此間的距離立刻就會拉近很多。所以剛當上副班主任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對著點名冊記學生,努力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當記住學生名字并對班里的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們還通過閱讀周記、個別談話、到宿舍聊天等方式拉進與學生的距離,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及時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
(3)開展特色主題班會
我們實習隊一共上了30多節主題班會課,平均每個老師2節,班會課的主題多種多樣,形式也各不相同,有輕松詼諧的,也有鄭重嚴肅的。例如化學組的四位實習老師就以《揚起理想的帆》為主題給各自所帶的班級上了一節理想教育主題班會課,通過多媒體展示各個大學的風光,介紹全國的重點大學,并結合自身經歷與學生分享大學生活,觀看自制的視頻,從而激發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班會課后學生的周記中發現,這次班會課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不少學生表示在這次班會課中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們都為此感到非常欣慰。
3、 課外活動,豐富多彩
教學雖然嚴格,但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生活并不是單一乏味的,而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周,除了常規的課程之外,還有第二課堂活動(包括心理學、體驗課、實驗課、操作課、影視鑒賞等),不同科目還有奧賽培訓,理科有“詹天佑”杯科技創新大賽,每周三下午放學后高一級學生還有跑步訓練。這些活動我們實習老師經常都會參與其中。例如生物實習老師葉嘉龍在課后會帶學生去捉蝴蝶,制作蝴蝶標本,還教學生制作葉脈書簽;化學科組的四位實習老師分別帶領不同的學生進行課外創新實驗,參加佛山市南海區舉辦的“詹天佑”杯科技創新大賽;物理實習老師楊迅還參與到物理奧賽培訓中;在每周三學生進行跑步訓練時,我們所有實習老師都會來到操場,很多實習老師還會與學生一起跑步,在操場上與學生共灑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