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慶閱兵:萬國武器天安門廣場受檢閱
十一國慶節快到了,想了解歷屆國慶閱兵的精彩內容嗎?別著急!下面國慶閱兵欄目就為大家提供并介紹歷屆國慶閱兵儀式圖片以及相關的精彩內容。
1949年閱兵從老紅軍到新戰士都參加 裝備不少來自
1949年國慶閱兵:萬國武器天安門廣場受檢閱
開國大典
時間:
1949年10月1日15時
時長:
歷時兩個半小時
人數:
16400余人
特點:
空中梯隊因同時擔負空中警戒任務,攜彈飛行
閱兵首長:
朱德
閱兵總指揮:
聶榮臻
國慶1949大閱兵
明年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日子,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共舉行過十三次國慶大閱兵。
1949年10月1日15時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的開國大典,共有16400余人參加,是我人民軍隊創建以來第一次最隆重、最莊嚴的檢閱,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軍事盛典。
在第一次大閱兵中,武器大多是從戰場上繳獲來的,被戲稱為“萬國牌武器”。我軍500多萬部隊,大部分是步兵和騎兵,技術兵只占3%。
閱兵由來
開國閱兵毛澤東指示不許搞壞
據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蔡仁照介紹,第一次閱兵方案剛出來時,閱兵地點產生兩種意見,這也是本次閱兵的一個特點,這次閱兵之后,在天安門前閱兵這一傳統就定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之后,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把閱兵列為開國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
開國大典的閱兵方案,是由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4年改為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做的決斷。
1949年9月初,周恩來在解放軍總部遞交的閱兵方案上揮毫批示:閱兵總指揮由聶榮臻擔任,檢閱司令請朱德同志操作。
《閱兵典禮方案》擬出后,中央領導一致通過,毛澤東強調說:“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告訴同志們,一定要搞好,不許搞壞。”
閱兵地點天安門PK西苑機場
閱兵方案順利通過,但閱兵地點卻考慮了很久。原定的閱兵地點有兩個,一個是天安門,一個是西苑機場。
如果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有利條件很多。天安門城樓是現成的閱兵臺,可以容納全體觀禮代表;周圍的道路四通八達,部隊容易集中分散。
不足之處是,閱兵當天要至少中斷4個小時以上的交通。
如果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式,沒有中斷交通的后顧之憂,這里曾經也搞過歡迎毛澤東和黨中央進入北京的檢閱式。
但不足之處是,這里沒有檢閱臺,距離市區也有很長一段的距離,將參加的開國大典的幾十萬人聚集到這里很困難。
兩個地方各有利弊,周恩來看了報告,經過權衡比較,并報告毛澤東,最后確定在天安門前舉行。
裝備揭秘
防敵襲擾飛機帶彈接受檢閱
人民空軍的第一支飛行中隊也接受了檢閱。當時,北京南苑機場只有17架飛機,為了完成受閱任務,第一次飛過天安門的9架P-51戰斗機又繞彎飛了第二圈。
在緊張的戰備氣氛下,為了防止敵人襲擾,這些受閱飛機上還帶著槍彈,這是史無前例的。其中的P-51戰斗機和蚊式戰斗機各兩架飛越復興門后,即升至10000至12000英尺處,擔負空中警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