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國慶閱兵
廣場上嘹亮的樂曲聲,在108輛坦克組成的六個方隊威風凜凜進入廣場時被淹沒了。前面四個方隊的84輛坦克,一律為草綠色;后兩個方隊是當時我國最新研制的新型坦克,涂有草綠色和土黃色。
讓觀禮臺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武官們瞪大了眼睛的是我軍的導彈部隊。隨著導彈部隊的開進,廣場上激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這是我軍的導彈部隊首次在國慶閱兵式上一展雄姿。
孫國楨在軍事上無疑比記者陳根寶更專業,他看見行進在最前面的是由汽車牽引的16枚海軍導彈。第一排車上裝載的是4枚被西方稱為“中國飛魚”的“鷹擊8號”C801艦艦導彈。該導彈有效射程達40公里,只要命中一發,就可以擊毀或重創一艘3000噸的驅逐艦,主要技術指標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居中的是空軍的防空導彈方隊,由八排共32輛導彈牽引車牽引的32枚銀光閃閃的“紅旗號”地空導彈編成。該英雄部隊曾多次擊落來犯的U-2高空偵察機。
就在“紅旗號”地空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城樓時,孫國楨聽見天安門廣場上又響起一片歡呼聲,無數人抬頭仰視天空,原來是空中編隊飛來了。打頭的第一梯隊飛得特別低,只有500米左右,由一架轟-6型轟炸機領航,兩翼是8架殲教-5飛機擔任護衛機,排成楔形隊形,分別將紅、黃、綠、橙四色絢麗的彩煙留在天空上。
第二波空中梯隊飛得稍高些,是18架轟-6型轟炸機,也拉著長長的彩煙飛過天安門。
就在孫國楨目不暇接地數著戰機時,廣場上陳根寶的視線被又一陣驚呼聲拉回地面: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巨無霸”出現在東長安街上:九輛大型牽引車載著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戰略導彈首次出現在社會公眾和中外媒體的新聞攝像機面前。
戰略導彈歷來被視為國家的核心機密,陳根寶忙向邊上部隊的攝影同行打聽:第一排是“東風3號”導彈,第二排為“東風4號”導彈,第三、第四排分別為“東風5號”導彈的二級彈體和一級彈體,呈長圓錐形的導彈,縱長達二三十米,圍長有三米到五米。這些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的彈頂為鮮紅色,彈體為乳白色,尾部中段涂有國防綠色。
在人們歡呼戰略導彈部隊的聲浪中,空中第三波梯隊的32架強-5型強擊機,分成四個中隊低空掠過。緊接著,第四波的35架殲-7型殲擊機分成七個中隊,以嚴整的隊形、雷鳴電閃般的氣勢,從天安門廣場上50多萬人的注目禮中飛過。
就在這場閱兵式后的民眾慶祝游行隊伍里,北京大學的學生自發地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橫幅,成為傳遍海內外的佳話。
“一二一”里有政治 海軍方隊又獲嘉獎
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的閱兵式,在轟轟烈烈的后面究竟與過去的閱兵式還有什么不同?“內行看門道”,我們還是要請孫國楨老人為我們“揭秘”。
孫老笑著說,還是老規矩啊,整個閱兵活動由北京軍區組織。當時的北京軍區司令員是秦基偉,由他任“閱兵總指揮”。集訓開班,秦基偉總指揮親自來動員。二十五年后的今天,當年秦基偉講的許多話,孫老不記得了,但他說的兩件事孫老至今還記得,一是他要部隊在訓練中注意著裝,注意軍容軍姿。他說,美國的衛星一天通過北京上空7次,拍照拍得很清楚,不要把你們的“不良形象”讓美國佬給拍去了,會場里大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