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支部書記述職報告
要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同樣至關重要。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民應共同投入,盡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強城市反哺農村的力度,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這些建議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三、立足本職工作,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我是最基層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同樣也把心血傾注在農村基層工作中。我在×鎮×村任職12年來,我始終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謀福利作為履行代表職務的出發點和歸宿。
我是1996年當選村委會主任,當時村里的情況是:農民人均收入1800元,村辦企業一個沒有,銀行中村集體賬面只有現金43.8元,大部分農民是靠耕種人均一畝的大田所得來維持生活。為了讓群眾盡快脫貧致富,我和村委會成員將目光投向了山上:×村有山巒3400畝,人均近4畝,戶均近15畝。如此豐富的山巒資源,能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一改村民只種田不栽樹的生產陋習?經過多方論證、比較,我選擇了投入少、見效快、技術管理相對較簡單的板栗產業,號召村民利用荒山栽植板栗。為了消除村民怕的思想,我請來了技術人員,講解生產技術,同時讓一組板栗大戶現身說法,講解收入狀況,打消了村民的思想顧慮。現在×村板栗面積一經發展到XX畝、8萬余株,全村人均擁有板栗近100株,僅此一項農民年人均增收400元。同時還抓了艷紅桃及寒富蘋果的栽植、發展畜牧業和園藝農業,改變了原先單純依靠種植業的單一局面,使農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村里的公益事業要發展,需要資金的投入!链迨且粋貧困村,資金從哪里來?唯一的途徑就是用好群眾給我的權力,代表村民積極向上爭取。于是我不厭其煩,跑政府、跑職能部門,今年共爭取新農村建設資金50萬元,先后完成了村路修復、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工作任務,使村容村貌有了改觀。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自從1996年當選為村委會主任、1998年當選為黨支部書記后,長年累月與老百姓打交道,我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我時刻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把貧困村民當成自己的家人。
×村二組村民,全家三口人,媳婦是殘疾人,兒子初中畢業后一直在家待業,一家人只靠種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原先住房破爛不堪,雨季來臨時村干部總是要動員他們搬出去住。今年春季,我找到了,和他共同探討解決貧困的辦法。安排他的兒子到我的砂場工作,使一家人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雨季過后,我義務為他出車,免費提供砂石料,幫助他蓋起了三間大瓦房。六年來,我共幫助二十余戶村民建新房、蓋棚廈、修圍墻,免費提供砂石料價值5萬余元。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要想為群眾謀利益,就要時時刻刻為群眾精打細算,為村集體節約開支、增加收入。從1996年當選為村委會主任至今,我沒有拿集體一分錢報酬,將自己12年來的工資10余萬元全部捐獻給集體,用于集體事業的發展,F在,×村是一個群眾信賴、班子團結、集體收入有了較大發展的集體,甩掉了戴在頭上多年的貧困村帽子。
一年來的代表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工作、學習、生活在農村最基層的代表,職責履行的如何,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無愧于人大代表光榮而神圣的職責,就要時刻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處處為群眾說話,時時替群眾著想,給群眾辦事,謀群眾利益。這才能展示出基礎人大代表的時代風貌,才能體現出人大代表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