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的工程師相關述職報告
3、產品化、工程化、品牌化:電機節能事業的產品化,其實一開始先外購,然后要求對方的技術支持從中也可學習到不少東西,再說外購的產品也可用于以后的工程化,然后分析得出其原理,相應性針對性的把所有cad制圖完善,做到自有化,然后可以增強隊伍建設往品牌化(形成核心競爭力及差異化)方向開始努力;
4、激勵政策:a、可提高業務員提成到6個點,當報價高于普通報價的百分之多少時再提高一個點,直到八個點,然后對報價更高的部分可以和公司五五分等方式b、對于勇于跑這方面業務的要給予鼓勵,鼓勵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鼓勵第一個做成項目的同事,這種鼓勵不能是太低的(溫飽問題解決之后的一頓飯的獎勵顯得非常不合理),怎么也要是萬把塊才夠有吸引力c、任務要就實避虛,可以分開來原來集團的業務員跑自有產品必然是輕車熟路,可以招新的業務員來跑新的事業,對開始新事業的業務員任務可以降低要求
5、太極策略:太極講究陰陽合一剛柔并濟,蓄力于一點以擊之,而我們目前是多點發力,本來公司資源就不多,給人印象是什么都能做又什么都不能做,結果業務員還是只能選擇傳統強項來做,如果要求業務加支持大家合力出擊同時攻某一面的話支持力度也要大一些,也能很快見到效果些,而且要以公司為團隊不能只注重自己部門,需要注意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
6、獎罰措施及監督:以獎為主罰為輔,目前好像我們是相反的情況,同時嚴格監督;
7、合理化建議:從新年開始可以學習其他企業的合理化建議獎,畢竟群眾的力量才是無窮的,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鼓勵大家的參與性,歸屬感,增強主人翁意識;
8、制度:制度不是用來減緩效率的,應該是用來提高效率的,有些時候經理人應該要賦予決斷能力,對于多小的項目與情況可以決斷而不需要層層申請,或是可以先口頭申請回頭再補書面的申請以做得更加人性化;
9、細節:1、出差報銷及出差制度:我是有好幾次碰到財務少算錢的事了,與同事聊天他們也有多次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兩次錯誤我想在所難免,如果一直少算只能有兩種理由:一是他們能力有問題,二是有利益驅動他們那么做,我能理解公司的開源節流的想法,但是出差在外的兄弟姐妹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樣做未免太讓人心寒啊!
而且公司去頭又去尾的算法好像很不合理,就是只算在到達目的地和離開目的地的時間為出差補助期,也許單純的去個頭或去個尾大家能接受些,而且火車上餐補要跨越吃飯時間段的說法也非常牽強,舉個例子吧:如果本月1號晚上7點出差做12小時火車于2號早上7點多到達目的地(假設是普通地市),辦完事后于2號晚上7點做12小時火車于3號早上7點多回到長沙,按公司的補助標準只有2號當天算出差且沒有住宿只有40元的補貼,然后火車上盡管坐車時間比較長但是因為沒有跨越吃飯時間沒有車補也沒有飯補等等,就是說原本三天的出差公司只能給報銷兩張火車票加40元,期間這位同事的吃飯與坐車消費估計都不會僅僅只是40元,而且他還要非常累在火車上睡兩個不知道能不能睡著的覺,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認為這種報銷制度是合理的呢?不要死死的遵循普通員工只能坐火車的制度,比如過年過節票非常難買的時候,以及車程超過12小時以上等等,有時候坐飛機即省錢又省時間,我就聽說過因為公司不讓坐飛機而等上十多天才回來的事情,這樣的制度到底是為公司省錢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