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委宣傳部長述職報告
社會文化環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取得新成績。成立**市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協調小組,有機整合行政管理隊伍、學校教師隊伍、校外“五老”隊伍和文化市場監督管理隊伍。對校園周邊200米內的互聯網營業場所、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等開展檢查。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等。
3、以建設文化大市為目標,促進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是以“五個一工程”為龍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電視連續劇《塞外風云》、《紅顏綠煤》,電影《吳運鐸》、廣播劇《張章寶的故事》等文藝作品穩步推進。漫翰藝術劇院入選國家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民族音樂巡禮百場系列音樂會活動”,11月下旬分別在國家大劇院、北大百年講堂進行了專場演出。今年全市文藝作品和文藝工作者共獲得國家、自治區級獎項96項。二是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以獲得文化部“群星獎”為契機,成功舉辦第25屆文化藝術節,歷時32天,演出175場,受眾人數百萬人次以上。繼續打造“百百工程”大型群眾社會文化活動品牌。積極開展送節目下基層、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公益演出,共完成演出1688場,其中群眾文化活動699場,專業演出989場。繼續組織春節電視文藝晚會、新年音樂會、新春電影招待會、**元宵文化節等活動。以“突顯文化影響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主題,成功舉辦第二屆企業文化聯展。繼續推進民族民俗民間文化特色場、館、街、院創建工作。三是認真做好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穩步推進新聞媒體改革,**日報社組建獨立發行公司,下設3個分公司和6個發行分站,在全市建立800個報紙零售網點。《**晚報》對記者實施5級分類管理,推行崗位競聘,“內部三項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電臺、電視臺組建廣興廣告傳媒公司和天源影視傳媒公司,實現經營與業務“兩分開”。兩臺共有32檔節目實現制播分離。積極研究電臺、電視臺兩臺合并工作。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穩步推進,市電影公司及所屬青山影院等3家影院順利完成轉企改制,今年截至目前經濟效益合計突破900萬元。市文化局所屬紅星、黃河、恰特3家劇場的轉企改制方案已形成。積極推進內蒙古話劇院等3家市屬文藝院團財政撥款方式調整為全額撥款。各院團不斷加強內部機制改革。各院團向農村牧區及廠礦、企業、部隊等基層單位演出超過千場,并積極開拓演出市場,漫翰藝術劇院赴新加坡等地成功演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進展順利。四是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委托北京工業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制定**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出臺《**市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推進**市文化產業園區、內蒙古敕勒川文化產業園區、秦長城文化產業園區、燕家梁遺址文化產業園區等四大園區各項基礎性工作。敕勒川文化產業園區按照“一主園、四輔區”的規劃,加快實施推進。其它各旗縣區文化產業項目蓬勃發展。五是大力開展宣傳文化系統干部培訓。組織宣傳文化系統干部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市委宣傳部牽頭在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別舉辦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培訓班、新聞發言人高級研修班、中心組理論骨干學習班等3次培訓活動。全年部機關18人次、全市宣傳文化系統107人次參加了各類學習培訓,全面提高了干部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