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科室工作述職報告(精選3篇)
肺結核科室工作述職報告 篇1
20xx年即將過去。回顧這一年,我院結核病防治工作在區疾控中心的正確指導下,在院領導的直接領導下,順利完成了結核病防治工作任務。現將一年來的工作做如下簡要總結: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1、做好宣教工作
結核病防治工作最主要的是提高群眾的防治意識,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所以做好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就顯得十分重要。為此,我院在今年的結核病防治工作中開展了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教工作,比如在“3.24”結核病防治日通過設點,宣傳結核病防治知識、健康咨詢、散發宣傳資料等方式開展結核病防治的宣教活動;不定期入村進行結核病防治宣教;對轄區內結核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隨訪、服藥督導、密切接觸者預防指導;對本院醫務人員、村站醫生進行不定期相關知識培訓等。以此來提高轄區人群、轄區醫務人員對結核病的防治意識和防治水平。
2、加強結核病的預防工作,對新生兒及時予以卡介苗的接種。
3、病人篩查工作:加強門診醫生的責任心,要求門診醫生對慢性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首診病人要常規進行結核病的排查工作,發現疑似病人即轉至縣疾控中心進行確診。
4、病人治療全程管理:本鎮內的肺結核病人,我們都納入了結核病隨訪管理,定期按時上門進行隨訪督導。督導內容包括:解釋病情、用藥指導、服藥記錄的填寫、服藥副反應的處理以及堅持規則用藥的重要性等。
隨訪過程中不忘進行結核病防治的宣教工作,內容包括:
(1)結核病是呼吸道傳染病,治療頭2個月一定要注意對家人及周圍人群的空氣傳播。
(2)結核病是可以治愈的,要樹立堅定信心,充分與醫生配合。
(3)堅持按制定的化療方案規則治療,完成規定的療程是治好結核病的關鍵。
(4)服藥后可能出現副反應,如一旦出現副反,就及時找醫生處理,不要自行停藥。
二、存在問題
1、我鎮患者及其家屬的文化素質低,難以接受結防知識的宣教,造成防病意識難以提高。
2、患者的認識水平有限,在出現藥物反應后病人不聽醫生勸告,不堅持服藥。
三、今后的工作意見
1、加強臨床醫生、村醫業務和職業道德學習,提高工作責任心和業務水平。
2、經常開展各種培訓班,以提高村醫的業務水平。
3、加大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特別是有針對性的在轄區內開展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強化意識,提高群眾的防病意識。
肺結核科室工作述職報告 篇2
xx年上半年,在縣衛生局和中心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全面實施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加強結核病歸口管理,強化了結核病的發現、診斷、治療、管理,結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結核病發現及時有效
扎實有序開展因癥就診、轉診。病人系統管理率達100%。截止6月底登記并管理涂陽病人4例,涂陰病人1例。并規劃服藥23例,到區疾控復查四例。追蹤2例,追蹤到位2例,追蹤到位率100%。
二、業務培訓常抓不懈
每月一次防疫人員例會堅持不懈,雷打不動,及時分析并解決了結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另外,根據項目要求,先后于每月例會時間舉辦了六次鄉村人員培訓班,受訓66人次。培訓中堅持結合實際,分門別類對防疫專干、村醫等不同崗位進行相應知識培訓,業務水平和技能得到大幅提升,為結核病防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病人督導循規推進
從年初至今,我們采取2月一次現場督導和電話督導相結合方式,對全轄區結核病人給予訪視。對今年耐藥監測納入的患者定期進行隨訪,以了解患者服藥、復查等基本情況。
對村級醫療機構每季度定期督導一次,主要查看門診日志、傳染病登記本嚴格按照傳染病管理辦法進行登記、上報,確保無漏診現象發生。
四、健教宣傳成效顯現
我們不斷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對國家的結核病防治工作政策和策略進行宣傳,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增強了防病治病的意識,為防治工作營造輿論氛圍。一是對每一例前來就診、咨詢的群眾實行進行面對面宣傳、講解,并發放結核病防治宣傳卡,做到健康教育經常化、隨時化。二是利用3.24世界結核病宣傳日深入我轄區集貿市場進行了“大手拉小手,健康你我他”、“消除結核,健康和諧”專題宣講簽名活動,累計發放宣傳單300余張,各類折頁150余份,接受咨詢50余人,直接、間接接受健康教育的人數達200余人,使更多人了解結核病知識,提高了全民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
肺結核科室工作述職報告 篇3
20_年以來,南譙區上下堅持以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市委一號文件精神,結合區委六屆九次全會和南譙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推進南譙鄉村振興,現將主要工作推進情況匯報如下:
一、鄉村振興勢頭穩成效實
今年以來,全區“三農”工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一是“總體穩”,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升,三季度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速2.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為22.4%,位列全市第二,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為22.4%,全市占比為4.8%,排名第二,各項農產品價格保持穩定。二是“亮點多”,3個滁菊千畝示范片成功落地,申報施集為省級茶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西澗春雪”農產品地理標志通過省級評審,“滁菊”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被列入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行列,“浦口-南譙”跨界示范區13平方公里農業示范區板塊進入實操階段,滁州市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完成立項審批工作,閑置農村宅基地和鄉村治理成功納入省級試點示范,井楠精品民宿對外試營業,承辦全市功能農業、小麥赤霉病防控現場會,功能農業協同創新基地破土動工,制定出臺《南譙區省級鄉村治理示范區創建方案》和《南譙區農村改廁問題排查整改方案》等11個專項方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50艘船拆除工作已完成。三是“工作實”。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及時調整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機構配置,常態化推進組織協調、督察督辦工作;牽頭制定《南譙區鄉村振興推進年行動方案》、《南譙區四個特色產業滁菊、茶葉、功能農業、麻櫟發展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各成員單位出臺21個政策文件,制定了包括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土地增減掛鉤獎補、現代農業發展獎補等系列激勵政策措施,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
二、“十大行動”撐起鄉村振興新格局
1.糧食生產保供行動: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提升糧食生產能力,20_年,全區糧食種植面積56.78萬畝,總產21.65萬噸,累計種植蔬菜3.1萬畝,生產各類蔬菜6.7萬噸,水產品產量2.17萬噸,肉蛋奶總產2.8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幅明顯;常態化開展蔬菜每日采收情況監測,與志成牧業等多家禽屠宰和餐飲企業做好對接,幫助養殖戶緩解壓欄困難;開展快速檢測3900批次,檢測樣品4100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目前共開具8600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共計2400噸;全區已認證“三品一標”主體47家94個產品,“西澗春雪”區域公共品牌通過省級評審。
2.生豬穩產復能行動:制定《南譙區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調整方案》,禁養區面積由原來約676平方公里縮小至約230平方公里。完善補貼政策,統籌市、區兩級生豬生產臨時救助資金53.6萬元,同時啟動實施育肥豬保險工作。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項目,全區53個規模豬場糞污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已全部完成,新建、改擴建規模化豬場6家,12月份生豬存欄7.21萬頭,同比增長28.75%,生豬出欄15.6萬頭,同比增長9.09%。積極推進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實行6個養殖場“先打后補”試點,強制性重大動物免疫“三病五率”均達到了100%,規模養殖場戶的豬瘟和豬藍耳病免疫密度到達100%,奶牛場的布病和結核病免疫密度到達100%。
3.鄉村產業發展行動。目前全區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4家,受疫情影響,板材、食品、飼料等企業產值下滑,通過積極幫扶和融資,自3月起情況開始好轉,至9月份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為27.6%,全市占比為6.1%,三季度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累計增速為22.4%,全市占比為5.8%,排名第二。滁州市農產品加工和冷鏈物流園已完成項目立項,目前正在招引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園區發展;圍繞滁菊產業,目前正與江蘇、廣東等地大型食藥企業對接,謀劃開展藥(飲)品研(開)發;啟動滁河沿岸“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規劃編制與招商工作。
4.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印發《南譙區農村改廁突出問題排查整改工作方案》《20_年南譙區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20_年南譙區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南譙區20_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分解表》和《南譙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美村莊”和“最美庭院”認定辦法》,明確職責分工和時間節點,確保各項目標按時保質完成;深入施集鎮井楠中心村指導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推進該行政村抓好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創建。同步推進烏衣鎮黃圩村、沙河鎮新塘村、大柳鎮曲亭村3個行政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按照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標準,補齊短板和弱項;謀劃實施“一鎮一村一帶一園”(即大柳鎮全域推進、姑塘村重點打造、滁河觀光帶沿岸村莊、施集鎮井楠茶園周邊環境)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工程,作為重點打造,引領和帶動全區上下對標學習,奮力爭先,營造良好環境整治氛圍;評選最美村莊30個,最美庭院50個;加快實施改廁,扎實開展農村改廁突出問題整改,截止目前20_年農村戶用改廁已經完成2145戶,超任務數145戶,其中貧困戶改廁任務數164戶,已竣工164戶,完成任務數的100%,全區共排查出農村改廁問題1729個,已完成整改1729個,整改率100%;施集鎮井楠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已通過省級考核驗收,首期趙洼民宿示范院落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于5月份對外開放試運營,井楠鄉村于9月份完工,一期項目于10月份對外開放營業。
5.高標準農田建設行動:20_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2個項目已完成,正待市級驗收,共完成土地平整6030畝,泵站14座,磚砌渠道開挖12.79公里,塘壩清淤及防滲加固76座,配套建筑物678座,田間道路路基54.97公里,溝渠疏浚31.91公里;省20_年度2萬畝(含高效節水灌溉0.2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目前施集鎮片區(一標段)土地平整約1600畝。排洪渠清淤2100米,新建灌排土渠1500米,塘壩清淤3座;田間道路砼路350米,砂石路1900米,土路2800米;沙河鎮片區(二標段)土地平整1260畝,排洪溝清淤800米,放水渠道2600米,塘壩清淤2座,田間土路6600米,砂石路1800米。20_年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項目分布在27個灌溉片區,涉及沙河、烏衣、章廣、施集、珠龍、大柳和黃泥崗等7個鎮,主要建設內容為溝渠清淤、硬化,溝渠建筑物配套,塘壩清淤加固,泵站更新改造等。
6.重大項目推進行動:推進功能農業協同創新發展,持續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調優糧食產業結構,重點發展以“稻蝦米”“青谷糧油”“功能農業”等優質稻為代表的專用品牌糧食,全區綠色糧食生產基地已擴大到15萬畝。發展優質高效蔬菜栽培,去年以來,南譙區新增及改造綠色蔬菜專供基地20__畝,引入食用菌加工企業1家,新增菌棒600萬棒,“南譙櫟菇”品牌在“長三角”地區影響力逐年提升;特色果品“黃金梨”“珠龍莓”“麥飯石桃”等已打入“長三角”多個城市,目前線上平臺銷售額突破20__萬元。目前,南譙區還加快“長三角”綠色蔬菜示范基地和都市蔬菜保供基地的創建工作,積極打造“長三角”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供應基地。今年以來,南譙區還積極培育烏衣鎮為“長三角”區域水產品特供基地,新增特種水產品基地1500畝,推廣螃蟹、青蝦、鱖魚、小龍蝦等優質水產品養殖,海寶科技養殖有限公司和金盛家庭農場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品養殖示范場。目前南譙區年銷售優質水產品2.5萬噸以上,80%銷往“長三角”地區。
7.基礎設施建設行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完成施集水廠管網延伸65km,新增解決和改善農村飲水困難人口0.47萬人,完成覆蓋20個自然村的珠龍水廠管網延伸70.0km和覆蓋6個自然村的沙黃水廠管網延伸20.0km;提升西部山區抗旱能力,完成201口塘壩和15座水庫清淤擴挖;13座病險小(2)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開工;農村道路擴面延伸工程年度90余公里建設任務已完成。
8.公共服務提升行動:持續開展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新增核減審核工作,4836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發放補助資金43.6萬元,2579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補助資金15.47萬元。完成20_年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統計、惠殘民生工程績效考核檔案整理、殘疾人評定殘疾經費統計、結算工作;同禾康智慧養老公司簽訂”陽光家園”80名重度殘疾人居家托養協議并已上門服務;完成對南譙區小學、中學、大學的殘疾學生救助金進行發放,小學1.86萬元、中學4.8萬元.大學1.5萬元;開展殘疾人文化進家庭“五個一”活動,分別開展了讀書送書、觀看殘疾人勵志影片、唱歌比賽、游園、參觀展覽館活動,100多名殘疾人參加了活動。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及履約率及完成率,特別是重點人群的履約率和老年人群的履約率,開展20_年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繁榮鄉村文化產業,張浦郢村省級農民文化樂園已完成建設任務,大柳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外演出舞臺主體工程完工;“公益電影與院線電影整合改革”試點工作,井楠電影院已完工。
9.鄉村治理融合行動:強化黨建引領。13個基層黨(工)委圍繞六場硬仗制定“1+N”抓黨建個性化清單,擴大范圍至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按季度調度推進;摸排確定4個軟弱渙散村和4個后進村,4個軟弱渙散村由區級層面整頓(烏衣鎮白廟村、施集鎮楊飯店村、珠龍鎮官塘村、黃泥崗鎮唐莊村),4個后進村由鎮級層面整頓(沙河鎮沙河社區、腰鋪鎮二郎村、章廣鎮街道社區、大柳鎮橫塘村);全面落實村干部12條、村書記“四項制度”、村干部職務退出辦法等激勵舉措,對村干部基本報酬重新測算,對村黨組織書記“一人一檔”全覆蓋備案管理,明確任職備案和履職備案的雙重管理要求,共補齊配強村(社區)“兩委”成員5名;完善基層自治。全面開展全省鄉村治理示范縣創建工作,著力將培育1鎮八村打造省級治理試點,重點圍繞村域治理、矛盾糾紛化解、環境衛生、移風易俗等內容,修訂《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約“四會+_”制度,以村規民約規范村民日常行為,以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_”等自治組織管理村級事務,全區成立各類社會組織100余家,成員1100余名,全面推行“村民說事”、“農村小微權力清單”等基層治理品牌。加快建設法治鄉村。升級法治文化陣地,構筑普法大平臺,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成功創建珠龍鎮珠龍村等5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烏衣鎮紅山村等21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施集鎮李集村等33個區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推進鄉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截止目前全區各鄉鎮已調解矛盾糾紛2115件,調解成功2103件,調解成功率達99.4%。努力構建平安鄉村。以平安建設為主線,爭創省級平安縣(市、區),平安鄉鎮、平安村(社區)創建率分別達到90%和92%,創建無訪鄉鎮7個,全區組建“1+4+N”網格員隊伍630個,每個網格配備網格長1名(由網格黨支部書記優先兼任),網格員、黨建網格員、網格指導員、政法網格員各1名,網格信息員若N名。截止目前,全區有村(社區)“兩委”干部566人擔任網格指導員,確定支部網格長40人,選聘其他各類網格員1890人。積極營造文明鄉風。新增設置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125個、文化墻215處,18015平方米,通過文藝演出、搭建志愿服務宣傳臺、入戶等形式宣傳“愛國衛生運動”“公筷公勺”“垃圾分類”等文明新風,累計舉辦22場文明實踐日活動,組織3名援鄂醫務人員巡回宣講,組織全國道德模范等約70余人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新增評選區級好人40組51人 ,文明實踐在“疫”線志愿服務先進典型60名,文明(最美)家庭30戶,星級文明戶10戶,7組14人當選“滁州好人”,17戶當選市級文明(最美)家庭30戶,大柳鎮、沙河鎮新塘村、腰鋪鎮姑塘村、施集鎮孫崗村、珠龍鎮北關村獲評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珠龍鎮北關村作為安徽省推報的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候選單位。
10.改革試點推進行動: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功進入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范圍,成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以機制創新統籌解宅基地閑置、管理缺失等問題,試點推進施集鎮井楠村和章廣鎮太平集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井楠村將閑置“兩宅”盤活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和文旅項目有機結合,已流轉21戶2600平方米閑置住宅,太平集村流轉13戶1280平方米閑置住宅新建中草藥加工廠同步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與企業入股合作打造“詩意田園”木屋旅居營地項目,目前接待中心已動工。“引企入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合作社、產業協會等社會組織57家,通過“聯合+資金”“聯合+指標”“聯合+資源”“聯合+產業”4種模式,鼓勵社會資本與土(林)地、人力等生產要素結合,引導本地農戶實行勞務合作,共謀劃村企聯建勞務合作項目11個,涉及果蔬、糧食、茶葉等12個特色產業,工業類項目5個,預計投資額6.78億元;區級從要素支持、資金傾斜、金融支持及產品銷售4個方面出臺激勵企業參與“村企聯建”優惠措施17條,目前已統籌各級財政資金超800萬元,土地約200畝投入聯建項目,帶動全區29個村與44家企業實現聯建,帶動返鄉農民創業項目9個,為全區村集體經濟年創收650.47萬元,目前全區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達12個,其中100萬元以上1個,63個村全部達1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