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履職述職報告
二是關注人居環境,積極為民解“愁”。隨著城鎮擴容xx縣域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直接影響著人居環境,已成為人民生活中的第一“殺手”。我縣蒸水河的狀況一直以來都令居民堪憂。如何代表民意、為民解愁,如何提升人居環境質量、護衛好蒸水母親河理應是縣人大常委會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組織縣人大常委會以督辦代表提出的“加強蒸水河污染治理,確保縣城飲用水源安全”議案為契機,帶領代表大會議案審查委員會全體成員和部分省、市、縣人大代表多次深入洪市五氧化二釩非法開采礦點,實地察看現場,多次與礦區村民、縣城居民和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座談、開展調研,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形成了有價值和影響力的調研報告,提交縣委主要領導,引起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去年9月中旬,縣政府采取高壓態勢,集中了公安、國土執法局、環保執法大隊等單位200余人,徹底搗毀了我縣境內的所有五氧化二釩非法冶煉廠9座,使非法開采、冶煉得到了有效遏制,百姓為之稱快。在此基礎上,縣政府還出臺了《xx縣蒸水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掀起了整治行動,啟動了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起了水上環衛碼頭。同時,敦促了縣自來水公司從去年11月份起進行第3次擴能技術改造,日供水量已由原來的2萬噸擴大到現在的4.2萬噸。兩年來,我還組織常委會專題就相關法律執行情況開展了審議調查,聽取和審議了縣人民政府的工作匯報,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重點,繼續開展了“蒸水環保世紀行”、“三湘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和“三湘農民健康行”活動,每到一處,我都身體力行,察看現場,發現問題,及時交辦、責令整改。通過方方面面的努力,全縣人民所期盼的“山變綠、水變清”的愿望正在逐步實現之中。
三是關心百姓冷暖,積極為民解“難”。一直來我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情傾群眾冷暖,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做群眾所需。通過信訪這個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訴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為了加強人大信訪工作,不但充實了信訪工作隊伍,而且健全了人大信訪接待、交辦、督辦制度,還建立了常委會領導接待日制度。去年5月29日,市十三屆人大代表楊正亮從廣西心急如焚趕回西渡,向我傾訴xx縣第10建筑工程公司在廣西銀行所存的農民工工資106萬元被xx區人民法院于先一天凍結并扣劃走了。鑒于案情重大,且憑借著多年分管政法工作的經驗,我覺得案件可能存在錯誤。于是當即責成內司工委認真分析案情,及時向市人大分管領導和內司委反映情況,并請求市人大內司委調閱案卷,建議對該案進行法律監督,督促xx區法院對該案進行再審。在市人大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xx區人民法院通過再審,認為該案存在程序違法,實體處理錯誤,應予糾正,判決撤銷()民二初字第 167、168、169、170號判決,改判xx縣第10建筑工程公司不承擔民事責任,并將扣劃的106萬元如數返還。兩年來,我親自接待來信來訪近百人次,通過信訪室向執法機關和有關部門交辦10余件,轉辦100余件,要求承辦單位報告結果的10余件,有的是直接答復和法律咨詢,基本做到了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3、服務經濟,著眼全局謀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主持縣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兩年來,常委會工作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利用視察、調查等多種形式,高度關注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是有效監督財政。財政困難是困擾xx縣發展的一大頑癥。我與常委會一班人緊緊抓住這一“頑癥”不放,每年對計劃和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議,并配合省、市人大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促進法、預算法執法情況和非稅條例執行情況檢查,堅決支持縣人民政府改革財稅征收方式,促使財政征收職能歸位,從而降低了財稅征收成本;督促縣人民政府積極培植財源,有效地化解財政風險。特別是面對去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組織主任會議多次聽取縣政府和銀信部門的匯報,要求縣政府和金融機構不斷擴寬融資渠道,加強風險防范,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力促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著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針對我縣經濟發展環境不優,去年,我組織部分組成人員先后深入界牌瓷廠xx縣經濟開發區調研,并向相關職能部門提出整改意見;今年又聽取和審議了縣人民政府關于行政效能工作情況匯報,督促縣人民政府和職能部門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有效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從而使我縣經濟發展環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三是身體力行,辦點示范。兩年來,根據縣委的工作安排,我聯系臺源鎮工作。為了做好駐點工作,發展臺源經濟,帶領臺源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我親自與客商和老板聯系,引進安邦農資公司與7 個村600余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連片種植水稻3085畝,流轉戶除享受中央糧補資金外,每畝還可得租金200元,深受百姓歡迎,為全縣農村土地流轉做出了樣榜,得到了市、縣領導的高度肯定。同時,我還兩次深入鎮臺蓮實業有限公司和五星紙業公司,分別就企業發展環境、企業融資、企業改造、產品提質等問題進行調研,積極為企業出謀劃策。可以說,為臺源鎮新農村建設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得到了干群的好評。去年,縣委還要我聯系外商企業三安公司,我每個月都要利用近三分之一左右時間到該企業和其所在鄉鎮了解情況、協調矛盾,既盡可能地為三安公司生產建設優化環境,贏得發展,又保護了當地農民的合法利益,爭取做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