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多樣化的研究與探索》課題述職報告
學生家長的意見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業改革在操作過程中尚需完善和改進之處,這與我們嘗試改革以來暴露的一些問題相一致。
經過深入冷靜地分析,發現改革初期我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的培養,放權給學生,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對學生作業質量的內涵提高不夠。為此,我想在今后的研究中,除繼續發揚前一階段的優勢外,應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調整。主要策略有:一教師加強指導,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合作;二強化學生學習匯報,讓學生表現自己,形成良好的合作和競爭學習氣氛;三加大學生自主發展的幅度,教師應加強作業開放性的研究,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四加強作業設計內容的應用性開發,形成作業設計的新概念——貼近生活,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校所學知識的價值。
4.課題組成員不斷積極探討,經過研究,使我們了解了學生喜歡的作業類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我們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更加有利于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多樣化的研究與探索。
(1)以理論學習為起點,為作業設計多樣化打好基礎。
我們積極組織課題組研究成員進行理論學習與交流,構建新型作業設計模式,并不斷總結作業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研究的好做法,從而在不斷修正中前進。
(2)積極探索作業設計多樣化的有效途徑。
多樣化的作業設計,給學生創設了富有挑戰性,激勵性的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習效率。
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室,微機室等多個功能室,形象、直觀甚至動畫式的課堂作業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3)以校本教研為先導,提升教師研究能力。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如果教師僅憑過去的教學經驗已經很難應付,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大。我們組織盡可能多的教師積極到外校學習,參與到教研活動當中去,取長補短。
5.初步構建多樣化設計作業的模式。
初步構建多樣化設計作業的模式,使學生興趣更加濃厚,與新課程教學理念相互融合,互為促進。
6.學生的作業形式逐漸豐富,探究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教師不像原來那樣漫無目的地不知作業了,而更多地是給學生提供現實的活動場景和研究的空間,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體現了“活動性”。以前的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內容,都是老師當作自學內容一帶而過,甚至從來不去涉及的,通過課題研究老師們意識到了這類作業的重要性,不僅不去省略,反而留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去總結,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自己的成就感。
7.教師對習題的處理能力及作業設計水平均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發現,教師有了自己的主導思想,照搬習題、按部就班的少了,隨之而來的是對習題的創造性運用和作業形式多樣化的設計。都能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有效的改編或重組。有了作業設計多樣化的的支撐,教師設計作業心里有底了。
四、存在的突出問題
1.課題借鑒的理論書籍太少,學校只有一本,只有依靠上網搜集資料進行理論學習,影響了課題的深入開展。
2.缺乏指導力度。課題研究要想出成果,除了個體的努力外,還要靠指導。目前來說,我們還沒有很好的找到突破口,缺乏理論和專家的指導,沒有大的進展和突破。
3.課題管理不到位,教師精力投入不足。
部分成員課題研究的主動性不足,研究不夠深入,不夠重視平時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課題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是研究的一大問題。在課題研究方面,思路不夠清晰,積極主動性不強。
4.過程研究材料的總結、整理不夠及時。
在作業設計上的一些行為顯得非常粗糙和隨意性,落實的力度就不夠。再加上不善于總結提煉,一學期下來,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徒勞的,沒有進行分析和反思,就難以在下一階段有意識地去改變。只有不斷地發揚成功的做法,修正不足和問題,我們的課題研究才能不斷深入,不斷獲得新成果。
雖然有時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可以說總結資料也十分豐富,但過程性的研究資料卻相對不足。雖然多次要求按時上報過程研究資料,但效果卻不很理想。即使能按時報來的資料,參考、推廣價值也不高,純粹為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