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師職稱年度工作述職報告(精選3篇)
數學教師職稱年度工作述職報告 篇1
我于1997年畢業于瓊海師范學校,于1997年9月分配到y(^_^)y縣太平學校任教至今。于____年6月函授畢業于海南師范學院。____年被評為中學數學二級教師,同年被娉為中學數學二級教師。條件符合申請中學數學一級職稱。
一、教學簡歷。本人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初中數學科的教學任務。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擔任初一數學科任老師,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擔任初二數學科任老師,1999年9月至____年7月擔任初三畢業班的數學科教師,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擔任初二年級數學科教師,____年9月至今擔任初三年級數學科任教師。
二、班主任工作簡歷。本人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具體為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擔任初一(1)班班主任;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擔任初二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擔任初三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擔任初二(3)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擔任初三(2)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擔任初三(1)班班主任:
三,職業道德方面
我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遵紀守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有良好的師德風范和教師素養。深知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有強烈的敬業和奉獻精神。我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熱愛、關心全體學生,對學生的教育能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工作積極主動,勇挑重擔,顧全大局,始終堅持戰斗在教學第一線。任現職以來,一直堅持出全勤。每天堅持早到晚歸,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甘于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絕對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學生和教師心目中,具有較好的教師形象。
四,教育教學能力及成績
任職以來,我要求自己不斷增強業務素養,深入鉆研教材,認真進行教學研究,堅持趣味性、啟發性、探究性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堅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始終把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上。始終以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切實落實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備、輔、考三個環節,花了不少功夫,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備——備教材、備學生、備重點、備難點、備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突發因素;輔——輔優生、輔差生、重點輔“邊緣”學生;考——不超綱、不離本、考題靈活、開發思維、迅速反饋、及時補漏。在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實施上,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對學生不強求“齊頭并進”,而是正視事實,追求“個性差異發展”。
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突出落實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每一節課都要設計學生參與的問題,來引導和訓練學生學習。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我能夠利用電腦網絡及現代教學手段開展形式多樣課堂活動,將教學內容融于活動中,寓教于樂。在輕松之中鍛煉了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起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在長期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1998年獲澄邁縣中學數學優質課評比賽三等獎。____年在澄邁縣初中數學科說、作、評評優活動中獲說、作課二等獎。____年報名參加省教育廳教育教學能力考試獲得a級。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積累了豐富的班級管理經驗,善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本地的人文習慣,科學的耐心教育學生。始終堅持做學生的朋友,傾聽他們的煩惱與快樂,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常利用放晚修后的時間到教室和宿舍探視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他們大膽參與班級管理,引導他們討論結合班級特點制定好班級管理規定。讓他們做班級的主人,加強了班集體觀念及榮譽感。由于所采用的措施科學有效,所帶個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學校先進班集體。本人也在____年被澄邁縣人民政府評為縣優秀班主任。并于____,____、____、____年度考核中連續被評為優秀。
自首次擔任初三教學任務實現太平學校連續四年的中考零的突破開始,每年中考均有多名學生被省重點師范學校和縣重點中學錄取,成績喜人。
作為學校教研室主任、學科教研組長,我堅持在教學的第一線,親身接觸教師,教材,學生,充分對我校的教學情況進行調研,并主持進行了全校的教研活動,如:“牽手交流活動”“助教活動”“教研月活動”等教研活動,廣泛的發動了我校的教師教學研究的熱情,促進了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我已具備申報中學一級教師的資格。不論成功與否,我仍將一如既往,將以更大的熱情,更大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教師職稱年度工作述職報告 篇2
尊敬的領導:
一學年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這學年,我忠誠于教育事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上級領導安排;熱愛、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多聽取意見,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務求精益求精;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鉆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二年級數學采用的是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對此,我認真鉆研教材,學習新課標,仔細體會新課標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積極參加科組教研活動,參與課改研討。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活動性強,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
四、發揮合作優勢,開發學生創新潛能
合作研討,即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形式為學習群體,突出學生的協作與討論,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素質的提高,小組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使優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差等生得到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時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五、開展競賽、游戲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氣氛
引進競賽、游戲活動,寓教于樂,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運用表揚鼓勵學生,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課堂上以表揚為主,分個人、小組進行表揚,經常運用贊揚的語言鼓勵學生,如你真棒!你的眼睛真雪亮!你們小組合作得很好!大大加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集體的凝聚力。但在教學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處,還需繼續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今后,我會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虛心學習,在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完善自我。
此致
敬禮!
述職人:
20xx年x月x日
數學教師職稱年度工作述職報告 篇3
一學年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這學年,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上級領導安排,熱愛、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鉆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學水平,且多聽取意見,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務求精益求精。本學年任教一(1)班、一(2)班數學,我根據學校、科組的工作安排,認真制定學科計劃,并落實完成。
一、 自覺提高業務素質。
一年級采用的是北師大版的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對此,我認真鉆研教材,學習新課標,仔細體會新課標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積極參加科組教研活動,參與課改研討,到泰安小學拜師學藝,出外聽課、學習。
二、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年級學生剛進學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們往往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不習慣小學紀律的約束,再加上他們調皮好動的特點,往往會違反一些紀律,做錯一些事情。我先從抓好學生的課堂常規入手,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行為習慣。在教學中靈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為主鼓勵學生積極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活動性強,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
3、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 聽科學。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例如,在教學觀察與測量一章時,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互相量身高、量黑板、量課本等,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正確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和高度,用正確的語言表述物體的位置。教學;統計時,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如調查班里同學喜歡吃的水果,男女同學的人數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探索調查的方法,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4、發揮合作優勢,開發學生創新潛能
合作研討,即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形式為學習群體,突出學生的協作與討論,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素質的提高,小組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使優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差等生得到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時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一課時,我安排了六人一小組,討論怎樣計算9+18=。分組討論時,學生都很積極地把自己的算法告訴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