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述職報告(精選3篇)
2024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述職報告 篇1
在我參加工作以來,我得到了院領導、科室主任護士長的言傳身教和關心培養,以及同事的支持幫助和密切配合。在這些幫助下,我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精益求精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務,并取得了必要的個人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提高。這為我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在,我將對我的實習期工作進行總結:
政治思想方面
我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護理服務理念,適應新的護理模式,以服務病人奉獻社會為宗旨,以病人滿意為標準,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法律意識方面
我認真學習了《護士法》及其法律法規,意識到現代護理質量觀念是全方位、全過程的,旨在讓病人滿意。這對醫療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努力豐富自己的法律知識,增強安全保護意識,使護理人員懂法、用法,依法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工作學習方面
我在外科學習了兩個多月,感覺要將以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工作相結合,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并多請教帶教教師,另一方面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鉆研業務,體會要領。在外科工作期間,我需要冷靜處理突發事件,例如胸管脫落等。因此,外科的節奏比內科快,工作也更繁忙、瑣碎。雖然一開始我不太適應,但我不怕麻煩,服從領導安排,向教師請教、向同事學習、自己摸索實踐。很快,我就比較熟悉了外科的工作,了解了各班的職責,明確了工作的程序和方向,提高了工作本事。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夠順利開展工作并圓滿完成本職工作。
我本著"把工作做的更好"這樣一個目標,認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當成自己的朋友,親人,經常換位思考別人的苦處。認真做好醫療文書的書寫工作,醫療文書的書寫需要認真負責,態度端正、頭腦清晰。認真書寫一般護理記錄,危重護理記錄及搶救記錄。遵守規章制度,牢記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嚴(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
我期望所有的患者都能盡快的康復,我會盡力利用有限的時間不遺余力的鼓勵他們,耐心的幫他們了解疾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禱他們早日康復,在工作中,我會嚴格遵守醫院和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護理操作規程,落實制度,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證患者的安全。貫徹"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禮貌禮貌服務,堅持禮貌用語,落實到工作中的每個崗位,努力提高護理病歷書寫質量等,對出現的缺點、差錯,認真總結、分析、查找工作隱患,防患于未然。
2024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述職報告 篇2
本年度,在領導的關心、指導和同事們的幫助、支持下,我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現將一年來的學習、工作情況簡要總結
1、思想上,嚴于律己,自覺加強黨性鍛煉。
一直以來,我始終堅持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關心我國的民主政治進程,在工作生活中注意攝取相關的政治經濟政策,注重學習與工作有關的各經濟法律法規,注重經濟大環境走向。“新聞調查”、“經濟半小時”等欄目都是攝取該類知識不錯的途徑。通過上述學習,使我堅定了中國民主政治的信念,使自身的政治經濟理論素養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一年來,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領會其科學內涵。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論,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與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
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工作積極主動,勤奮努力,不畏艱難,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通過認真系統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各種理論著作,進一步夯實了理論基礎,提高了黨性認識和思想道德素質。
2、業務上,認真學習業務知識,通過理論學習和日常工作積累使我對工作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工作日變日新,時時需要學習,處處存在挑戰。不懂就學,是一切進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礎。在這段時間里我認真學習了業務工作的相關資料,再加上日常工作積累使我對本職工作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意識到了做好本職工作的巨大作用。一年來,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多看、多問、多想,主動向領導、向群眾請教問題,機關學習會、各種工作會議都是我學習的好機會。此外,認真參加本文來自第一范文網范文各類培訓,一年來參加了公務員初任培訓、禁毒尿檢培訓、電子政務培訓,均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核,熟練掌握了業務技能。業務知識的學習使我在工作上迅速成長起來。
3、工作上,勤奮努力,認真完成工作任務。
一年來,我始終堅持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努力,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職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有兩大塊,一是黨政辦工作,一是綜治辦工作。
在院黨組及縣委村建辦的領導下,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堅持辦實事,求實效,努力解決村級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極大地促進了我院包村點三都戰坑村的各項建設,同時也圓滿地完成了縣委村建辦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
2024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述職報告 篇3
作為一名專職的教育研究者,本人愛國愛崗,奉公守法,秉承“研究”、“指導”和“服務”的工作理念,堅持學習研修,勇于改革創新,在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中嚴格要求自己,在智能貢獻中有效地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本年度專業工作作簡要匯報如下。
1、倡導教師研究,引領專業發展。學習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參編無錫市《教師資格考試用書》,獨立完成第四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部分。倡導教師反思教育實踐,成為自覺地研究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相關論文。輔導教師教育科研方法,組織教師專項課題的評審和結題工作,在權威核心期刊上推介江陰市的教師教研專項課題成果。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聚焦課堂教學,組織兩次“中小學教(科)研員素養提升現場研討活動”,促進教(科)研員和教育名家培養對象的專業發展,完成兩個推薦閱讀書目。本人精讀了其中15本理論專著,并在教科院做研讀匯報講座。
2、研究學校文化,促進校本發展。指導各市(縣)、區和學校以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引領的學校教育品牌建設,幫助中小學校(幼兒園)策劃學校(園)文化,指導教育特色發展。在《江蘇教育》和《教育前沿》等省級專業期刊發表《完善教師流動機制,促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宜興市學校文化建設調研報告》、《從覺醒到自覺--無錫市學校文化建設掃描》等。全程參與市學校管理中心的文化建設,并擔任專家組成員。開展民國教育史研究,應約發表無錫地區清末民初時期的教會辦學、鄉村教育和師范教育等領域專論6篇,影響非常大。
3、詮釋課程標準,指導英語教研。通讀XX年版義務教育各科課程標準,撰寫專題解讀論文,先后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標準解讀通論和英語課程標準專論兩篇,在不同區域作英語教師課標培訓專題講座多場。指導初中英語口語自動化考試研究,協助編制教學輔導材料;幫助四星級高中英語組選題,開展學科教育研究。
4、輔導課程開發,推介教育成果。深入現場策劃基于本土資源的區域和校本課程開發,輔導校本教材編寫,為《承載特色,成就未來--南長區校本課程建設經驗薈萃》和《江陰好》等優秀成果作序。組織學校參加長三角城市群校本課程開發溫州論壇,點評省錫中課程案例,《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的學校案例評析--以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為例》入編課程文集。完成省校本課程和教材的評比工作。指導第二批省高中課程基地申報,今年又中標四所學校。參與市教育局組織的第一批省高中課程基地調研,指導學校開展基地課程建設。
5、推進課題研究,服務協作研究。積極推進教科院《主動參與式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在各市(縣)、區和有關學校多次做課題理解的專題輔導報告;成立了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小學課堂文化和中學助學案三個科研共同體,舉辦現場推進研討會5次,服務校際教科研專題合作和交流。協助教科院學科教育研究,參與小學科學、中學語文和生物等多門學科的課題選項和規劃。熱心關注中學助學案教學研究,經常調研惠山區多所中學的推進和實施情況,在江陰市初中課程與教學改革學校聯盟,做專題輔導講座。
6、指導基層科研,培育精品課題。深入基層,為教師作基于課堂現場的教師研究方法講座,指導各市(縣)、區省教育科學“”XX年度規劃課題和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九期(XX年度)課題的開題論證,積極培育和指導職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精品課題建設。我市今年又入選兩個省級精品課題。承辦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九期(XX年度)重點課題現場培訓工作會議。
7、服務名師成長,提供智能支持。參與市教育局承擔的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以縣(市、區)為單位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教師(校長)校際流動操作方案研究》和《區域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機制創新研究》課題研究報告及其結題工作。支持和參加各市(縣)、區的名師工作室專題研討活動。多次參加學校發展或學科組建設研討活動,被輔仁、南菁和宜興市一中等多所學校聘任為學校發展“學術顧問”。
8、其他工作。服務江南大學,做好兼職教授工作,上好了科研方法和教學技術兩門課程。完成無錫市教科研課題論文和多學科論文評審工作,研制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論文評審擬不采用雜志目錄(XX年版)。兼任新區旺莊和新安、錫山區云林等街道的文化建設專家,做鄉土人文講座多場。參與策劃無錫電視臺和教育電視臺的文化專題節目。再次當選為市吳文化研究會、心理學會、翻譯協會等常務理事或理事。高品質地圓滿完成市教育局、教科院布置的事業發展策劃和文件起草等方面的其他工作任務。
今年在課程與教學論、學校和社區文化、英語教學和教育史研究等領域,累計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4篇,約20萬字。今后,要虛心好學,勤奮努力,在中學英語課題指導和教學研究這兩個方面更多地發布成果,繼續深入做好無錫民國教育史的研究工作,進一步富潤教育研究的內涵質量,提高教育科研的指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