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局長述職報告
三、深入群眾,情為民系,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兩年來,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12件,辦理信訪、上訪件30余件,做到了每件都要與當事人征求意見,到第一線了解情況。使建議提案和信訪件件件都有回音,滿意率達100%。如紅陽永紅二組反映攀成鋼污染問題,我深入農戶調查,然后與攀成鋼協調,最后促成了對其20余戶農戶的搬遷。又如永紅九組反映排污截流渠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我深入現場查看,請示區政府撥付50萬元整修渠道,解決了安全隱患,永紅村民自發組織給我局送來“人民衛士、環保先鋒”的匾牌。川化的氨味問題,是*區的老大難問題,我與企業一起研究方案,從設備裝置及科學管理上予以改進,從而基本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氨味問題。同時,克服困難,多方協調,解決了成綿高速收費站一側廣漢市向陽鎮鋼鐵廠煙塵粉塵污染問題。
四、勤政務實,廉潔奉公,以身作則帶好隊伍
環保工作是一項須嚴格管理而又細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有污染擾民或更嚴重的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發生。兩年來,在對企業的監管上,我做到了事必躬親,除會議出差外,我的大部份時間是到企業、到鄉鎮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把小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每年的元旦、春節、五一、國慶大假,我都要到自來水公司,污水處理廠和城區重點企業巡查,這成了一個慣例,如果今天沒去成,明天一定要去看看,不然就吃不下,睡不好。我用我的行動,感染每一個職工,激發大家認認真真做事的敬業精神。在局黨組的帶領下,環保系統職工煉就了一套吃苦耐勞的本領。無論何人、何時、何地,只要一聲令下,就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在工作中帶頭,在生活上示范。我始終把自己擺在接受大家監督的位置,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對服務對象不吃拿卡要,對單位的財物,不私揣腰包,有困難,我先上,有利益,我先讓。全局上下團結友愛,互敬互讓,沒有勾心斗角和違法違紀情況發生。
五、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打算
任職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同志們的幫助下,環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水環境整治壓力很大,地表水出境斷面沒完全達標;二是空氣質量沒穩定達標;三是污染物總量居高不下,環境容量十分脆弱;四是環保屬地管理責任還沒得到完全落實,尤其是農村環保工作局面沒有打開;五是環保隊伍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
2006年是實施“生態立區、工業強區,建設成都北部新城、生態工業高地”戰略的開局之年,今年環保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為根本任務,繼續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循環型的和諧,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開展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
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綠色工業高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是提升*區形象的一張名片。
今年乃至今后幾年的環保工作,都要圍繞創建和鞏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工作進行。2006年是創建工作的啟動年,區環保局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督促、協調各鄉鎮、街道和部門落實責任,扎實開展生態示范區的創建工作,按時完成階段性的工作目標任務,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省級驗收。
(二)積極開展創建四川省環境保護模范區工作
2005年1月,我區代表成都市接受了國家創模驗收組對成都市工業污染治理的創模驗收,為成都市創模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區通過創模國家級驗收,但不能取代我區的創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工作。2007年,我區要實現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區的目標,今后的工作是關鍵。區創模辦要開拓進取,努力做好牽頭協調工作,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完成創模目標任務,爭取今年底完成創模的初審工作,為明年正式驗收打好基礎。
(三)扎實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
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布置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2007年,我區地表水出境斷面必須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這是市委、市政府下達的“一票否決”的硬指標。今年,我們要繼續深化工業污染源治理,鼓勵涉水企業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減污減量,減少對水環境容量的壓力。同時要大力開展河道整治,開展農村場鎮污染治理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通過綜合整治,努力實現水環境質量達標目標。
(四)重點開展大氣環境污染治理
目前我區大氣環境污染形勢十分嚴峻。從今年1至2月的情況看,我區空氣質量沒達到國家標準。大氣環境污染來自多方面,除工業污染外,道路交通、施工工地、揚塵、汽車尾氣等也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今年,我局將把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作為環保工作的一個重點,下大力氣開展綜合治理,力爭年底收到好的效果。
(五)大力倡導循環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我區是大工業聚集的化工、冶金、建材基地,推行清潔生產,倡導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較好的基礎條件。今年,我局將協調經濟管理部門和各企業成立專門班子,研究和實施企業小循環、產業大循環的方案和措施,督促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創新思路,變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為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既減少環境壓力,又減少生產成本。協調農發部門要在秸桿綜合利用、畜禽養殖、農用薄膜回收等方面,研究并開展農業循環經濟工作,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