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個人述職報告
個人述職報告
我叫王文輝,男,漢族,1955年3月12日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家住大安區子午街道辦大莊村。2003年12月13日,本人被調入大安區興隆鄉初級中學工作,任校長職務。現就近兩年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堅持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強化一把手統領全局的工作能力。
兩年以來,我認真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學習了《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等有關教育的法律,牢固樹立依法治校的觀念,不斷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重新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通過學習使我從思想上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了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業余時間,我喜歡學習和瀏覽《人民日報》、《都市報》、《太安日報》、《求是》等報紙刊物,經常收看央視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欄目,對于其中一些和教育聯系密切的問題通過筆記加以整理,進行探討和研究。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校長角色的轉化要求現在的校長必須更新自我。一是更新教育和管理觀念。要以當前的國際形勢和“三個代表”的要求作為我們思考一切問題的出發點。要認識到教育是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基礎,教育競爭力的落腳點是畢業生的質量,核心是創新精神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學校競爭力的 問題要靠校長和全體教職工的智慧。二是面對機遇和挑戰校長要調整自己的心理品質。要有主體意識和自信心,要有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合作精神,要有創新的觀念和求實精神,要有效益觀念,要有法制機遇的敏感性和捕捉機遇的膽識,要有承擔風險的意志力。三是要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學校管理能力,校長要有政治家的頭腦、教育家的理念和經營者的策略。四是學校管理體制要有相應的變化,把國有辦學資源的潛能開發出來。結合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使我深感在工作中應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情況,掌握新本領,從而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和能力。
二、花大力氣扭轉教學質量的被動局面。
單純的教學觀是我的生性,在我從事中小學校長的十多年的生涯中,從沒因教學質量問題受到過上級領導的批評和周邊群眾的指責,同時也從沒因校園衛生和落實上級精神完成各項其他任務而受到領導的表揚。初到興隆中學因為上半年微機被盜事件的被動和每天五次量體溫的“防非”工作的影響,擺在面前的是同時受損半年之多的學生群體。導致了2004屆中考重點上線人數大幅度下滑,學科競賽成績“白板”,家長的意見,上邊的壓力,學生的轉學接踵而來,當時就有敲鑼打鼓叫倒號的說法。不管別人怎樣認為,我的感覺是“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命于危難之間”。面對這些問題,我日夜思考求索,多次召開班子會討論研究,找出了三個“切入點”,即重點高中上線切入點,學科競賽切入點,西甘河村切入點。同時大幅度地調整了中考和競賽的獎懲方案,強化了這兩塊的管理措施,對這個和學校距離近、人數最多、意見最大的西甘河村組織教師利用雙休日時間逐戶家訪,溝通交心,對升入重點有望的學生我和其他領導錄出各住址,隨身攜帶,不定時地深入其家,對學生的飲食、作息時間、燈泡的明亮、坐凳的高低全部加以過問交談,從而改變了家長對學校的看法,增強了學生和家長的信心。2005年中考重點高中上線人數較上年增加了12名,長安一中理科實驗班和實驗平行班錄取4名,全國物理競賽獲一等獎一名(全區共4名,一中2名,二中1名,興隆中學1名),全國數學競賽獲三等獎1名。
幾個亮點的出現,改變了周圍群眾對學校的看法,扭轉了一年來的被動局面。西甘河的幾名家長多次要求敲鑼打鼓來學校祝賀,均被學校婉言謝絕。
三、抓住“創強”這個新契機,努力提高辦學條件。
在今年初,教育局教育工作行政會上拉開教育“創強”的序幕以后,我可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政府要給我們增加新的教育投入了,憂的是部分投入需要我們自己解決,而興隆中學曾因為微機室被盜問題,已背負了沉重的債務,況且所欠之款大部分都是我們教師的血汗錢。但我最終還是“放下包袱,開動機器”。在教育局、鄉政府和教育組的支持下,在兄弟學校的帶動下,我暗下“欠舊帳,拉新帳,帳帳不怕;拆東墻,補西墻,墻墻不倒”的決心,再次發動教師集資十多萬元,落實了“校校通”工程,建起了電子備課室,把學校各個角落翻了一新,迎接了創強鄉鎮和省專家組的兩次驗收,完成了一次次現場會的接待任務。在這期間,我和其他領導和全體教職工一樣,不知淌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暫且不說,只說在今年7月13日省專家組驗收完畢撤離我校之后,我去理發館去洗十幾天未洗過的臟頭時,理發員發現我頭上脫了兩片頭發。我一懵之下去醫院看醫生時,醫生一本正經的問我是否吃了什么官司或者和老婆弄離婚,我說沒有。醫生告訴我這病都是勞累和精神壓力過大造成的,我默默不語。最后,用了三百塊錢的藥,依然無效。現在每次理發,當理發員提起脫疤之事,而這時我自然也就想起了“創強”場面。我想,這也許是一個令我驕傲的永久的留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