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局(商務局)局長2017年述職報告
2.商貿經濟亮點頻顯。今年以來,我局搶抓災后重建、擴大內需和商務部對口幫扶三大機遇,大力實施商貿項目推動戰略,各項工作不斷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億元,完成全年目 <蓮 山課件> 標任務的104.5%,較上年增長24.3%。
一是爭資引項再創歷史新高。先后爭取物流平臺建設項目、萬村千鄉工程項目、雙百市場工程等商貿項目10余個,爭取國家項目資金1779.69萬元,創近年爭取商務項目資金歷史紀錄。
二是城鄉市場建設全市領先。完成朝陽綜合市場、亞星綜合市場和鴻福綜合市場的“三化一改”工作,
對馬鞍等13個農貿市場進行改造升級。全市城區農貿市場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我縣農貿市場建設管理經驗在全市推廣。
三是“家電下鄉”銷量領先。截止12月中旬,全縣銷售家電下鄉產品6.663萬臺(部),已兌現補貼資金近1312.86萬元。預計全年銷售7萬臺,補貼資金約1500萬元,直接拉動內需約1.1億元。惠及農民6萬余戶,中央電視臺、《四川農村日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四是“萬村千鄉”成績斐然。435家農家店、農資農家店建成并通過驗收,新建農家店數全市第二,合格率全市第一,拉動農村消費3000多萬元,解決農民就業1000余人。
五是特色街區建設成效明顯。進一步豐富“兔香苑”業態,招商工作態勢良好,二期街區打造即將完工,入駐商家達96戶,省、市各級領導視察后給予高度評價。
六是外經外貿工作穩中有升。實現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1250萬美元的112%,同比增長34.3%;利用外資1487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1300萬美元的114.3%,同比增長56.3%;外派勞務620人次,完成全年目標560人次的110.7%,同比增長15.6%,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并成功新申報國家外派勞務公司1家。
七是商務執法日益規范。建立了12312商務舉報投訴服務中心,生豬定點屠宰、酒類、電力、成品油等執法工作成效明顯,確保人民群眾吃上了放心肉、喝上了放心酒,用上了安全的“電、氣、油”。9月,在被省商務廳列為省級商務綜合執法試點縣(全省20個)后,11月又被國家商務部批準為全國市場監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第二批重點推進縣(全省6個,南充市1個)。
(二)具體工作舉措
1、以抓認識提高為突破口,統一隊伍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我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多方意見和建議,以統一全局職工思想認識為突破口,著力打造“三用心” 的隊伍(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以創建學習型機關為突破口,增強隊伍戰斗力。經過積極爭取,今年通過公招充實了9名到我局經貿執法大隊,使我局人員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目前,一支高素質、高水平、年輕化、專業化的經濟商務人才隊伍已基本形成。
2、以健全工作機制為突破口,提升管理水平。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我組織局黨組專題研究,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明晰規則標準,完善規章制度,明確責任主體。重點加強了科學決策機制、人力資源培訓制度、重大項目工作程序、民主監督機制等的建設。
3、以重點項目推動為突破口,創新發展格局。一是以規劃為龍頭。科學編制工業園區規劃和城鄉商業網點規劃,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城鄉市場體系,搭建高規格的工業發展平臺,提升市場載體的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二是以項目推進為抓手,狠抓技改擴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工程、災后重建工程、執法試點縣、家電汽摩下鄉等項目,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城市消費網絡進一步完善。三是以產業培育為核心。始終把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的培育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四是以市場運行監控為保障。嚴格對定點屠宰、肉質品、酒、蠶繭、電力成品油和天然氣等的商務執法,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健全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節假日市場運行的監測機制,增強監控能力,協調儲備與調運,保障市場供給。
4、以外部環境協調為突破口,優化發展環境。一是切實明確經濟商務工作定位。我帶領全局職工一道認真分析、準確把握,努力找準工作突破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和商貿活縣戰略,從而使經濟商務工作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二是真切為民服務,積極化解系統的矛盾糾紛。我局是多個部門合并組建而成,承擔著上百家工商企業的改制和遺留問題化解工作,信訪調解工作量極大。我一直高度重視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化解矛盾。先后調處了原天龍百貨、萬美飲食、工業供銷公司、永泰藥業、裝潢印刷廠、建筑總公司、商聯司、勞務輸出公司等企業改制遺留問題。今年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8件,調解成功56件,調解成功率96.5%,解決了縣原裝飾公司改制等多個遺留問題,做到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有效化解了矛盾,為全縣經濟商務工作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穩定環境。我局作為縣綜治維穩和平安創建參觀現場,行政調解工作經驗在全縣交流。三是大力爭取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的支持。縣委政府進一步健全了工商經濟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出臺了關于促進商貿流通發展的專門意見,我縣的經驗做法被省商務廳轉發,強化了縣級領導和部門服務職能;爭取到縣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工業發展資金,縣委、政府對工商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