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鄉政府領導班子述職報告
二、以“三個建設年”和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促進全面發展
(一)加大投入力度,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一是通村公路建設。先后投資xx萬元,修建通村公路35.7公里,目前正在極力向上爭取項目資金,逐步實施其他路段路況極差的村路改造工程,切實改變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二是水利設施建設。在原水利投入建設的基礎上,投資xx萬元,完成牛場、云盤等8個村人畜飲水工程。投資xx萬元,完成1800畝的煙水配套工程;三是公共設施建設。投資xx萬元,完成汽車站建設工程;投資xx萬元,修建敬老院1000余平方米;投資36萬元,修建xx鄉信用社;投資xx萬元,建設鄉衛生院、村衛生室,改善了農村醫療環境。四是“農家書屋”建設。截至XX年底,全鄉9個行政村都完成了“農家書屋”建設。通過“農家書屋”的建設,在不斷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有效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為進一步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增長農民才干,拓寬農民知識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穩定大局,全力構建和諧新環境
一是抓安全生產。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力度,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突出抓好非煤礦山業主及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的教育培訓,努力在全鄉范圍內營造人人重視安全生產、人人抓好安全生產的濃厚氛圍。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全面實行地質災害、道路交通領導定點、全員定責、排查定級、應急定制、信息定時的辦法,進一步建立完善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生產工作運行機制,至今全鄉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二是抓綜治維穩。在政法綜治和禁毒工作中加大物力、人力的全面投入,加大矛盾糾紛排處力度,強化各類信訪件及時處理。同時做好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移民的后期扶助工作,幫助解決移民當前的生產生活困難,確保全鄉各項事業和諧穩定發展;三是抓服務工程。進一步強化服務窗口建設。以鄉便民利民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及村便民利民綜合服務站為平臺,以“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為工作標準,按照“辦事簡化、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目標,將服務窗口前置,實行“一站式”辦公。同時在鄉黨政辦、計生辦、計生服務站、社會事業辦、合醫辦等服務窗口站所干部職工中開展群眾辦事及來訪“六個不讓”活動。即:不讓來辦事的群眾受冷落;不讓交辦的事項有延誤;不讓工作機密有泄露;不讓違紀違法的行為有發生;不讓黨政機關的形象受影響;不讓人民群眾的利益受侵害。嚴格辦事程序和工作紀律,盯住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確保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不斷融洽黨群干群關系,創建和諧寬松的發展環境。
(三)統籌兼顧,經濟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卓有成效
XX年,在重點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著力建設全鄉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有力促進了全鄉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教育工作方面,繼續實施科教興鄉戰略,重點抓好學生素質教育和教師隊伍自身素質的提升,為全鄉經濟發展提供了智力基礎;農業服務工作方面,農技、農機、畜牧等站所在認真做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部門實際情況,為農民群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指導,解決農民群眾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經濟管理工作方面,努力做好村級財務的審計、村務公開、村財鄉代管以及減負工作;計生工作方面,我們緊緊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人口素質這兩個工作重點,以優質服務為指針,以“村為主”工作水平為切入點,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積極改進工作方法,轉變工作態度,強化綜合治理、依法行政,繼續保持了全鄉的低生育水平運行。同時,工會、共青團、婦聯、民政、信訪、統計、衛生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XX年,鄉黨政領導班子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特區黨委、政府的要求和全鄉人民的期望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民增收渠道狹窄,農民持續增收難;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仍然還比較薄弱,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落實;三是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治理和保護難度還比較大;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仍然沒有一個可行性的有效途徑,消滅“空殼村”任務依然艱難;五是發展不平衡,矛盾糾紛多發,維護社會穩定壓力巨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借助國發2號文件的東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團結的旗幟、發展的旗幟和奮斗的旗幟,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